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信息技术关于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深思与实践学年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460 浏览:38998
论文导读: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例如:《神奇的魔术棒》是“金山画王”的第一课,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应首先让小学生认识了解各种各样的画笔工具,然后认识魔术棒功能,其重点是画笔工具的使用,其次才是魔术棒的使用。然而在实际教学时,许多小学生却专注于魔术棒的使用,忽视了画笔工具的使用。为切实落实教学目标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可
在小学阶段,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新兴学科,没有多少现成的教学经验可供我们参考借鉴,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十分快速,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大众的购买力不断提升,不少普通家庭已配备了电脑,进入小学阶段时,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教材上的基本内容,操作电脑轻车熟路,但也有少部分同学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甚至连鼠标都不会使用。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们必须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审视、思考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如何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境,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让小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这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面对的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好教案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众所周知,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吃透教材对于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理清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国家在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在小学生中普及信息技术,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具有量大面广、操作性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结论www.7ctime.com
强、内容繁杂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确定并筛选出所有的知识点,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精准定位,即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在课堂教学中应达到什么层次,是“了解”、“理解”、“掌握”,还是“运用”,不妨列出一张“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点分布图”,并注明课堂教学中应达到的相应层次。例如:以“文件”概念为例,在小学阶段主要是要求小学生有感性认识,能够创建、复制、删除、移动等基本的操作;而在初中阶段,则要求讲清文件名的概念、文件的路径、文件的类型、文件的查找;高中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理解文件的组织、文件的结构,会读取一定格式的文件,理解文件规范化的重要意义。因此,理清、理顺各知识点的层次对于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关键的。
2.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理顺教材中的各种教学资料。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各教学单元都包括阅读性文本、课堂小练习、课后习题以及相应的演示或实验等,把这些教学内容根据密切相关的教学特征等特性进行有机整合,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都是有好处的。这样做可以使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具体、教材内容清晰明朗、学生的学习层次化。有时,还可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例如:《神奇的魔术棒》是“金山画王”的第一课,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应首先让小学生认识了解各种各样的画笔工具,然后认识魔术棒功能,其重点是画笔工具的使用,其次才是魔术棒的使用。然而在实际教学时,许多小学生却专注于魔术棒的使用,忽视了画笔工具的使用。为切实落实教学目标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对教学的内容、素材进行加工、调整,让学生使用各种画笔为“懒羊羊”设计窗帘,为自己喜爱的偶像设计窗帘,学生的创作热情必然空前高涨,同学们运用画笔工具设计出了各种各样富有艺术性的窗帘,最后再让学生使用“魔术棒”的神奇魔力对这些窗帘进行点缀。整个课堂充满乐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各种画笔工具的使用方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根据学生实际需求,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的教案。备课时,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兴趣、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兴趣、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特点,对教材加以选择、裁剪、重组,努力创设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环境。其次,信息技术教师还要对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要求、知识的重难点、各章节单元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了如指掌,为有效课堂教学打下基础。另外,在教学时,信息技术教师还需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教师自己的想法,融入自己的知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信息技术课才会显得灵活多样,符合小学生的实际需求,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方法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1.以生为本,实施分组分层学习。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差异后,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再论文导读:
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教学分层,例如在教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时候,对于基础好能力强的同学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扩展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中等的学生可采取“帮”学,上课时多对这些学生进行提问,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力争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教学内容;对于底层学生来说,则应采取“教学”、“诱学”,多讲解多演示,多个别辅导。二是练习分层,课堂上机操作练习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对新知识的巩固过程,更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反馈。操作练习的设计应灵活多样,通常分为基础性任务、提高性任务以及拓展性任务。基础性任务以巩固基础知识,强化基本技能为主,所有学生都应该完成这项练习;提高性任务是以探索性任务为主,让有能力的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引领以及与他人合作来完成; 拓展性任务是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主,要求学生对信息技术操作非常熟练并且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创造的能力。
