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学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316 浏览:72468
论文导读:正确、注意不集中、短时记忆出错、强信息干扰、思维定势影响。二、提高计算有效性的策略(一)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
摘 要: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并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答案准确、计算迅速、方式灵活和运用合理的基本要求。本文分析了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并对计算教学有效性进行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有效性策略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因此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源于:7彩论文网硕士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运算作为数学学科基本素质之

一、长期以来受到数学教育界的高度重视,甚至有人将其与思考并成为"数学的本质"。

然而, 实施新课标改革以来,经常听到身边的老师在抱怨,学生的计算能力太差了,正确率太低了,学生的口算速度太慢了,与以往相比计算能力有一定的差距。原因是新课标改革前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重视计算法则的理解、记忆、运用,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形成学生的计算技能和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一改以往计算教学机械重复的练习和记忆,为了减轻学习的负担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学生进行计算练习的量也相对少了。这样矛盾也出现了:如口诀表,以往是记大九九表,而实施新课标改革后只要求记小九九表,这样就造成学生在计算除法中试商就相当困难了。如何切实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那么,在实际运算教学中,如何摒弃传统教学中出现的缺点,达到新课标中运算教学的目标及教材的编写意图?几年来,笔者曾多次探试过计算教学, 对此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也有了一些理性的思考。

一、目前小学生计算错误存在的原因

(一)从学生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小学生认为计算没有多少知识含量,所以从心底里就没有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是轻视。于是,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急于求成。首先就有抄错题、移错行、串行、遗漏、多算、字迹潦草看不清楚、忽略小数点等等现象出现,从而导致了计算出现显而易见的错误。
2、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未形成。比如:整数中十以内数的加减法,表内乘法计算都不是很熟练,常出现诸如二六十四之类的错误;分数中通分约分技能不熟练,看不到两个数存在除1以外的公因数;小数计算中小数点位置搞不清楚,移动小数点后找不到与原数的关系;运算定律中乘法分配率使用和乘加、乘减混合纠缠不清;一些常见数据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知道的很清楚,如:25×4=100、125×8=1000、0.125=1/8、3/4=0.75……等等知识,由于不能熟练地掌握,所以既影响了计算的速度,又不能够准确地进行运算。

3、不理解算理,计算存在盲目性。

只会进行简单的模仿,没有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算?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为什么必须加上括号?又为什么在去掉括号后要改变符号?乘法分配率前后为什么要发生这样的变形等问题。在计算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反复"演练",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了。结果,不少学生虽然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因为算理不清,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无法适应计算中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还经常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所以稍微有一点变化,就必然导致出错。
4、没有坚强的意志,畏难怕繁。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一旦遇到比较复杂的计算,既不分析题目特点,也不确定解题思路,盲目瞎动,烦躁,厌倦,只求马马虎虎应付过去,从而使注意力分散,无法正确地完成计算。

(二)从教师父母看是不重视计算教学

从老师的角度讲,在新课程背景下,有的心理上不重视计算教学,一味地追求数学生活化。学生基本算理还未理解,就急着进行大量的生活应用;有的只注重了算法多样化,而忽视了有效性。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探索算法多样化上,有时甚至是为多样而多样,不注重算法的提炼,最终学生连基本的方法都没有学会,更谈不上灵活、熟练、准确地进行计算了。
通过分析,目前在计算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因此对学生的口算训练少之又少。2.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算理不理解,同时对学生的解题技能缺少合理、灵活的指导。3.态度不端正,习惯不良。由于计算枯燥无味,再加上平时教师也不注意对他们进行习惯训练,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4.从心理方面来说,由学生感知、注意、思维、记忆、情感等因素造成的。表现为感知不正确、注意不集中、短时记忆出错、强信息干扰、思维定势影响。

二、提高计算有效性的策略

(一)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也既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也既将结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二)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这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论文导读:
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三)充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一直以来,计算课的枯燥乏味使学生望而生畏,对于计算是退避三舍,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改变以往例题单一的呈现方式,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游戏活动,进行多媒体的整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计算的课堂变得让学生有所期待、更加高效。
1、创设的情境要与学生的已有生活紧密结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以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七的乘法》时,老师刻意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哪里还有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格式要求www.7ctime.com
"七"?然后指导学生用与"7"有关的小故事记忆,既有趣味性,又有实用性,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创设的情境要便于学生探索、理解计算算理。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新奇,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也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情境创设是手段不是目的,重要的是为计算教学服务,千万不可为创设而创设。
3、合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计算教学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主题图的创设与情景创设一样是新课改带给计算教学的生机,它改变了传统计算教学的枯燥、乏味,使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但是主题图的丰富多彩也要我们教师理性思考、合理引导,否则就会失去实际意义。

4、运用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兴趣、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那么就要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通过组织比赛激发兴趣。孩子们总是非常要强,不论做什么,都想争个第一。教师便可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善加利用,使单纯而枯燥的学习变得富有和活力。例如,在学习了小数四则计算以后,我便在班级里组织了一次计算比赛。在比赛时,学生们个个信心十足,以平时十倍、百倍的仔细检查着自己的试卷;成绩出来以后,成绩好的学生春风得意,而那些失误的学生是懊恼万分,只恨自己当时没有再认真一点检查。
(2)开展开火车活动激发兴趣。
低年级练习口算的时候,大多会采取开火车的形式。"开火车"练习面广量多,且富有童趣,小朋友们都非常感兴趣,参与性很高。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在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既获得了玩的乐趣,又使知识得到巩固,那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甚至在玩的过程中,更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加喜爱数学。

5、情境信息与运算意义相结合

我们知道,计算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的需要,也就没有计算的必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就非常注重算用结合,往往给计算教学提供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感悟,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材料中挖掘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再进行探索与研究,把生活经验数学化,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四)要讲清算理和法则

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课标》明确指出:计算教学时,应该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学生运算意义的理解。一定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原则,使学生既要懂得怎样算,更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
如教学"0.72×5"这样一道小数乘整数计算题时,由于该内容是在整数乘法(整数乘法的方法、整数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抓住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提出转化性问题,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成已知。
问题1:0.72表示( )个( )分之一。
问题2:你能将它转化成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吗?
通过两个问题可唤醒学生对整数乘法、小数的意义的知识经验,构建解决"小数乘整数"的教学起点,鼓励学生先独立尝试进行计算,最后重点讨论小数点的问题。在这里,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降低了学习难度,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获得了用转化的思想探究新知的本领。

(五)加强口算练习,强化估算意识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1、加强口算练习。

口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口算训练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论文导读:
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基本上是由口算、听算、视算、心算和估算等各种能力综合而成的,因此说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心算和笔算能力的形成有着较大的影响。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口算教学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口算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中、高年级计算能力的形成,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2、强化估算意识

估算意识是指当主体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懂得什么情况宜于估计而不必作准确的计算,并以正确的算理为基础,通过迅速合理的观察和思考,从众多信息中寻求一批有用的或关键的数学信息,从而得到尽可能接近理想状态的结果。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强化估算意识,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答辩流程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