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指向指向人文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和反思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361 浏览:23649
论文导读:文字、录音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媒介向学生展示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渗透,让学生在掌握英语这个“工具”的同时,感受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改进学生学习的方式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英语教学必须坚持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既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对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关注不够。有些教师过多关注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和操练,在强调培养听、说、读、写这些基本语言技能的时候,忽视了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人文内涵;还有一些教师将“人文性”与“工具性”这一对概念实体化和绝对化,从而机械地将教学活动切割为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独立部分,如在所有教学环节结束后,教师伴随着背景音乐呈现几句含有思想品德教育意义的句子。这种完全与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脱节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狗尾续貂之嫌。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初中英语教学必须在重视工具性的基础上指向人文,即挖掘教材的人文要素,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英语(新目标)》教材的人文要素

《英语(新目标)》教材包含了许多人文要素,主要包括:中外文化介绍、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文学艺术欣赏等。

1. 文化方面

教材介绍了外国的一些著名城市和景点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风土人情,如:法国首都巴黎、新加坡的野生动物园、美国的迪士尼乐园等等;教材还介绍了国外各种传统习俗,包括着装习俗、饮食习俗、节日习俗、赠送(接收)礼物习俗等等;此外,教材很多内容体现了西方人的文娱和体育活动,社区和校园生活等,如:度假、篮球、棒球、庭院售卖、美国达人秀等。除了通过介绍西方文化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外,教材还通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祖国意识,如:花木兰、愚公移山、云南米线、兵马俑等。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教材中蕴含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与情感以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内容,如:环保意识、公德意识、健康意识、自立自强意识、自我管理意识、乐于助人、动物保护、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等。

3. 文学艺术欣赏方面

教材里既有音乐欣赏和影视欣赏,又引入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等文学名著的改编节选篇章和经典诗歌,这些内容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指向人文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

