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基于微博思想引领及舆情引导方式探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482 浏览:70579
论文导读:
[摘要]微型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网络传播工具,具有传播快捷、操作方便、信息海量、成本低廉等特点,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青睐。同时,它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大学生舆情形成、发展和传播的新态势,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问题,带来了新挑战,促使我们密切关注和研究,并积极探索应对之策。基于微博的大学生网络舆情,客观分析大学生群体成长的现实状况以及他们思想动向,为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提供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舆情思想引领
[作者简介]赵鹏(1985- ),男,江苏镇江人,南京审计学院团委,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共青团和思想政治教育。(江苏南京211815)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10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从微博看大学生思想动态及舆情引导”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JSGQT56,项目主持人:赵鹏)
[]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067-02
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 WEB、 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一百四十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自从2009年8月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使得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中国微博用户群体快速扩张,各种微博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作为一种新兴网络传播工具,微博具有传播快捷、内容简约、高度自由、操作方便和信息海量等特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微博这样的平台来对社会热点问题、时事政治和周围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它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大学生舆情形成、发展和传播的新态势,也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和舆情引导工作提出了新问题。当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后,大学生群体的文化水准、自主意识空前提高,任何外界力量强制性决定个体思考的企图已经很难实现;与此同时,信息的复杂化,专业化使公众更加依赖大众传播媒介。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当代大众传播媒介不可替代的基本作用——凸显事物以引起公众关注。至于对该事物如何看待、评价,则由受众依据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的材料独立作出判断。这也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人人网是当下中国著名的社交网站,拥有庞大的大学校园用户基数。本文主要关注的是人人网的“状态更新”功能,这一功能类似于微博客,或者可以说就是集成于人人网中的微博,它允许用户在限定字数内发表内容,抑或追踪别人的动态更新。人人网“动态更新”功能具备了与微博相同的特点,而又由于其巨大的大学生用户群,更值得我们在高校舆情引导工作中给予重视。

一、基于微博的大学生思想动态及舆情特征

1.思想动态和舆情信息传递的自由性和频繁性。网络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载体,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在于其信息传播的最大自由性。它不仅仅为人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自由,更为人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提供了最大的自由。而在校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一个重要的时期,相对青春期自我表现冲动,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在表达时更注重了思想性和逻辑性。而通过电脑和手机登录人人网,他们更加自由和直接获取信息和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调查可发现,学生每周登录人人网的次数,平均在4次以上的达到了337人,每周3次以下的在241人,也就是有58%的学生至少每两天登录一次人人网。通过调查还发现,频繁使用人人网的学生人数比例和年级呈正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总结www.7ctime.com
相关。“您每次上网都会打开人人网吗”这一问题,选择“经常打开”的学生,大一学生中为43%,大二级学生中为54%, 大三学生中为64%。同样,选择“每次都打开”的学生人数比例和年级呈正相关的现象。由此可见,人人网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进一步提高。在被问及“您是否经常使用手机更新和浏览自己和‘好友’的人人网状态”时,13.40%的学生选择了“几乎都是”,19.50%的学生选择的是“大多数都是”,28.20%的学生选择“有时候”,而选择“很少”或“从不”两项的学生比例之和不足30%,也就是说,超过61%的学生经常用手机浏览人人网。
2.思想动态和舆情信息传递主体的稳定性与片面性。相对而言,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思想传递主体相对稳定。在调查中发现,高达92%的被调查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或大学以前就已经开始接触人人网,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通过朋友的影响而了解到人人网。只有1%的学生到大三才接触到人人网。由此可见,这样的一个主体保持着一个相对的稳定性。大量的信息难辨良莠真伪,带有个性化和感彩的描述增强了信息的指向性和映射力度,使得部分大学生受到强烈影响,部分碎片化的虚假信息大行其道。特别是在主流媒体一时难以拿出充分证据对信息加以判断和辨别的时候,大学生主体通常无法通过廓清和解释工作还原事物的真实面貌,容易偏听偏信,产生认知偏差和思想偏离。
3.思想动态和舆情信息传播效果的广泛性与及时性。在人人网使用动因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因为“信息平台”和“交流平台”这两大功能就使得通过人人网状态进行信息传播的大学生群体范围不断扩大。他们在使用人人网的过程中,成为信息的接收者、传播者,也成为观念的塑造者和被塑造者。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达93.2%的被调查大学生承认,他们会通过“好友”的“状态”了解社会热点问题或者时事政治,7.3%的被调查大学生回答为“几乎都是”而回答“大多数时候”和“有时候”的比例分别为20.8%和46.7%。调查还发现,只有4%的学生在通过“好友”的“状态”了解到某些社会热点问题或者时事政治的时候不会进一步去关注。而有39%的受调查大学生在大多数时候都会去跟进。在对于涉及“年度网络热门事件和话题”的调查中发现,被调查的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藉由人人网的“状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由此可见,人人网“状态”的信息传播主体和受众都是一个占有很大比例的群体,在特定条件下,他们的意见形成和表达将突破时空乃至互联网的物理间隔,成为共知共享共同观念的来源和材料。4.思想动态和舆情信息内容的多元性与丰富性。伴随论文导读:互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的获取,其中不乏片面的、偏激的、负面的情绪和思想,对大学生产生着巨大的冲击。而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高校应积极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和网络心理教育。信息素养教育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遍运用而出现的,只有通过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的网络信息价值观,通过自
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和时事政治的关注度也日渐提高。在关于“你的人人网状态一般为哪些内容”一项的调查中,约12%的被调查大学生选择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和“对时事政治的看法”。约17.6%的被调查大学生选择了“对周围事物的看法”,约47%的被调查大学生选择了“自己的心情、随感”和“自己的生活动态”。由此可见,高校网络舆情内容主要有:一是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时事政治的看法。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因此,大学生对校园事务或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件往往比较关注,并且通过人人网状态等手段对这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例如学校的食堂、自习教室的数量等。

