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新课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课程角色定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892 浏览:134557
论文导读: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许多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了环境教育、健康教育、生活教育、审美教育等内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更好地把握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程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新课改;生物课程;角色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了许多突破,对新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方式、评价方式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中更加强调综合课程内容、课程服务于地方经济以及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简言之,新课改更加强调素质教育。然而现实中很多地区没有开展素质教育的条件,素质教育的重担依旧落在各门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这使得各门课程的角色定位显得尤为重要。生物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为了践行素质教育,在课程的角色定位方面也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但由于许多生物教师对生物课程的认识不够,对教材把握不足等原因,导致生物课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并未做到合理应用。本文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宏观把握以及对生物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析,就生物课“该开展什么,能开展什么,如何开展”等问题进行分析。

一、生物课程中可以渗透的教学内容举例

课标中提出“课程内容选取了以下10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为此,教师可以在其中渗透环境教育、健康教育、生活教育、审美教育、感恩教育、职业教育、法制教育、德育、生命教育等内容。

1.环境教育

(1)概念界定
环境教育,是一种全面的终身教育,一种能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的各种变化作出反应的教育。有关著作将环境教育归纳为“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
(2)开展的原因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我国环境形势不容忽视。当前全球环境问题不断扩大,环境继续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②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的缺乏。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中,环境教育都是以隐性课程的形式渗透在地理、语文、化学、生物等学科中;③生物课程的特殊性。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其培养目标是“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的人”。而教材中以“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的多样性”这三个主题为主要内容更加凸显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2.健康教育

(1)概念界定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明确指出:“健康是没有疾病和没有衰弱表现,并且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都完好的一种状态。”顾名思义,健康教育就是使学生获得健康的教育。
(2)开展原因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在生物课程目标的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对健康教育均有描述,知识目标中提到“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提到“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生物教材中,许多与健康相关的内容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传染病和免疫、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为生物课程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

3.生活教育

(1)概念界定
所谓生活教育,就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教育。
(2)开展原因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课程理念。认为学生只有在感觉到所学的知识有用时才会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并且联系生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因而,生活教育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途径。

4.审美教育

(1)概念界定
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2)原因
雕塑家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充分挖掘生物学科所蕴含的美育因素,揭示生物学科的美育价值,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美感,获得美的享受与体验。

二、在生物课程中渗透各种教育的方法

1.形成各种教育知识体系,合理安排时间,做到融会贯通

教师、学生和教学影响是教学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该对整个生物课程的知识体系宏观把握,并对各个知识点了然于心,这样才能灵活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资源的选择和运论文导读:果。3.提高生物教师的综合素养生物教师在生物课程中获得各种教育的成败与否,与教师的综合素养密切相关。首先,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将各种教育意识渗透于课堂教学中;其次,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应该了解各教育的实施途径,做到运用自如。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懂得这些教育不是知识点的堆砌,而是一种思想的感悟
用上做到灵活自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教师的教学经验,建议从以下几个内容渗透各教育(见下表)。另外,由于初中课时一般为每周两节,因此,教师在具体操作中应合理安排时间,将各知识点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以取得最优化效果。
各种教育知识体系表

续表

说明:1:科学探究 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生物与环境 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5:生物圈中的人 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7: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8:生物的多样性 9:生物技术 10:健康地生活。

2.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形成合力作用

课堂教学活动不仅包括课堂内教学,还包括实验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以及教师的课堂补充,因此,可以从多方面渗透各教育的内容和要点。比如,在环境教育这部分可以适当增加环境污染的数据,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情感,收到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实验材料,向学生进行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安全教育等内容。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自然事物的变化中感受科学、感受美,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同生活教育、审美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提高生物教师的综合素养

生物教师在生物课程中获得各种教育的成败与否,与教师的综合素养密切相关。首先,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将各种教育意识渗透于课堂教学中;其次,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应该了解各教育的实施途径,做到运用自如。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懂得这些教育不是知识点的堆砌,而是一种思想的感悟。建议参考以下方法:定期培训、集体备课、各学科教师间的交流等。定期培训可以是对课标的解析;对生物学科的大方针的了解;对相关论文的研读等。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间思维的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可以借鉴相互的经验,交流各自的教学困惑,收到多赢的效果。
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课不仅是生物知识的传授,还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在生物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健康教育、生活教育、审美教育等有着独特的优势,只要教师能够做到适时、适量、适当,相信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朱翔.中国地理大谋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9.
徐辉,祝怀新.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1.
[3]彭校顽.生物源于: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探讨[J].生命世界,2012(1):107-109.
[4]谢志青.生命学及其哲学前提[J].江西社会科学, 2006(6):76-78.
[5]黄秋林.浅析在生物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教学法研究,2006(12):54-54.
[6]黄静.当代高校美育探讨[D].扬州大学,2008:18-21.
作者简介:季晏莎(1989-),女,汉族,贵州省人,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论(生物)专业。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