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高效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结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144 浏览:158105
论文导读:可成肽;取最后一支滴入茚三酮溶液做书本实验学习氨基酸的检验。通过本实验的设计和运用,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氨基酸的兴趣,提高了对氨基酸性质的理解。又如,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中证明苯酚显弱酸性实验时,通过向澄清苯酚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出现浑浊现象,证明苯酚酸性弱于碳酸。仅仅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还是无法明白为什么
摘 要 构建高效课堂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较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针对有效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以及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出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 化学;高效课堂;实验
1671-489X(2013)13-0004-02
高效课堂,简单地理解,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空间里,实现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但许多教师由于对“高效”的“窄化理解”,在践行过程中把高效理解成高速,创生了一些舍本求末、有形无神的“伪高效课堂”。这些课堂构建时脱离三维目标,未走出知识本位,忽略了学生自我发展点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掠夺式性的开发,导致学生出现“不学会”“不会学”“不想学”的现象。基于种种现象,笔者认为高效课堂应适时减速,应保留一些被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低效”的元素。为此,笔者具体谈一些想法和做法,期待与同行共勉。
1 立足学生最近发展区,促进新认知的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生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堂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否则会让学生产生认知瓶颈而止步。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创设能激起学生思维高峰的条件和机会,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达到最近的发展。这样的设计虽然延迟了结论的呈现,但学生作为发现者,却优化了对结论的认识,使学习能力有了更优化的发展。
笔者曾经观摩过杭州某重点中学S老师的“硫酸的工业制备”课例,此课曾获得全国化学优质课特等奖。在对工业制硫酸设备的教学中,S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设备结构再来分析原理,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对煤炉进行改造,使学生完整地体会沸腾炉的构造及设计原因;通过硬质玻璃管CO还原CuO如何提高反应程度的实验探索,使学生自发认识接触室的构造;联系冷凝管使学生轻松理解了热交换器的构造和原理。整个课堂发展过程中,学生俨然一名化学工程师,课堂的“效”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获得知识的最佳途经应是学生通过自身领悟和实践才获得。
2 创设实验,连接学生认知“断点”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在做中学……”“实验既是手段又是内容”。而在实际教学中,实验往往异化成知识灌输的点缀或附庸。有些教师认为展开实验是耗时、低效的行为,许多是将实验改成视频展示,或是将成型的实验装置让学生完全按教师自己设定的流程操作,肤浅地体验实验现象,甚至完全摒弃实验。表面上看,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效率”。而“高效课堂”的背后值得反思:1)是否让学生仔细观察了实验现象?2)是否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3)是否让学生感受实验过程的魅力?4)是否符合教育规律?等等。笔者认为:教师要充分和灵活地利用书本已有的实验,对教材中呈现不完整或当学生出现认知困难时,甚至可创设新的实验,以完善学生认知或连接学生认知的“断点”。
例如,在苏教版“氨基酸性质”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教材中只有用茚三酮溶液检验氨基酸一个实验,对氨基酸的和成肽因缺少直观认识,很多学生产生质疑。对此,笔者设计如下实验:用味精制备成谷氨酸钠的饱和溶液,往其中滴加适量盐酸至出现白色沉淀,沉淀即为谷氨酸;再将谷氨酸分装于4支试管,其中2支分别滴加氢氧化钠和盐酸,沉淀溶解证明谷氨酸;取另一支先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至碱性,再滴入少量CuSO4溶液就看到漂亮的绛蓝色,证明氨基酸可成肽;取最后一支滴入茚三酮溶液做书本实验学习氨基酸的检验。通过本实验的设计和运用,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氨基酸的兴趣,提高了对氨基酸性质的理解。
又如,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中证明苯酚显弱酸性实验时,通过向澄清苯酚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出现浑浊现象,证明苯酚酸性弱于碳酸。仅仅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还是无法明白为什么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会生成的是碳酸氢钠而不是碳酸钠,理源于:毕业论文理工www.7ctime.com
解上出现了“断点”。在此处可以增设一些实验:向含苯酚的浑浊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Na2CO3溶液,溶液逐渐变澄清,整个过程无气体产生。这样,学生的疑惑就会瞬间得到解除,为此,学生对结论也没有丝毫的怀疑,掌握知识的效果也比教师给出答案、学生只凭单纯记忆要好出数倍。
3 尊重学生主体,捕捉利用课堂的“生成点论文导读:些很有价值,学生的知识掌握也在这样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循环中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再则,氛围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整个课堂,只有发扬,才可能真正成为主体。教师强势引导学生按预设道路行进,不尊重学生想法,把自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强行同化于学生,势必扼杀学生创造力和积极性,试问学生“不想学”的课堂何以能“

高效的课堂必然是经过教师精心预设的,那么,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意外”或生成性问题,教师该如何应对?有些教师可能是视而不见或暂时搁置,及时把学生“拉回”到教师预设的道路上,以为如果在这些问题上大费周章,预设目标将无法完成,课堂必然变得低效。笔者以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自然的、动态的,预设的教学目标并非一定要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遇到“意外”教师应及时分析其价值,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帮助学生生成非预设知识。
例如,笔者在“乙烯性质”的教学中设置了演示实验:将制得的乙烯通入溴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未料到部分学生提出:“书本用的是溴的CCl4溶液,你使用的是溴水,两者是否有区别?”稍犹豫后,笔者决定借此问题和学生进行探索,借机问学生:“制乙烯过程产生SO2,SO2也会使溴水褪色,那是否这些实验都失去了意义?请同学们再仔细看褪色后的试管。”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得到“溶液分层、底部有油状的液体”。笔者再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部分学生顿悟:“说明了乙烯与溴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产物,SO2会使溴褪色但没有这个现象。”水到渠成,笔者顺势点拨:“你觉得溴水和溴的CCl4溶液有何区别?”并与学生共同完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加成反应的原理和定义,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空前高涨。在接下来的很多课堂中,举一反三,学生不断提出更多的问题,其中有些很有价值,学生的知识掌握也在这样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循环中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
再则,氛围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整个课堂,只有发扬,才可能真正成为主体。教师强势引导学生按预设道路行进,不尊重学生想法,把自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强行同化于学生,势必扼杀学生创造力和积极性,试问学生“不想学”的课堂何以能“高效”?
高效,未必是高效课堂,但高效课堂一定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高效,更多的是通过合理而多样化的途径或方式来达到的,其本质是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同时完善提高其自我发展的能力。所以,在高效课堂的设计中不应摒弃甚至应增设某些“低效”的元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倡终身教育的理念,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多少枯燥的知识,而是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这样学生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必然是有效的,也必将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包朝龙.课堂中教师应关注什么?[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Z1).
李胜永.高中化学“主体探究”教学的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10):31-33.
[3]梁亚凤.注重实验过程 构建有效课堂[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9):16-17.
[4]刘前树,李广洲.有关化学课堂教学意外的讨论与思考[J].化学教学,2006(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