二、基于微博的大学生思想引领及舆情引导的方式

1.渗透与融合,建立大学生思想引领及舆情引导的新阵地。适应当代大学生信息获取和传递的习惯性方式,建立网络团支部,开拓思想引领及舆情引导的新途径。网络团支部是指以基层团支部为单位,依托网络平台搭建,面向基层团员的网站或主页。网上团支部与以往传统的宣传阵地都有明显的区别,虽然是新生事物,但具有无法比拟的宣传优势。南京审计学院也率先开始了在人人网建立“网络团支部”的行动,网络团支部主要以现实的班级团支部为单位,在人人网上建立班级团支部的独立主页,用于学校、学院和班级的系列信息的发布、交流和互动。该举动也受到了《中国青年报》、新民网等国内重要媒体报道。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开展基层团支部活动,可以更好的提升共青团工作覆盖面和延伸性,同时也有利于引导高校网络舆情走向规范化、理性化、文明化。人人网团支部的建立,丰富了基层团支部的活动平台和宣传平台,同时也拉近了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学生的距离。现实生活与虚拟环境相结合,实现了团支部建设由相对封闭转变为相对开放,由平面、单向的支部建设转变为立体化、多维互通的格局,也为实现“两个全体青年”和基层团建工作开拓了的新途径。
2.教育与监督,引领大学生思想动态和网络舆情的正确走向。培养“意见领袖”,榜样作为示范行为,帮助人们不断推动、调整、矫正自身行为,可以起到感召、引导、激励他人奋发上进的作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关于“哪些‘好友’的状态更容易对你的某些想法产生影响”这个项目中,“学生干部或有见解的摘自:毕业论文摘要范文www.7ctime.com
同学”和“老师”分别占到了13%和12%。可以发现,“学生干部或有见解的同学”对学生的影响,甚至会超过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因而面对高度分散、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网络舆情,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干部需要积极扮演好引导微博舆论传播的新角色。始终保持“微博态度”,习惯使用“微博语言”。要通过人人网“状态”这一微博平台真正使用网络聊天和虚拟交谈的自然沟通方式,消除思想政治工作给人的政治说教刻板印象。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一批“学生干部”或者“有见解的同学”,通过各种形式树立他们“意见领袖”的形象,扩大他们在大学生中间的影响力,让他们将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更加个性化的表达,在网络空间中以最新、最时尚的方式传递出来。高校的思想引领和舆情引导工作需要以适应时代需要的“微博”方式与大学生交流,充分展示合力和感召力,在自然生动的语境中营造主流舆论氛围。 注重“因势利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强烈,除了对校园内发生的公共事件或与大学生自身利益相关的校内事务比较关心外,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时事政治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4%的被调查大学生在人人网发布有关社会热点问题和时事政治的内容时是希望表达“对此事表示关心”,有21%是希望表达“对此事表示声援或者”,有8%的被调查者甚至希望“按自己的意见改变事情的态势”,仅仅有8%是“人云亦云,打酱油”。不难发现,大学生通过人人网状态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时事政治发表观点和意见时,不仅是希望表达对时事的关心,也有强烈的希望得到话语权的意愿。因此,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及舆情引导要注重“因势利导”,不能指望通过禁言禁论或者不公开、不透明、不及时的处理方式达到引导效果,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特别是面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敏感事件,高校团组织应该配合政府部门,尽快将事情的真相,公正、真实地予以反映,并做好解释和疏导。注重监测分析,掌握动态,面对人人网“状态”这样的微博,海量的信息、高效传播、广泛的影响,要实现思想引领及舆情引导。而要加强舆情监测机制建设,应当立足校园,通过人人网网络团支部、老师、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共同参与,实现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和舆情的监测。
