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课堂教学关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再深思学年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628 浏览:24404
论文导读:次出现了语文教学低效的问题。面对新的情况,我们必须有全新的思考,必须研究新课程理念如何真正转化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因此,当前,我们亟待进行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再探索。一.问题的提出有效性教学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甚至可以称为一种教学思想,无数的国外学者对其进行了不懈的研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然而,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几十年来,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索语文教学的实效性问题,经过努力实践,语文课堂教学在实效性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新的课程改革中,由于对许多理论、理念的把握还不到位,因此,实践上再次出现了语文教学低效的问题。
面对新的情况,我们必须有全新的思考,必须研究新课程理念如何真正转化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因此,当前,我们亟待进行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再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有效性教学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甚至可以称为一种教学思想,无数的国外学者对其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并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一股研究的潮流,之后逐渐影响到我国。
但是,就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来说,对有效性教学理论的系统研究不多,特别是对有效性教学理论的系统理论分析几乎没有,更多的是对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具体教学行为进行单个研究,这些研究显得分散而漂浮,很难使教师将其整合在一个观念框架里面。相对来说,台湾与国外的最新教学研究动态接触较多,台湾学者对有效性教学研究起步较早,探索较多。但从总体上来说,台湾的研究也还是以西方的有效性教学研究为基础。在国外,有效性教学的研究早成蓬勃之势,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的学者(如古德、布罗菲等人)对如何提高教学全过程的效率作出了系统研究,在80年代达到顶峰。与此同时,20世纪中叶国外还出现了另一种新兴的教学理论——反思性教学理论,这种教学理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有效性教学研究视野上的空档,为有效性教学理论的完善提供了空间。
因此,我们期望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有效性教学理论的突破口,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最新动态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研究,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一条真正能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二、有效性的界说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
从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目标,任一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质服务,缺少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其中,知识与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7ctime.com
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动力,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
总之,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乏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
第二,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即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归结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结论。教学作用于儿童发展的途径,由于维果茨基引进了区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而揭示出一个清楚的观念。第一种水平是现在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解决智力任务。维果茨基把第二种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这一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就能够解决这些任务。儿童今天在合作中会做事,到明天就会独立地做出来。所谓教学促进发展就是把最近发展区不断转化为现有发展区。
第三,发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内在发展是一种着重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发展;外在发展是一种以追求知识的记忆、掌握、理解与应用为标志的发展。新课程强调内在发展,为此,在教学基本任务和目标方面,应该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而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和探究意识,从而使他们从小懂得知识是永远进步的,没有哪一种知识是不需要质疑和发展的,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永远是值得关注和论文导读:
学习的。
第四,发展就其机制而言,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所谓预设性发展是指可预知的发展,即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的发展。所谓生成性发展是指不可预知的发展,也即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在教学中,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新课程在注重预设性发展的同时,强调生成性发展。
第五,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所谓当下发展是指即时发展,它要求立竿见影,注重可测性和量化;所谓终身发展是指面向未来的发展,它着眼可持续,注重发展的后劲和潜力。
第六,发展就其主体而言,有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而且要注意让教师在课堂里拥有创设的主动权,能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发展自己的教学个性,这正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达到的目的。

三、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追求

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在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破局?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有效的语文教学呼唤新的学科理论支撑

今天,我们在语文新课改中,不但需要一般性的教学理论支撑,而且,应当在语文教育上研究、提出新的具有“语文个性”的、科学的学科理论,并且应当及时吸纳现代阅读学、语用学、语境学、言语学、语感论等研究成果,重构新的语文教育学。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语文”到底如何界定,这是个根本性问题,必须求得共识。我认为,中学语文课程必须认清自己的课程价值,特别是直接价值:培养中学生具有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中学语文姓“语”名“中”。到底一篇课文在某个年级应该怎样实现“用教材教”?教什么语文知识?培养哪些具体的语文能力?这一点到现在仍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每位教师每节课都随意地制定教学目标,那么,就是缺乏课程意识的表现。语文教育研究专家王荣生教授认为,许多语文教师根本弄不清自己的语文课堂上应该教什么、正在教什么。
我想,这种认识不无道理。因此,怎样使语文课程在清晰的思想指导下实践?怎样才能少走弯路、提高效率?我以为,就必须通过深化语文教学研究,提出具有符合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并不断完善,建立起更为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语文学科理论体系,用以深化语文教学实践。这需要我们语文理论工作者与语文实践工作者联合攻关。

