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校园文化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542 浏览:24150
论文导读:文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6-8ABSTRACT8-10绪论10-16一、探讨目的与作用10-11二、探讨动态11-14(一)关于校园文化的探讨11-12(二)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调查与浅析12-13(三)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探讨13-14

三、本论文的探讨策

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进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并加大了支持力度,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进展。各类职业院校藉此机会纷纷忙于外延扩张,在办学规模扩大的同时,却忽略了内涵的提升,尤其体现在校园文化与其进展不匹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是人类文明、先进文化传承、进展的纽带。校园文化对于一个学校的进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具有大学校园文化的共同特点。它是指高职院校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历程同创造的、反映高职院校师生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具有高职院校校园特点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是高职院校内在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以及校风校貌等的综合体现。但是相对于一般大学的校园文化来说,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职业性、开放性、先导性、实用性等显著特点。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进展持久的动力和潜在的生产力。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进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它的形成、演变和积淀必须经过漫长的实践历程,需要精心的规划,需要全员的参与。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形成的历史较为短暂,当前还处于探讨阶段,特别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非常薄弱。大多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形成自己鲜明的特点。由于国情的不同,国外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探讨成果难以借鉴,许多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历程中盲目用清华、北大等名校方式来套构自己的校园文化,难以形成与自身进展相适应、相匹配的校园文化,所以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任务显得十分繁重。当前国内外学者对校园文化的探讨大多以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层面入手,包括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等,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着力强调校企结合。本论文以校园文化的涵义及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入手,以南京某高职院为例,通过调查、浅析,深入了解学院升格、合并后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举措及不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学者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成果,探析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的主要不足和理由,寻求符合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首先要加强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第二,要全力打造高职院校特点校园文化;第三,要加速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希望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进展添砖加瓦。关键词:高职院校论文校园文化论文特点建设论文校企合作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6-8
ABSTRACT8-10
绪论10-16

一、探讨目的与作用10-11

二、探讨动态11-14

(一) 关于校园文化的探讨11-12

(二) 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调查与浅析12-13

(三) 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探讨13-14

三、本论文的探讨策略与思路14-16

(一) 探讨策略14

(二) 探讨思路14-16

第一章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概述16-22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16-17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17-22

(一)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主要作用18-19

(二)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19-22

第二章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的不足及理由浅析22-28

一、国内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近况22-24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的不足及理由浅析24-28

(一) 有着不足——以南京某高职院为例24-25

(二) 理由浅析25-28

第三章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28-40

一、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28-30

(一) 把握好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28-29

(二) 进行战略性规划29-30

(三) 提升全体师生员工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同感30

二、打造特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30-33

(一) 打造特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动因30-31

(二) 高职院校特点校园文化的体现31-32

(三) 高职院校建设特点校园文化的主要途径32-33

三、加速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33-40

(一)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与区别34-35

(二)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的必定性35-36

(三) 加速与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的途径36-40

结语40-42
参考文献42-44
致谢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