3.课堂与网络,有机结合,德育统一。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相结合。社会实践是根据高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在校大学性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依靠社会力量完成的一种贯穿思想教育,培养全面素质的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紧密围绕时事热点,紧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结合地区和社会需求,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弱势群体。同时结合专业优势,通过调研、座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能够有效的引导青年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基层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得出正确的社会观察结论,明确坚定的政治方向。高校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思想性,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引领工作与实践相结合,让大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到党和国家的思想路线。重视信息素养教育和网络心理教育。面对互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的获取,其中不乏片面的、偏激的、负面的情绪和思想,对大学生产生着巨大的冲击。而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高校应积极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和网络心理教育。信息素养教育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遍运用而出现的,只有通过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的网络信息价值观,通过自己的分析和鉴别,能最终有效地抵御不良信息的侵害,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规范。同时,高校还要注重网络心理教育。虽然人人网推崇实名制,但是仍然有某些特殊利益集团和国内外反动势力及少数持特殊政见者, 通过这一媒介影响学生,形成心理障碍,直接影响身心健康。虽然在人人网的世界里,大学生们可论文导读:径研究[J].管理世界,2010(4).[4]明义敬.论高校网络舆情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B/OL].dlib.edu.cnki.net/kns50/detail.aspx?dbname=CMFD2011&filename=2010168345.nh,2010-09-07.[5]李霓虹,方坤烁,张理光,等.构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立体体系[J].琼州学院学报,2009(6).上一页123
以相对自由地宣泄自己的情绪,但是,面对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他们仍然需要正确的心理疏导。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多样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有利于及时有效地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做出及时的反应。
4.整体与部分,建立校院两级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领导下,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辅导员与班主任是在校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辅导员自身的政治倾向、职业道德、人格以及对各种社会现象或事件的态度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科学合理选拔高素质的人才,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想教育、完善的学生事务管理服务、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服务,才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海华.微博:中国网民的下一个“”——浅谈微博趋势与营销价值[J].中国电信业,2010(7).
[2]王天琪.网络舆情: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J].思想理论教育,2005(6).
[3]余文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引领方法和路径研究[J].管理世界,2010(4).
[4]明义敬.论高校网络舆情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B/OL].dlib.edu.cnki.net/kns50/detail.aspx?dbname=CMFD2011&filename=201016834

5.nh,2010-09-07.

[5]李霓虹,方坤烁,张理光,等.构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立体体系[J].琼州学院学报,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