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原则和境界-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868 浏览:83384
论文导读:
摘要:把文学名著阅读纳入高考,其“刚性”导向作用明显,然而,由于命题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文学名著阅读有陷入“伪能力”泥淖的风险。要摆脱这种风险,阅读教学中就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以文为本”以及“以对话交流为本”的原则,进而实现名著阅读的三个境界。
关键词:高中文学名著;阅读;原则;境界;感悟美;发现美
把长篇小说类文学名著列入考试范围的目的是明确的,就是试图用高考指挥棒来促进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导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初衷与现实显然有一段很长的距离。高考中以识记为主的选择和简述题,根本就无法实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如果文学名著的阅读教学目标仅仅满足于识记和应试,漠视名著阅读的审美特征,那就必然会陷入“伪能力”的泥淖,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也不会因此得到提高。

一、焕发生命力三原则

在福建省把名著纳入高考命题试行三年之际,我们对212位高二年学生做了书面调查,结果发现:91%的学生是因为高考而选择读名著,只有9%的学生是因为喜欢名著而读名著。令人担忧的是,喜欢读名著的人数并没有随着名著纳入高考的范围而增加。可见,高考命题导向下的名著阅读教学的功利性和应试性已经完全破坏了阅读的审美特征,学生不可能喜欢被扭曲异化、美丽散失殆尽的名著。阅读的审美特征必须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感悟、文本价值的理解、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来实现,也只有如此,名著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底蕴才能得到挖掘,优秀文化也才能在学生对美的感悟中得到传承。
因此我们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以生为本才能感悟美。文学名著阅读是一种审美活动,而审美的主体显然是学生。我们的教学一旦偏离了主体的审美需求,那么它的导向就很可能是负面的。因此,回归文本的实质就是对学生主体需求的尊重。我们可以做一个十分有趣的逻辑推导:为什么要促读?因为学生不读。学生为什么不读?因为学生不喜欢。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因为学生认为不美。不美为什么还要促进学生阅读?因为学生觉得不美,我们却觉得很美。这个推导当然不是语言游戏,它向我们揭示了学生不愿意读名著原因所在。它告诉我们,名著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品摘自:7彩论文网写论文www.7ctime.com
读名著中感悟美、发现美,只有这样,学生才有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的动力,才可能使阅读真正回归到以审美为目的的正确轨道,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传承。这两年名著命题倒有点象卡拉OK式的自娱自乐,只管自己唱得热闹,哪管他人听得难受。我们的阅读教学,不能助长这种“自娱自乐”,我们必须承担起挽救名著人文性的责任。
我们没有权力逼迫学生“削足适履”,“刚性”促读只是特定时期的无奈选择,我们希望,这个选择不是终结,而是新的开始,从回归文本开始,从回归阅读的审美特性开始,从回归学生主体需求开始。
2、以文为本才能展示美。名著阅读审美活动应从尊重文本开始,尊重文本就是保护阅读的审美特性,保护阅读的审美特性就是保护我们自觉阅读的驱动力。名著美的特性犹如中国女性的美,她往往是内敛而含蓄的,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千般妩媚,万种风情,一旦破坏了这种内在气质,也就失去了美的神韵。美除了内在性,她还表现为整体性。六朝文人张潮说,“美”是“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美的魂魄,她的整体性是不容破坏的,否则,这种动人心魄的美可能顷刻间就会变成七零八落的枯骨、满目疮痍的废墟。
舍弃文本前提下的名著命题,不管是细节辨析,还是情节简述,都是以损害美、扭曲美为代价的。我被一双晶莹澄澈的美丽眼睛所吸引,你却不断放大眼球中的一个红点并引导我去关注,然后却大言不惭地说:多么美丽的红点啊!结果美丽的眼睛只剩下丑陋的“红点”。其实,堂吉诃德是“刺”风车还是“砍”风车;孙坚是中“剑”而死,还是中“箭”而亡;宝玉与哪几个人生日是同一天等等这些“红点”击碎的岂止是美丽,它还扭曲了人们对美丽的驰往之心。
3、对话交流才能激活美。名著教学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也不是为了培养学生“肢解”“脱水”能力,更不是为了提高灭杀美丽的技能。然而当前名著命题却恰恰扭曲了名著阅读的目标。要我阅读,我却无需与文本进行交流与对话,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理解和分析;不需要品味,也不需要感悟和发现。阅读成了没有生命的僵尸。实际上,只要回归文本,生命之源就可以汩汩而出。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以开放姿态去撩拨学生思维的弦,让学生乐于对话,善于思考,敢于分析,勇于创新。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阅读,语文素养才能铸炼成型,名著阅读才能实现本质回归。
焕发名著生命力需从挖掘名著的人文底蕴入手,唯有如此,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名著才能充满魅力,名著阅读教学也才能回到健康的轨道。

