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语文表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947 浏览:157267
论文导读:
语文阅读教学以饱含情感的文本作为媒介,课堂上师生情感的流露,精神的生长,都与剧场中的表演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本文试图在语文课堂上,将艺术范畴内表演所涉及的概念与方法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表演,帮助学生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唤醒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
在西方,从词源上看,表演在古希腊语中与“摹仿”联系紧密。现代汉语将“表”、“演”二字结合起a来,《现代汉语词典》将表演定义为:戏剧、舞蹈、杂技等演出,把情节或技艺表现出来;做示范性的动作。由此我们可以将表演理解为作为表演者的人主动承担某种角色,通过对角色的理解与表现而达到与角色、观看者以及自身内部世界对话的目的。
可见,表演具有外显性与内修性。所谓外显性是指表演是由外部的语言动作来完成的。内修性则是由于表演具有的生成和成长功能,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都在此过程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成长。这与语文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201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使学生“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此外,在内容与方法上,语文教学以类似于剧本的文本作为媒介,语文课堂上师生的情感投入之多,表达情感之频繁,都与表演有密切的联系。可见,语文课堂有作为剧场的天然优势,而表演不失为师生共同解读文本,促进自身修养与精神发展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表演的教育目的

剧场中的表演以娱乐为主要目的,人们去剧场看戏,主要是为了放松身心,寻求娱乐,而教育性只是其娱乐目的的副产品。课堂上的表演则不同,表演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被引入课堂,其娱乐性已经被弱化或者去掉。毫无疑问,课堂上的所有活动应该指向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则成为了表演的最终目的。语文阅读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鼓励学生体悟文本的内容与情感,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想象力与鉴赏力等语文素养。因此,语文课堂上的表演应该围绕着学生的体悟与生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达到情感的升华为目的。

二、提供表演的剧本

在语文课堂上,最常见的剧本即教科书中的课文。有些课文本身就具有剧本的特征,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得十分细致。比如《荷花淀》中水生和水生嫂之间的谈话。这样的文本可以直接作为剧本,进行表演,因此这种表演在课堂上很常见。然而,阅读教学中可提供的剧本远不仅如此。
许多课文中并没有人物对话或动作的描写,然而正是在这类文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缺乏直观体验,在理解人物心理,感悟文章的内容方面会遇到困难。这时采用表演的教学方法,更有助于学生体悟文章。由于缺乏现成的剧本,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搜集信息,形成表演的剧本。盐城中学李仁甫老师在执教《陈奂生上城》时,让学生三次扮演陈奂生,向老婆解释自己的遭遇。虽然文中没有这一对话情节,但学生搜集并整合信息,通过扮演陈奂生向老婆讲述自己住招待所的来龙去脉,在招待所付钱之前和之后的行为,有没有心疼那五块钱的房费,分别弄清楚了故事发展脉络,陈奂生倒不倒霉,五元钱花得值不值得这三个问题。由此完成了对全文的把握。对已经组织好的对话文本进行演绎有助于学生感同身受的理解人物情感。对没有对话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形成剧本再进行演绎则更能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想象力等语文素养。

三、增加表演的戏剧性

从剧场演出的效果来看,戏剧性是指能够使剧场中的普通观众感到兴趣的虚构人物的表演。增强课堂上表演的戏剧性,能够调动作为观众的学生的兴趣,也能使表演本身更具有感染力,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设置情境

设置情境是增加表演戏剧性的有效手段。情境之外的表演干涩并且难以理解,自然勾不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在表演前朗读课文,了解文章背景,通过形成对文章的初步认识将学生拉入到表演的情境之中,或运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声像让学生形成对情境的感官感受。徐杰老师在执教《安塞腰鼓》时给学生播放了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学生在腰鼓磅礴的气势中开始学习课文,在对课文的分析和把握结束之后,学生对安塞腰鼓的认识已经十分清晰。这时,徐老师拿出准备好的演读稿,男女生分角色演读。之前播放的视频和对课文的解读,使学生已经沉浸在了腰鼓节奏鲜明、气势恢宏的情境当中。因此,学生的朗读也更振奋人心,在朗读论文导读:
的过程中达到了情感的升华。虽然整个表演过程没有涉及到人物、动作与对话,但是从学生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得到了情感上的震撼。因此,在表演之前为学生设置好情境,布置好气氛,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帮助他们通过表演更好地诠释和表达自己在文本中所体验到的情感,使得表演更具有戏剧性与感召力。

(二)利用“留白”

留白是文学作品中常常用到的手法,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使得作品更加饱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本中的“空白”增强表演的戏剧性。例如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对伽利略的心理和语言描写是空白,《欧也妮·葛朗台》(节选)中对欧也妮后来的境遇描写是空白,《卖油翁》中对康肃的行为描写也是空白。这些留白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填补空白。由于学生对文本解读的差异,填补的内容必然会有所不同,这自然而然地引起学生对角色理解的冲突,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表演也愈加具有戏剧性。
表演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情感的影响是浸染式的,并非通过师生的授受关系使学生被动习得情感体验,形成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可以说,这些体验本身就不能够通过传授来获得,而只能通过师生,生生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灵对话来产生。表演,作为内心情感的外化形式,将文本、表演者与观看者组织起来,让学生在心灵的交往中得到情感的释放。
参考文献:
李政涛.表演:解读教育活动的新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中摘自:毕业论文标准格式www.7ctime.com
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孙建军.语文对话教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严华银.让语文安静——严华银讲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曹明海.语文教育观新建构[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6]马丁·L·霍夫曼著,杨韶刚,万明译.移情与道德发展——关爱与公正的内涵[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蓝曦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