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小学数学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对策探微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697 浏览:158625
论文导读:
【摘要】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 本文通过问题应富有趣味性、思考性、探索性、创新性和时空性五方面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尚未掌握必要的有效提问策略,在选择与使用时常常会出现偏差,并因而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心设计问题至关重要.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

一、问题富有趣味性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的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所在. 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
例如,先让学生想象一张白纸的厚度,告诉他们只有0.083毫米,三次对折后的厚度是0.083 × 2 × 2 × 2 = 0.664毫米,还不到1毫米. 假如对折50次,那么它的厚度是多少?会不会比桌子高,会不会比教学楼还高?学生们则立刻活跃起来,争论激烈,当教师宣布结果:“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惊讶不已,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是如何列式计算的. 这种形式的提问,就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引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发动了学生思维之弦,激发了学生思考之情.

二、问题具有思考性

新课程提倡师生交流、互动,而提问正是一个有效的载体. 教师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而学生的提问正是学生思维的展示. 面对相同的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不同,教学效果亦会有差异. 教师提问时,尤其需要考虑提问能否引起学生的思考. 因此,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以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
例如,教学“直线”时,根据学生认知领域中有“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种不同层次的行为,对于直线概念也有相应的以下不同提问方式:
① 你知道什么是直线吗?② 你会画直线吗?你能说说画直线的步骤吗?③ 可以在这两点之间画一条直线吗?④ 下面的图画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中,哪幅图表示一条直线?⑤ 不用尺子你怎样画出一条直线?⑥ 以下这些线条中,哪些是曲线?哪些是直线?
六种不同提问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层次也不同,教学时如何把握呢?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提问方式,引起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一般来说前三种类型提问方式常用于直接教学模式,后三种类型提问常用于间接教学模式.

三、问题应有探索性

新课标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上,不要把所有的过程和答案都表现出来,要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想象、交流的空间,给学生留有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教师的提问更应体现出挑战性.
例如,在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中,可以设计问题:你们知道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哪两条线段有关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这个梯形的面积?
这样设计的问题给学生留下的思考空间较大,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问题具有创新性

教师在教学时,从一个知识点讲到另一个知识点要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老师的思路. 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上,而且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论文导读: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 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

五、问题具有时空性

教学中,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然后指名回答. 思考时间力求照顾到全体,以中等偏上水平的学生为标准. 这样的标准,对于水平差一点的学生,虽有难度,但经过努力也可跟得上;对于水平高的学生,也不至因为节奏太慢而影响学习情绪. 如果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两秒就开始点名,这样脱口而出就能回答的问题不具有较强的价值性. 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
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后,至少让学生思考2~5秒钟,再请学生回答. 如果所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就留给学生更长的时间,以便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思考,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