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数学课正确处理好数学课堂中“错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109 浏览:146655
论文导读:
教师要灵活地使用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要改变以往传统教学单一的“教教材”模式,要重视课堂教学中“新鲜”“现成”的资源,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就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教师通过学生的错误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但仍有一些教师会为了避免学生出错而罚学生几百遍地抄课文,甚至是抄数学题。在学生回答错问题的时候,一些教师不是鼓励而是责难甚至是嘲笑。这些都致使学生极力地回避错误,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久而久之,学生沉默了,课堂沉闷了,课堂效率低下,并且学生形成了谨小慎微,唯唯诺诺,害怕困难的性格,甚至会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问题。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教师,我们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要允许学生出错,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

一、善待错误,使其成为生成资源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出现错误是常有的情况,但相当部分教师在学生出错时置之不理,请学生坐下,甚至有的教师在学生出错时还严加训斥,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资源,还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利用错误资源,会收到与众不同的妙效。如“比的应用”学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组练习:(1)兄弟两家合用一个总电表,第一个月他们都用了200度,共付电费240元,平均每家应付电费多少元?(2)第二个月,哥哥用了250度,弟弟用了150度,电力公司向他们收了240元,平均每家付电费多少元?我请了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解答,结果这位学生做出了如下的解答: 250:150=5:3,5+3=8 哥哥: 240×5/8 =150(元)弟弟:240×3/8=100(元)。这样解答明显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但我还是给学生做出了积极的评价:“这位同学能够在老师没有布置的情况下预习新知识,用新知识解决问题,非常好,其他同学要向他学习这种学习态度。但请你再认真地看看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位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认真审题后,发现了错误并及时纠正。这样不担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明白了在解决问题时审题的重要性,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试想,如果当时我一味地否定学生的解答,这位学生接下去会怎样呢?这里正是我巧妙地处理了学生出现的错误这一“新鲜生成”的资源,给这一堂课添了几分精彩。

二、深究错因,寻找教学起点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教师不要给学生的回答下定论,首先应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其次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纠正错误。教师必须从学生错误的暴露和呈现开始,不要急于用自己的思想去同化学生的错误观点,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摸清其错源,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尽管教师已经用教具和学具讲解地很清楚了,但有些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含义还是理解不透。如一位学生这样回答:一根粉笔长7分米,教室长8厘米。他的回答引发了哄堂大笑,这位学生十分发窘。这时,教师没有将错误答案一棍子打死,而是请其他学生纠正,并把理由说给这位学生听。生1:大家知道我们平时使用的三角板有刻度的部分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粉笔比三角板还短一些,所以应该是7厘米。生2:一张课桌长1米,教室一列就摆了6张,还有剩余,所以应该8米差不多。教师问:“那么这位同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生3:因为他不知道三角板有刻度的部分是1分米,课桌的长大约1米。接下来,教师又让学生通过量实物感知长度。这个学生改正了错误,并找出理解长度单位的关键是将长度单位的概念跟实物联系起来。问题找到了,错误自然就彻底解决了,从学术论文下载www.7ctime.com
这个教学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查找学生的错误资源,是调整教学起点的前提。

三、变“废”为宝,拓展思维

多数教师在上公开课时追求一帆风顺、怕学生“打岔”,其实这样的课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很好的锻炼,久而久之课堂就会变得呆板,对培养学生是不利的。而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才可以挖掘学生的错误资源及时调整教学环节,才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将错就错”,拓展学生的思维,使我论文导读:
们的教学更精彩。如教学解行程问题时,一位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行了全程的40%,这时离中点还有78千米,这辆汽车已行了多少千米?学生解答时列出了错误的算式:(1)78÷(1-40%)×40%(2)78÷(1-40%)(3)78÷40%。教师让学生讲完正确的解法后,也没有丢弃这些错误的资源,继续问:“如果要使这些算式正确,应该怎样改变这道题?”这下子全班学生都兴奋起来,连刚才那几个做错题的学生也有了兴趣,都积极思考起来。第一个算式,题目可改为: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行了全程的40%,这时离终点还有78千米,这辆汽车已行了多少千米?第二个算式可改为: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行了全程的40%,这时离终点还有78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第三个算式可改为: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行了全程的78千米,占全程的40%,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这样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认识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总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要经历从片面到完整、从错误到完善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我想同样也应该适当让学生经受“错误”的洗礼。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室就是让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持错误的态度,错误地对待它。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它,研究它,就能改造它,甚至利用它。并且教师要巧妙、合理地利用“错”这一教育资源,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责编 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