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文言文当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几个理由要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875 浏览:25043
论文导读:敬,古代武将去见敬重的人是要“免胄”的,更何况是去谢罪。而头上裹的头巾古代叫“陌头”,是平民的打扮;做相而不戴冠,跟武将戴头盔一样,同样也是对所接见人的不敬。用此种方法活跃课堂气氛,长此以往,实在对古汉语学习没有太大帮助,甚至会误人子弟。“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自主学习”的核心内涵是学习的独立性,而独立性的
摘要:现在很多老师借“课改”之东风,对文言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虽然课堂显得活跃了很多,但也有一些偏颇之处,矫枉过正之处值得反思。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误区反思
由于过去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显得特别沉闷、单调,有很多弊端,所以现在很多老师借“课改”之东风,对文言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虽然课堂显得活跃了很多,但也有一些偏颇之处,矫枉过正之处值得反思。

一、重内容赏析,轻知识积累

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注意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注意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于是一些教师便放弃了过去的“字、词、句、篇”的讲解,抛弃了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有的让学生自读,有的粗略讲一遍大意,便匆匆地开始了对文章内容的讨论、赏析。由于从文章艺术性角度讨论难度较大,所以课堂讨论大多是从思想内容方面入手。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就讨论“蔺相如是不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学习《苏武传》就讨论“现实社会中我们应向苏武学习什么”。先是小组讨论,然后每组进行补充,接着进行总结,最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作汇报。就这样,差不多一节课就过去了。文言文教学成了人物分析课,成了思想品德课。对于学习文言文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文言知识的积累,然后才是所谓的内容赏析。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著作,基本上都是使用文言文来记述。而学习古汉语的最终目的就是后人能读懂这些著作,继承前人留下的丰厚的文化遗产。如果连古汉语常用字、词、句及简单的文化常识都没学明白,怎么能读懂这些古人的著作?而在读都读不懂的情况下,何从继承,何从赏析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如高中课本选了宋代秦观的《鹊桥仙》一词,其中有这样两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其中的“金风”指的是什么意思?如解释为“金色的风”显然失当,因为古代“金风”是指秋风。古代阴阳五行中的木、火、金、水、土分别和方位中的东、南、西、北、中相对应。而木、火、金、水又分别与春、夏、秋、冬相对应。因而古诗文中的“金风”“西风”均代指秋风。由于木主生,金主杀,所以秋风就有能陨群木的肃杀之气而显得悲凉。如王实甫《西厢记》中“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唐代诗人戎昱《宿湘江》中“金风浦上吹黄叶,一夜纷纷满客舟。”诗句中的“西风”“金风”都是指秋风,都是来渲染悲凉气氛的。至此,才算对诗中的“金风”读“懂”了,才算是有了正确而深入的赏析。由此可见,有了这些古代文化知识,才能对这些古诗文进行深入的研读、赏析。目前在大多数中学生连浅显的文言文都读不懂的情况下,我认为还是少一点所谓的研读、赏析,多一点踏踏实实的读书、学习,多一点古汉语知识的积累。

二、重学生演说,轻教师传授

由于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于是一些教师将很多必要的古汉语知识的讲授也视为“满堂灌”,将必要的诗文背诵也跟“死记硬背”等同,这样的理解是偏颇的,也是很有害的。源于: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直延续至今。《师说》中就提到“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可见古人读他们所处时代之前的书都有困难,更何况我们这些已不用文言文写作的现代人呢?再加上古汉语本身是一种继承性很强的学问,因此本人认为要学好古汉语,也一定要有其特殊的方法,离开必要的“讲授”,必要的“背诵”是绝对不可以的。而我们现在的文言教学,有些教师好象赶潮流一样对待课改,竟不顾学科特点,一味去搞活动。不是分组讨论,就是学生上台演说,有的还要排演课本剧。由于学生缺少古代文化常识,也就很容易把戏剧表演得有些不伦不类,漏洞百出。例如教《廉颇蔺相如列传》,让学生自学后分角色表演课本剧。在演到“将相和”一节时,表演大将廉颇的同学用纸制的头盔作道具,戴在头上来向蔺相如请罪;蔺相如则头上裹着一条类似陕北农民头上的毛巾,从而引起了哄堂大笑。其实这样的装扮不仅滑稽,也是不符合古代礼仪的。因为武将戴着头盔去拜见蔺相如本身就是对蔺相如的一种不恭敬,古代武将去见敬重的人是要“免胄”的,更何况是去谢罪。而头上裹的头巾古代叫“陌头”,是平民的打扮;做相而不戴冠,跟武将戴头盔一样,同样也是对所接见人的不敬。用此种方法活跃课堂气氛,长此以往,实在对古汉语学习没有太大帮助,甚至会误人子弟。“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自主学习”的核心内涵是学习的独立性,而独立性的前提是“我”能学,即学生要有自主学习能力,但这种能力的培养是有过程的。文言文学习的初期,如果有教师的引领,学生可以少走许多弯路。这个“扶”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三、重音像刺激,轻阅读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教学手段也日益丰富起来,课改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任何教学手段的使用都应该有“度”,现在只要去听一节所谓的示范课,总好象去看一场应用声、光、电的比赛,好象谁用的多谁就能取胜一样。不可否认,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直观人物及场景有帮助;但如果把课变得如电影、电视剧一般,那么,也就用直观刺激代替了阅读思考。比如学习苏轼的《赤壁赋》,一会是山岩陡壁,一会是清风明月,一会是滔滔江水等,真是画面层出不穷,音乐缭绕于耳,谁还能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思考呢?多媒体如果用得不当,对培养学生学习古汉语的诵读能力、翻译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都会有许多负面影响。而在学生掌握积累文言文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方面的作用就更加有限。
总之,过去古汉语课那种教学手段单一、教师一讲到底、课堂“死气沉沉”的状态,是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但我们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千万要注意古汉语自身的学习规律,把握住正确的学习方向,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让学生从教改中得到教改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