2.以疑促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符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情境、启发并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情境,它是以小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为前提的,为学生提供表达、讨论、质疑、探究的机会,以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上,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为所有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探究学习的氛围,在教师的指点下,让学生经历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答问题→总结提高”的过程。表现在学生身上为:问题要由学生提出,方法要由学生想出,答案要由学生找出。例如教学《输入文字》一课时,教师不妨布置学生输入汉字“历、史”,并以此来诱导小学生进行自主质疑:输入“li”、“shi”,在字词备选框中并没有出现他们想要的汉字,那怎么办?“历、史”这两个字到底怎么输入?学生在提出这样的质疑后,可通过查阅课本及彼此的讨论来找到最终的输入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紧扣生活,创设和谐的人文环境。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要从学生的源于:论文格式字体要求www.7ctime.com
生活环境、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情况来组织教学,帮助小学生理清、理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运用知识的正迁移作用,让小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已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究,理解掌握教学中应该掌握的新知识,从而得到成功的体验与愉悦。例如在讲授“文件”及“文件夹”时,教师可以以书包来作比喻,书包是用来放书的,书包就是文件夹,书就是文件,而大书包内可以放置小书包以及文具盒,那么这个小书包和文具盒就相当于子文件夹。再如,在教学《认识计算机》这一课时,就可以把计算机主机打开,让学生近距离观看计算机主机内部构造,将课本插图与实物对比。通过这样打比方、实物对比等方法,将信息技术课程中一些深奥的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十分轻松地掌握信息技术课程中那些枯燥、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用好小助手,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深切感受到,要组织好、上好一堂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大多数是在机房里进行教学的,特别是刚开始上机操作时,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小学生喊教师解决问题的呼声此起彼伏,教师只能忙来忙去,经常是出了一身汗,刚把问题解决了,下课的铃声也响了,之后的教学也就一直重复这样的故事。这连基本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更谈不上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了。因此,我们不妨大胆地采用“小助手”,采用让学生来辅导学生的办法,可以一个或几个人来辅助一组同学,对做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这样既让学生有了成就感,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为尽快进入教学状态节省了很多宝贵的时间,这也能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施有效评价、反思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考试或小测验来完成的,通常是定量的。这一过程注重的是具体的试题,它通过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来检测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考察的是课堂之后学生回忆知识的能力,这种评价侧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论文导读:个或某一小组学生的作品、操作过程等演示给所有的学生,同时进行教师分析或请学生进行分析,也可以由作者本人进行剖析,让其他学生进一步了解其完成的意图和创作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对全体学生提出明确的、更高的要求,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课外评价是对课内评价的有效补充。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好多不可

了学习过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则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1.课内评价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通过部分学生示范,对部分或全部学生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对体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教学知识点的课堂练习在课内作出评价,并在课堂内对存在问题进行纠正,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最常见、最实用、最简单的评价方法。可以采用“问答”形式亦或是讲评的形式对某一个问题、某一个操作过程、个别学生的作品进行深入的讲解剖析。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教室的广播教学功能让学生示范或者远程操作监控,将某一个或某一小组学生的作品、操作过程等演示给所有的学生,同时进行教师分析或请学生进行分析,也可以由作者本人进行剖析,让其他学生进一步了解其完成的意图和创作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对全体学生提出明确的、更高的要求,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课外评价是对课内评价的有效补充。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好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一些课外评价的形式已经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许多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完成的作业也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表现形式也不再局限于黑板、纸张等,移动式学习已不再是梦想,这些极大地延伸了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的形式也随之出现多样化。更重要的是,不少系统在做评价时,还给出“您做对了!”、“再试试!”、“你真棒!”、“还需努力噢!”等人性化的提示。例如,信息技术教师将学生的作业或作品放到学校网站上或专题作业网上展示、交流,配合BBS、电子邮件、网站系统、等接受公众的评价与建议,真正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多样化,从而为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总之,要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要及时总结、反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寻找到更具价值的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最大限度地让小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
参考文献:
刘岩峰.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学周刊,2012(7):29
张荣.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特点及应对策略.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7):93~94
[3]魏莎.自主探究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科技信息,2009(9):328
[4]倪小芬.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建议.现代阅读,2012(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