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巧用教学艺术 让语文课堂焕发异彩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92 浏览:14899
论文导读:”的新评价。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言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看到,一节课其实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听了多少。一个只会演独角戏的教师是肯定不会成功的,不管他讲得多么细致,没有学生听同样是没有效果的。长此以往,双方的积极性都会受挫。尤其在私立学校中,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我们要备的不仅是课本本身,更
[摘要]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只有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才能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种互教互学式的推进,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在课堂中大胆尝试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对语文教学而言,我们可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巧用教学艺术,让语文课堂焕发异彩。
[关键词] 语文教学艺术巧用课堂效率
笔者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最喜欢听老师讲课堂导入部分和作家作品介绍部分。在这个时间段,大多数学生基本不会打瞌睡,而且会竖起耳朵听得津津有味。但是一旦转入到课堂的第三个教学环节——感知课文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明显下降,有的伏在桌子上,有的耷拉着脑袋,有的干脆睡觉,剩下的偶尔回答一下老师的问话,那声音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
为什么一堂课中学生前后的表现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我们使尽了“花招”。就拿我自己的课堂来说,在上《景泰蓝的制作》时,在导入部分我先后展示了景泰蓝制品的许多精美图片,以此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耳边不时传来学生发出的啧啧赞叹声,他们的精神自然不错。这些“花招”的运用,可谓吊足了学生的胃口,也促使学生想进一步了解课文。教师在对课文进行作家作品介绍时,作家的生平、作品的情节……这些在学生看来都像是在听故事一样生动有趣,他们当然愿意竖着耳朵听了。但进入感知课文环节,更多的是要求学生思考,相对来说比较无趣,学生的惰性也就上来了。由此,我们很容易看出,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是需要语文教师动点脑筋,想点花招的。
那么,怎样运用花招,使得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呢?笔者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艺术这一角度谈些认识。
花招一:通过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引发学生学习的新鲜感
刺激的新颖和变化能够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职称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地就保证了课堂效率。
首先,重视课堂教学时的语言、语气及面部表情的运用。教师若在课堂四十分钟内自始至终地运用一个腔调,语调平缓地上完一节课,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上课自然会没精打采、昏昏欲睡。因此我们不妨在讲重点、难点、疑点时,稍做停顿或拖长语音或提高语气,通过手势、眼神、面部表情来吸引学生注意,并诱导他们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实践证明,教师运用精练、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以及脍炙人口、内涵深刻的经典和警句,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培养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重视教学过程的直观性。直观教学带来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它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得益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无形中也就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
花招二:做一名出色的话剧演员,适时创设课堂娱乐性氛围
我们的课堂其实并不是单一的,教师扮演的角色并不仅仅是讲授者,也不是一名简单的“节目主持人”,更应是一名出色的演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像演员扮演特定的角色那样,在课文允许和要求的范围内,授课的情绪也要随着课文人物的变化而变化,需要喜就喜,需要怒就怒,需要悲就悲。如在讲授《罗密欧与朱丽叶》时,教师不妨做个角色扮演,相信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会被调动起来。因为教师创设的这种具有文学艺术性的课堂氛围极具感染力,使他们如闻其声,如睹其人,从而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与人文的熏陶。当然,这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实践证明,教师的多才多艺的确能吸引学生。尽管有人对此抱有不同见解,觉得如此有伤大雅,但在笔者看来,其实教无定法,只要得法,我们的学生喜闻乐见,同样可以借鉴到语文课堂中,相信我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花招三:善用、巧用、活用课堂评价语,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才会有活力
课堂评价语即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回答、作业、演示、表现所作出的评价,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语言。独立意识尚未形成的学生很看重教师的评价,恰如其分的评价有助于推动其知识技能的掌握,也体现出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又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言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看到,一节课其实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听了多少。一个只会演独角戏的教师是肯定不会成功的,不管他讲得多么细致,没有学生听同样是没有效果的。长此以往,双方的积极性都会受挫。尤其在私立学校中,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我们要备的不仅是课本本身,更重要的还是学生。在对课文扎实理解的基础上,如果我们善用“花招”,以此调节课堂气氛,相信我们收获的一定会是别样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彭钢张晓东编著《课程理念的更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彭钢张晓东编著《新课程的教学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任长松《走向新课程》(广东教育出版社)

4.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荣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