很多教师知道需要在英语教学中体现人文性,但是由于没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缺少教学研究具体案例的引领,因此在教学中将大部分的时间花在语言的工具性层面。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研究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 在体验文本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英语(新目标)》教材中有关文化的内容大多都是以一种隐性的状态存在,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结合单元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挖掘教材里隐含的文化信息,来结合语言知识的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文字、录音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媒介向学生展示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渗透,让学生在掌握英语这个“工具”的同时,感受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改进学生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案例一】着装文化
八年级下册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e a great time! Section A 1a中出现这么一句话:I think I’m going to wear jeans to the party. 它的答语是:If you do, the teachers won’t let you in.于是,在教学中,笔者在学生做完1a的练习后呈现一张图片(见图1)。
然后,笔者提问:Why won’t they let him in if the boy wears jeans to the party? What clothes should we wear if we go to different parties? 学生们使用本节课的核心句型“If论文导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性内容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隐含在教材听说读写各种文本材料之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文本材料,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进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案例四】环保意识和慈善意识九年级Unit15We’retryingtos
I ..., I will”为不同聚会选择不同服装。
这个活动通过让学生选择参加不同源于:论文范文网www.7ctime.com
晚会的服装进行文化链接和介绍,让学生体验西方各种聚会的着装文化。结合本课的核心语言知识“条件状语从句”让学生进行文本体验,在运用语言知识、练习语言技能的同时感受和理解西方国家的着装文化。
【案例二】西餐礼仪
九年级Unit 12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的Self check部分有一篇关于一个中国学生在西餐馆不知如何用西餐的短文。在教学中,笔者出示一些西餐餐具图片(见图2)。
同时,让学生利用本单元核心句型“be supposed to”小组讨论如何用西餐,并讨论怎样的西餐礼仪才是礼貌和正确的。关于这个问题,虽然学生的很多说法不准确,但这样的小组讨论有助于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并且可以使学生对西餐礼仪有更丰富和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生表达各种看法后,笔者利用以下图片(见图3)和一个Western restaurant table manners的视频全面介绍西餐礼仪。
这样,学生在体验文本和参与活动中愉悦地接受了这些基本的西餐礼仪知识,提升了他们的综合人文素养。
【案例三】节日文化
七年级下册Unit 6 I’m watching TV. 的Section B 2b是关于端午节这天小留学生朱明的家人在中国正在做的事情。课文简单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和与该节日有关的传统食物(粽子)及活动(划龙舟)。笔者在阅读教学后的文化拓展中,提供给学生两篇英语小短文,一篇是关于中国春节的介绍,一篇是关于西方圣诞节的介绍,并附上图片(见图4)。 这两篇文章从time、food、activities几方面简单介绍了两个节日。学生通过补充阅读,了解了东西方重要传统节日的日期、特殊的食物及活动等三个方面,使他们在了解英语国家节日和习俗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 在品味语言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英语(新摘自: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目标)》教材包含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性内容,蕴含着积极向上的思想与情感,很多文本既是用语言表达心境,也是用语言表达对人类的关怀。但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性内容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隐含在教材听说读写各种文本材料之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文本材料,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进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案例四】环保意识和慈善意识
九年级Unit 15 We’re trying to se the manatees! Section B 3a的课文介绍了一位环保人士Amy Winterbourne使用环保回收材料建设房子以及自制玩具出售为儿童医院捐款的事迹。在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读完这个故事后结合课文的内容就女主人公Amy的性格和品质,围绕老师的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 Amy Winterbourne?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she is? Why?” 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学生能通过阅读、寻找、分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并归纳和提炼出文字背后所反映出的人物性格特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得出各种结论,如: “She is a clever woman. Because she can build the house out of trash.”“She is a kind, warm-hearted and loving woman. Because she makes mo论文导读:
del toys out of old TVs and sells them to raise money for the Children’s Hospital.”...
这样处理,有利于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源于课文又能跳出课文,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而且从学生这些回答中不难发现,环境保护意识、乐善好施的慈善意识已经潜入学生内心。这类活动对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比教师高高在上地道德说教要有效得多。
【案例五】社会公德
八年级下册Unit 7 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的Reading是一篇有关社会公德的课文。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这篇文章后,笔者让学生列举温州的不文明现象:What rules of etiquette do people in Wenzhou usually break?学生列举了以下各种不文明现象:spit everywhere, litter, don’t give seats to the old on the bus, cut in line, talk loudly on the mobile phone in public, oke in public, throw rubbish out of the windows of cars等等。然后笔者提问:How do you feel of these behior?几乎所有学生都回答:Angry!在学生对这些行为表示愤慨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针对这些不文明现象,你会对这些人说什么?笔者这么做的目的:一是让学生进一步使用本单元的核心句型“Would you mind (not) doing ...”;二是通过完成这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社会公德心的公民。由于学生自己列举这些不文明现象,学生在主观上已经很明确地意识到这些做法是错误的,不文明的。在这个案例中,笔者没有孤立于文本和活动之外的简单说教,而是结合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能力的过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自我教育,在英语教学中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案例六】生日送礼
八年级下册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e a great time!的教学内容涉及生日送礼的问题。这个问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比如:同学或朋友过生日,想买礼物,但没有足够的钱;如果不送礼物,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在教学Section A时,笔者利用这个内容设置情景:学生Tim的朋友Joy过生日,邀请Tim去参加生日聚会,可是Tim只有5元钱,不够买一个漂亮的礼物,他很苦恼,该怎么办呢?笔者结合核心教学内容“if 条件状语从句”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提出很多方法,如:“I think you can make a birthday card by yourself. If you do, you will solve your problem.”“ You can make a birthday cake. If you do, Joy will be very happy.” ...
通过对“花很少的钱或者不花钱的情况下如何给朋友送礼物”的讨论,学生能感受到“It’s the thoughts behind the gift that count.”这样处理,学生在学习中逐渐熟练使用本节课的核心语言知识“if 条件状语从句”,又感悟到该如何正确看待“送礼”。

3. 在拓展资源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英语(新目标)》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片段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知识,同时体验音乐、电影作品的魅力,了解音乐、影视艺术,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论文导读:摘自:毕业论文提纲www.7ctime.com上一页1234
摘自:毕业论文提纲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