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平均数》教学设计及说明-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36 浏览:8445
论文导读:
1002-7661(2012)16-196-02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42 页例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操作)、先总后分(计算),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平均数,会找平均数。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出问题

1、看到黑板上这几个圆圆的圈你想到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就把它看做一个靶子,来做个游戏好吗?

我们先来制定一个游戏规则,投中这个靶心的得10分,投到第二个圈的得9分,投到第三个圈的得8分,投到第四个圈的得7分,投到圈外边的得6分。如果投到线上怎么办?我们就看投到线那边的多一些就算那边的分,但是如果你连黑板都没投中就是0分,同意吗?
我们从中间一分为二,这边算一组,这边算一组。我们给这边起个名字叫第一组,这边叫第二组(板书)。第一组的同学向老师挥挥手,第二组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
我们每组选5个代表参加游戏,请大家排一队交错站好。(给每人发一个沙包)好,比赛开始。
板书: 第 一组第 二 组
8+7+6+9+10 = 40 (分)7+6+8+9+6 = 36(分)
下面我宣布胜利队是第 一组,欢呼一下吧!
设计意图:授课一开始,通过学生最喜爱的游戏活动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看大家玩的这么开心,老师也忍不住想要参加这个游戏。我想参加第二组,你们欢迎吗?那我也来投一次好吗?现在第二组的得分是42分,我重新宣布胜利队是第二组。
(采访第一组:)你们什么想法都没有?对这个结果有意见吗?你们说这样比公平吗?
看来人数不相等,用比总数的方法来决定胜负是不公平的,那么怎样比才公平呢?不增加人,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和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吧!
设计意图:以“怎样计算才公平,怎样才能正确反映整体水平”等问题设计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自然地引出课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学生想要解开的谜团,也就是这节课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就是本课教学的目标。这样的设计就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是课堂上学习的主人的教育思想。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8 + 7 + 6 + 9 + 10)÷5(7 + 6 + 8 + 9 + 6+ 6)÷6
= 4 0 ÷ 5 = 42÷ 6
= 8 (分) =7(分)
哪组赢了?能说出理由吗?
第二组虽然输了,但也不要气馁,你们课下还可以再比。
第一组这个“8分”是谁投的?
这组中最多的是几分?最少的是几分?8分与它们相比怎么样?
小结:可见,8分既不是第一组的最高水平,也不是第一组的最低水平,而是处在最高和最低之间的一个平均水平,咱们就把表示平均水平的这个数叫做平均数。平均数的大小应该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平均数是我们计算出的结果,它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这一组数据都等于这个平均数,有些可能比平均数大,有些可能比平均数小,有些可能和平均数相等。
求平均数的方法是什么:总数÷份数=平均数
设计意图:在寻找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时,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和交流,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的每个环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今天的数学课上,我发现了有3位同学听的特别认真,老师讲课他们听得很认真,同学发言他们也听得很认真。
(三人上台领奖品,老师分别奖励他们1支、3支、5支铅笔)请上台的三个小朋友数一数,手里有几支铅笔,然后大声的告诉大家。你们说老师这样奖励公平吗?怎样才公平吗?那么你想怎样把它们移一移。和身边的同学商量一下,台上的3个同学也互相商量一下。
你真了不起!想出了移多补少(板书)的办法。
你还有什么方法求出来吗?
学生计算,指名说出算式,师板书:
(1+3+5)÷3
=9÷3 =3(支)
谁来说一说,求平均数一般可以用哪些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虚拟的数,对学生来讲挺抽象的,不容易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格式范文模板www.7ctime.com
理解。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选取一些学生的遇到的一些分东西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求平均数的意义,也形象地理解了平均数的概念。
2、估一估:为了布置教室,小丽买来一些彩带,请你帮小丽估一估这三条彩带的平均长度大约是多少?
请你在本上列式算一算。学生尝试练习后评讲。
你是怎么算的?都是先求和再平均分吗?为什么这个题目你不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看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数量少,相差不大,用移多补少简单;数量多,相差大,用先求和再平均分。
设计意图:对于求平均数不同类型的题目,学生都谈出了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的的方法更合理,这时老师并没有强调一定要用哪种方法,而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的见解,尊重学生合理的选择,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解释与应用研究的过程,向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研究探讨数学问题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3、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平均数,也知道了怎么求平均数,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小刚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4分,小刚的数学成绩一定是94分。(×)
(2)、小明所在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2厘米,小华所在班级同论文导读:
学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所以小华比小明高。(×)
(3)、三名同学的年龄之和是42岁,这三名同学的平均年龄是14岁。(√)
(4)、小明星期六做了20道题,星期天上午做了12道,下午做了7道,小明平均每天几道题?列式为:(20+12+7)÷3 = 13(道)(×)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为了使课内的练习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设计练习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习的形式多样,持续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4、想一想、说一说:有危险吗?课件展示:游泳池和小明的问题。

想一想:出示游泳图,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身高145厘米,下去游泳有危险吗?
生讨论是否有危险。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这节课我把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呈现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置身其中,将学习的知识运用于真实生活的问题之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5、议一议、说一说:2008年的一则调查报告表明,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为71岁。一天,一位70岁的老爷爷看到了这则消息,他可不高兴了。你知道这位老爷爷为什么会不高兴吗?如果请你来劝导这位老爷爷,你会怎样劝导他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四、小结
这节课你开心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评析: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