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让我们让我们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778 浏览:23068
论文导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点关注和强调的一个过程是“体验”,要让学生去体验知识,去体验世界。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了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教师可谓费尽心思:课堂上,“为媒体而媒体”、形成声像的轰击,用声像的欣赏代替语言的品味,以屏幕画图代替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
【关键词】语文课 语文味 语文教学 生机 活力
对于这些现象我认为这是语文课的一个误区。不可否认,语文这门学科的每一篇文章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可以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开挖的资源太多太多了。但语文可终究还是语文课,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学生的听、说、读、写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其中包括学生感知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要给语文课减负,要净化语文课堂,将非语文元素请出去,让“语文味”回归。何谓“语文味”?

(一)“动情诵读、潜心默读”的“读味”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靠的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因此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多度可以积累,久读可以强化,反复吟读可以内化,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道理大家懂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往往由于不放心,把一篇篇浑然天成的美文肢解成若干大块的“粗粮”,用心良苦地灌输给待哺“精粮”的学生,结果可想而知。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妙文华章均出自语言大师之手,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语言材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训练学生的“读”为主线,训练他们把课文读得烂熟于心,琅琅上口。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语言的精妙之处,才能把别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形成语言储备,运用其语言来得心应手,才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情感。
对那些篇幅较长却又是经典之作,可采取“通读后再诵读”的方法,如《故乡》、《我的叔叔于勒》等,可先引导体感知全文大意,把握行文思路后,在盯准一精美处,重锤敲击,让它成为全文诵读的亮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蕴含着语文教学客观规律的经验总结。

(二)“圈点批注、品词品句”的“品味”

徐特立主张“不动笔墨不看书”。宋朝著名学者朱熹读书时就十分喜欢在书上作各种记号,初读、再读、三读都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点勾画,他认为这样能“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然而我们的学生的读书往往是不留下任何记号的。因此我觉得语文课上要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圈划批注”来品味文章。圈、划、批、注,是读书过程中四种辅助的手段。圈指的是阅读过程中,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字词圈出来;划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认为关键的、有疑问的句子划出来:批可以在圈划的词句的边上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注则是可借助工具书解决知识性问题。如果说圈划的过程是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便于复习的话,那么批注是对文章的品味、鉴赏,是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过程,也就是读者的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的过程。例如鲁迅的小说《故乡》的结尾一段就是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如果读完之后不指导学生去深思、品味,那么这篇小说还有何价值呢?这是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有的写道:“路在脚下延伸”;有的写道:“有希望和奋斗,生活就是充实的”。

(三)“以读促写,感悟生活”的“写味”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往往在实际的教学中,写作却是学生大感头疼的事——不知道写些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靠几节作文课,来提高写作能力显然是不可能的。我觉得写作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在文本中,蕴含着许多丰富的写作资源。不同的篇幅,有着不同的写作训练点:可以侧重词句,可以侧重开头结尾,可以侧重过度、照应、可以侧重段落篇章,可以侧重某种描写方法......文章有法,文无定法。“有法”是基础,是模仿;“无法”是提高,是创新。
如鲁迅先生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一段关于不鸟的语段用了“支”“撒”“系”“牵”“拉”等动词,学生经过品读后也用五个以上不同的动词写了《一场游戏》。
如在《春》一文的学习中,有的学生就对文中的写景方法,特别是修辞方法的运用感受特别深,于是就模仿写一段“秋”的文字: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看,果园里那葡萄一串串地挂在架上,像玛瑙,论文导读:;让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总之,语文姓语,语文课应该充满语文的味道。语文味既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更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可谓为“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参考文献1《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语文课堂的选
像珍珠,晶莹透亮,再加上绿叶的衬托,就更令人谗言欲滴了。
秋风追逐着地上的黄叶,越过欢乐的小溪,抚摸着乖巧的小鸟,掠过丰硕的果实,拂过我的脸庞,带着我的心奔向远方。
读写结合在这样的语文课上真正收到了实效性。
以读促写,感悟生活,定能丰富学生的写作体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让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总之,语文姓语,语文课应该充满语文的味道。语文味既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更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可谓为“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2003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课堂的选择与布置 》张志伟 上海教育科研
3《语文课堂设置要有针对性 》李荣芬 河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