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要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688 浏览:133928
论文导读:教育提供崭新的视野。作为教师必须适应这一变革的要求,站在发展的战略高度,努力研究那些具有先导性、前沿性的新问题、新现象,探索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新方法和新内容,为未来信息技术教学探讨和创造出科学合理、优质高效的新模式,从而确保信息技术教学体系与时代共同进步。参考文献:杨威,史春秀,巩进.信息技术教学导论
众所周知,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信息化浪潮正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思维观念、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改变和打破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传统模式,为人类社会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在教育领域,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教育结构和教育方法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其强有力的措施将使中小学的信息化教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热点。面对全世界和全国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将成为教育的时代强音。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性很强、发展极其迅速和应用极其广泛的学科。大部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都有以下特点:动手操作性强,涉及人机交互界面,涉及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界面及互联网技术。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和目标

 摘自:本科论文www.7ctime.com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信息文化即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而必须具备的收集、处理、交流、分析和呈现信息知识的能力。所以,缺乏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就相当于信息社会的“文盲”。信息文化在生活中的内涵就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所在;努力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就是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标。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法

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本身据有的特点,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上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应用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和创造欲,顺利建构学生的信息文化结构。这其中包括三个层次:(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学习;(2)电子作品的设计;(3)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知识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应用工具,充分体现在学生学习完每个模块后,都能完成一个电子作品,并能有效、方便地应用到其他相关的知识领域中去。
1.为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选择引人入胜,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基础知识。与其他学科相比,我国现阶段的计算机教学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例如,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用直接演示的方法,通过玩纸牌的游戏,教学生如何运用鼠标,同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给学生留出充分的上机时间,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无论教师怎样循循善诱,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逐渐进入主体角色,能够主动去学习,自主地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例如,在教授Office 2000这门课程时,就能经常感受到这一点。当学生学完了Office 2000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剩余的大半个学期,就基本上属于学生自己了。他们可以在教师剖析的实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自己的想象,设计出各自的风格,学生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3.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知识有机衔接起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在教授应用程序过程中,重视各学科之间衔接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用能力,使信息技术这一工具能充分地得到运用。一般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都是画图和打字开始的,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学了画图程序后仍然画不好或者不愿画。针对这一情况,引入一些绘画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素质教育进一步的推进和深入,全新的信息技术将为素质教育提供崭新的视野。作为教师必须适应这一变革的要求,站在发展的战略高度,努力研究那些具有先导性、前沿性的新问题、新现象,探索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新方法和新内容,为未来信息技术教学探讨和创造出科学合理、优质高效的新模式,从而确保信息技术教学体系与时代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杨威,史春秀,巩进.信息技术教学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03。
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下),电化教育研究,2001(8)。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中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