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三步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358 浏览:24224
论文导读: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甲乙两队共同修500米长的公路.甲工程队完成了300米,乙工程队完成了剩下的.他们共得到工程款50000元,甲队和乙队每队分25000元工程款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
数学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我们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此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 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甲乙两队共同修500米长的公路. 甲工程队完成了300米,乙工程队完成了剩下的. 他们共得到工程款50000元,甲队和乙队每队分25000元工程款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并逐步引导形成知识脉络. 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1. 抓住思维的起始点

数学知识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 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起点. 如果起点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就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快速有效地展开.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平均分”入手,把握住平均分与按比例分配的关系,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就引入按比例分配. 这样从“产生点”上入手,以旧知识为依托,或借助原有经验,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顺利展开.

2. 抓住思维的转折点

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总之,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思维过程中的起始点和转折点,是思维训练的重点所在.

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 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摘自:毕业论文结论范文www.7ctime.com
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

1. 分析与综合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两个方面,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 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 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 所谓综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 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件入手,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 例如,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能培养学生比较的能力. 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能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像这样恰当地采用分析或综合的思维方法,有利于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建立起清晰的思维脉络.

2. 直观与抽象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 ”应放在逐步过渡上. 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让学生制做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对儿,通过学具的直观演示和拼拆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规律,从而抽象概括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 = ch ÷ 2. 这样讲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但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都掌握了,并能应用这一公式解答所有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像这样从实物直观出发,通过实物直观去感知事物,获得表象,逐步地借助图像帮助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既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论文导读:
,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求同与求异

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求同,即对同类型知识点的总结. 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 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 例如:在学习四边形,对四边形的分类时,可以让学生找出一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同点,从而加深对四边形的理解.
求异,即对易混知识不同点的比较. 例如:在学习给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画高的时候,为什么平行四边形可以在任何一条边上画高,而梯形只能在互相平行的这组边上画高. 老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对这两个图形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

4. 一般与特殊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数学知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得出:这两种图形的周长都是将每个图形的四条边的长相加,这是它们的一般性. 而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它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的4倍;长方形对边长度相等,它的周长等于它的长加宽和的2倍,这是它们的特殊性. 最后得出结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