(二)有效的语文教学要体现“教学”价值

在语文新课改中,有些教师没有正确把握“语文实践活动”“语文习得”等观点,没有科学地认识到有些语文知识与方法需要“学得”的现实,也没有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发展不完善”的主体,思想认识是需要引导的现实,因而,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把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正确的价值引导对立起来。这样的教学,学生的语文学习不能走向真正的“自觉的”语文学习与语文实践,也不能实现认识的真正“生长”,时间浪费掉了。其实,我们在语文课改中纠正的是在中小学系统传授语言学等知识的教学,而没有反对“必要的语文知识”的学习。相反,我们必须研究,中小学到底需要教授哪些语文知识、如何教授这些语文知识;我们纠正的是不的、不倾听学生个性声音的教学,而并不反对教师必要的、关键性的价值引导。因此,语文教学不能搞新的形式主义,必须体现教师、学生、教学存在的真正价值,即“教学的价值”。
对于“教学”的价值,如果不站在“教学”的必要性上来考虑,而单纯从是否教了知识来考虑,可能教学也是低效的。因为中学生母语学习的起点并不是零,十几岁的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与交流的基础和能力,因此,学生对于经常运用的口头语言,特别是一些常用词语的论文导读:
意义,是已经理解的,这是日常大量语言实践中语言“习得”的结果。学生一旦掌握了相应的文字、词汇,他就可以把口头语言逐步转化为书面语言(之所以说“逐步”,因为这种“转化”也是需要训练的)。对于书面语言中的一些词语,如果是学生经常在生活中运用的,那么,我们教学就要考虑是否有必要花很多时间训练(除非在具体语境中,它具有了更新、更深的意义)。其实,无论是语言的教学,还是情感价值观的引导,如果教师存在与不存在都一个样,那么,这种“课堂”对于中小学教学而言,就往往是低效或无效的。课改中的一些教学,搞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而效果不佳的原因,不在于这些理念、理论本身有问题,而是教师忽视了课堂的“教学”价值,把理论、模式简单、片面、甚至极端地拿到了课堂上,使得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不协调,因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想认识停留于原有的水平。
谈到“教学”价值,可能就触及到语文“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问题。在课程改革中,有些教师不敢谈“知识”教学——因为课标中谈“淡化”知识,不敢提“训练”-------因为课标中似乎在回避这个词语。我一直以为语文的知识教学是客观存在的。王荣生教授的认识是中肯的,他认为中小学不是过多、而是缺失真正的语文知识教学。课标所说的是不要那种系统的语法、修辞方面的知识教学,但是,并不反对“必要的语文知识”教学。张志公先生就曾对语文知识教学谈过见解:“精要,好懂,管用。”其实,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是语文知识过了头,而是需要大力研究,中小学的“语文”需要怎样的语文知识,学校教授哪些语文知识,每个阶段教什么知识。所以,我们不应该回避“必要的语文知识”的教学。至于训练,也不必躲躲闪闪。如果承认语文教学是要使学生形成一种运用语文的能力,那么,有些必要的训练是回避不了的。必须承认,有些能力不指导、不训练是不能形成的。比如朗读和默读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等,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是必须通过训练才可较好形成的。抛开具体教学内容、具体的文章个性,一味地强调古人式的读书“自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降低。因此,必要的语文知识教学和必要的能力训练正是“教学”存在价值的体现。

(三)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实现设计与生成的“生本”化

每一位教师都清楚,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因此,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这种“生本”理念必须在教学的设计之初就应该得以体现。
目前的一些教学出现了“虚目标”“泛目标”“去目标”的现象,无疑是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了次要位置,课堂教学的价值转向了体现教师个人的才、艺展示。这种“师本式”教学很大程度上只是在精心演绎教师个人的“钻研所得”,而这种教学离学生实际相去甚远,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圈子里“学习”,而不清楚为什么学和为什么要这么学。而我们一些教师抛开具体年级、学生的发展,津津乐道于某个教学方法。实际上,离开了学生的发展,任何所谓高明的教学方法都是技术的堆砌,而不是教育的智慧。
所以,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脱离学生的实际,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不论文下载中心www.7ctime.com
是新课改追求的课堂教学。其实,细想一想,现在各种研讨课、大赛课上,执教老师最担心的是什么?往往是担心所遇到的“这个班的学生”水平是不是能适应自己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教师往往就在“撞大运”,如果学生的学力与自己的教学设计“合拍”,教学就顺利推进;反之,就很难顺利进行(除非这位教师马上改变、调整教学方案)。因此,我以为,有效的教学首先不是考虑教师用什么“新招”,而是要首先研究学生,然后是研究内容与目标,最后才是方式、方法问题。一句话,学生的实际是最重要的教学设计的起点。另外,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之具有明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只有目标定位正确、贴近学生与教材实际,教学才可能有效。反之,那是缺乏课程意识、“生本”意识的表现。
目标定位后,接下来就要研究教学方法,即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启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促进学生的学习向深入发展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善于创设引发学生思维或情感的学论文导读:
习情境,并且把学习主体和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内容、目标统整起来考虑。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深层的语文学习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和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
同时,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心重组教材,突出学科特色,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
另外,根据大量成功的教学案例分析,得出结论:有效的语文教学都能深层反映“生本”理念,即学情清楚,目标明确,过程简约,方法适宜,因学而导。因此,我以为,我们语文课堂教学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在学生学习发生困难时,教师必须作出教学诊断、调整,善于引导,善于追问,善于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引向深入。目前,在实际的公开课、研讨课中,许多教师不敢“张口”,怕被戴上“牵着学生走”的帽子。其实,恰如其分的讲解、归纳与“牵”是有本质区别的。在具体的学生面前,你设计的问题往往会不适合学生,这时就要敢于调整,善于引导,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在评价一位教师的教学时,应该作具体分析,要扣住目标、学情分析、评价,更要看学生源于: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放下思想包袱,冲破条条框框,全身心地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自主、能动的学习。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产生实效。
以上三点,是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总之,我认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不管方式、方法如何的变换,不管模式怎样的不同,都应当实现三个回归:回归原点──课堂价值;回归本体──语文学习;回归落点──学生发展。
郭敬璋,语文教研员,现居广东广州。责任编校:左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