二、品味人文底蕴三境界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名著的血液和魂魄,名著中所展现的优秀文化是一些非凡历史人物生命情感积淀的产物。优秀作品中的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典雅蕴藉的语言、悠远诱人的意境,无不喷涌着动人的情感波涛,无不流淌着丰富美好的情感和积极健康的价值追求。名著中的形象、情感、语言是如此富有魅力,如果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以此为着力点,怎么能让学生喜欢读名著呢?又怎么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因此,名著阅读应重在品味人文底蕴。
1、从形象角度品味人文魅力。说到底,文学还是“人学”,文学最动人的地方显然是其鲜活的人物形象。林黛玉的高雅气质再以馆的竹子为衬托,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高尚气节、高尚人格的追求;薛宝钗的令人浮想联翩的诗一般的“冷香丸”,又何尝不可以理解成对美好人生、美好品德的追求呢?胸怀天下的曹操,仁义忠信的刘备,义薄云天的关羽,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他们身上无不闪烁着人格光芒。如果没有这些充满人格魅力人物,名著还存在欣赏的价值吗?尽管当前名著考法令人遗憾,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把阅读教学引到品味文学形象的正确轨道上。例如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之“煮酒论英雄”片论文导读:学世界里,与曹操、刘备进行零距离的对话交流,真切感悟两个英雄人物人格魅力。2、从情感角度品味人文魅力。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以“颂扬善人、善行、善事、善德,崇尚美、热爱美、赞扬美、追求美”为宗旨的,《三国演义》的“忠”,《水浒传》的“义”,《红楼梦》的“情”,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贬曹褒刘,是对仁
断,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A、试分析文中三处划线句,请结合相关故事情节回答以下问题:①处曹操邀请,刘备为什么“惊”?②处曹操一句戏语,刘备为什么“面如土色”?③源于:7彩论文网毕业设计论文致谢www.7ctime.com
处曹操说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本应高兴,为什么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B、曹操问天下英雄,刘备列举了许多人,但至始至终不说自己与曹操是英雄。不说自己是英雄情有可原,刘备为什么也不说曹操是英雄?
C、假如刘备说“天下英雄惟丞相也!”曹操可能怎么回答?
在这些问题的激发下,学生的阅读热情将喷涌,将会不知不觉地融入文学世界里,与曹操、刘备进行零距离的对话交流,真切感悟两个英雄人物人格魅力。
2、从情感角度品味人文魅力。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以“颂扬善人、善行、善事、善德,崇尚美、热爱美、赞扬美、追求美”为宗旨的,《三国演义》的“忠”,《水浒传》的“义”,《红楼梦》的“情”,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贬曹褒刘,是对仁义的追求和肯定;宝黛爱情,无疑也是一首追求自由爱情的赞歌;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不正反映了对邪恶的痛恨、对正义的歌颂吗?我们不指导学生去品味这些丰富多彩的人文底蕴,却要求学生只作简单的识记,违背的岂止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恐怕还可能成为把阅读教学引向歧途的罪人。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之“宝玉送帕”片断时,我们也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A、宝玉送帕在宝黛爱情故事中无疑是浓重的一笔,帕是旧帕,而且送两条,这些都大有深意。请你围绕文本和你的阅读感悟,说说宝玉“送帕”的含义。
B、宝玉送帕为什么要支开袭人?为什么让晴雯充当使者?
C、黛玉受帕后,即刻领会了宝玉的苦心,“可喜”“可悲”“可笑”“可惧”“可愧”之情在心中千回百转。请你加以分析。
D、明冯梦龙《山歌?桐城时兴歌?素帕》诗云“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可见手帕作为信物在古代有多么重要。《红楼梦》多处写到手帕,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痴女儿遗帕惹相思”,“痴女儿遗帕惹相思”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在这些问题指导下的阅读,一定是充满情趣、充满活力的阅读。学生在感受宝黛纯洁爱情的同时,个人的价值追求一定也会得到正面的熏陶。
3、从语言角度品味人文魅力。王尚文教授认为:语言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语言的历史也就是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的历史”,“学习语言,同时也就是对沉淀于语言中的人的生命和人的意志的体验,对表现语言中的人的生存,人的生活的认同,也就是作为人类心声的语言,对具体的个别的心灵的同化”。因此,阅读品味名著语言也是人文对话、传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浒》人物粗俗的语言,不仅没有让人觉得低俗,反而让人觉得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富有魅力。《红楼梦》写了近千个人物,其中重要的典型人物多达数十人。曹雪芹以其高超语言技艺,寥寥数笔,就勾勒出许许多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不管是对话语言,还是人物的形态语言,都带有鲜明个性特点。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幕的精彩描写,让人充分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强烈震撼力。
名著因文化而美丽,学生因美丽而阅读。名著阅读教学之路是曲径通幽后的豁然开朗,因此,我们无需犹豫,昂首前行、义无反顾是我们坚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