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绚丽多彩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更绚丽多彩学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678 浏览:19661
论文导读:
摘 要: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从真实的课堂实例出发剖析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及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
1671-7503(2013)01/03-0097-02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与工具,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与认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教学的需要,经常要使用到信息技术,这些信息技术既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又是学生的认知工具。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讲授《白鹅》一课时,在正式上课前,笔者首先把丰子恺先生的漫画用大屏幕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学生立刻议论纷纷,非常好奇,课堂立刻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小学阶段的学生充满好奇心,同时自制力较差,对于自己喜欢的事可以积极地投入其中,对于不感兴趣的事往往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半途而废的特点。因此,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是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或动画,展示一幅学生感兴趣的图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加入学习过程。在兴趣中记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导入阶段,信息技术的使用要做到“轻、简、短”。“轻”是指播放的音乐不能太过吵闹,应尽量选择那些音调舒缓、轻柔的音乐;“简”是指导入材料要做到简洁明了,让学生能够主动与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而不是看完了视频或图片仍旧对学习内容毫无所知;“短”指时间的控制,如果要播放视频或音乐进行导入,则需要教师事先对素材进行编辑修改,剪切到合适的长度以后再使用,以免播放时间太长反而让学生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

二、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

案例:教授《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文时,课文中对花儿的描写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小学生处在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还很欠缺的阶段,同时,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品读语言的能力还很弱,要他们自己体会“花”的美丽显然难以达到好的效果。多媒体的介入就有效解决了这一难点。课前笔者寻找了大量鲜花图片,从花骨朵到盛开的花,从一朵到成片,从滴着清晨露珠的娇艳模样到灿烂阳光中的妩媚。从搜集的图片中笔者选用了十几张,借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学生知道“花团锦簇”写出了花儿的五彩缤纷,鲜艳多彩。“姹紫嫣红”道出了各种颜色花朵的娇艳、绚丽。通过观察图片的美,引发学生发掘语言文字背后的美,才使得学生一遍遍地品读、赏读,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印在头脑里,一句句美丽的语言印在心间。帮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使其情不自禁地、自然而然地去朗读、品读、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提倡学习方式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不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词语、句子,而是让学生主动去品味、感受词语所包含的内容、情感。如上述案例所述,通过展示鲜花的图片,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真正理解成语的意境,直观地体验语言文字之美。如此,展现在孩子面前的是一个绚丽的语文学习的新天地。特别是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帮助学生发现语文文字背后蕴藏着的美,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有利于攻破重难点

案例:在教《爬山虎的脚》一文时,让学生弄懂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是教学难点,笔者在网上搜集了爬山虎向上生长的有关图片说明,并经过后期加工形成简单动画,展示时配上解说,学生一下子就了解了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场景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确实,让学生置身于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得到情感的升华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
小学语文教学不但要注重字、词、句的学习,更要注重把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但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一些知识点难以用语言简单地讲述清楚,这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形象生动地再现知识内容,把一些不容易用语言描述的事物及现象用动摘自:毕业论文下载www.7ctime.com
画、视频形式形象生动地再现,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论文导读:
师如果想要重点突出一部分内容一般可以通过小黑板提前写出来这样的方式既费时费力得到的效果又差。而利用信息技术把关键词、句、段投影出来还可以把相应的音频、视频或图片集成在一起能给学生视觉、听觉的直观刺激使学生能够快捷、有效地掌握课文的重难点。

四、有利于指导朗读

案例:教学古诗《村居》时,教师一边播放音乐出示投影片,一边生动描述:“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在音乐、图片、讲解的环境影响下,学生情不自禁地开始跟读,一起品味诗中的美丽春景,体验诗人的情感。
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朗读教学的三个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要达到这一要求并非易事,运用信息技术的各种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发朗读的兴趣。同时,由于古诗词的语言比较晦涩,小学生不易理解与把握,朗读起来就会缺少情感,利用信息技术播放音乐、动画可以把诗中描绘的场景再现,让学生直观感受诗中景,体会诗中情,从而带着感情去朗读。

五、有利于拓宽语文学习空间

案例: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学生读到“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这段话时心中充满疑惑,甚至有学生举手表示不相信这段话的真实性。笔者并没有马上驳斥或纠正学生,而是利用这个机会布置课后作业,让他们课后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在下一节课进行汇报。当学生通过查阅网络,阅读到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资料以后都明白了: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确实只有地球一个,对课文中的这一段内容记忆十分深刻。同时,许多学生甚至把有关九大行星的知识背下来了。
阅读是积累的主渠道。通过阅读,在感悟中一点一滴地吸纳间接的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并逐步内化为个体的基本素养,是积累的最主要的形式。多媒体网络能提供与文本主题有关的各方面资料,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领悟理解,使学生更快、更深刻地记住文本内容,同时,也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

六、有利于情感的激发

案例:《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对于小学生来说,一百多年前发生在北京圆明园的那场大火实在太遥远、太陌生了,他们很难体验作者表达的极具起伏变化的情感。教学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相关的影视片段,第一段是圆明园被毁前的灿烂辉煌景象,学生们边看边发出“啧啧”声,在视频中学生们个个惊叹圆明园的美,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灿烂。随后又播放了圆明园被毁后满目疮痍的景象,教室里群情激奋,震惊圆明园的毁灭,愤恨毁灭者的野蛮,谴责清政府的软弱无能。
课件所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可引起学生主体热情参与,能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经常选用一些影像资料来配合教学。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中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广,程度将会越来越深。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中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教育工作者应该顺应潮流,在教学中积极、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当然,信息技术并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盲目地迷信导致滥用技术,以免对教学造成不良影响。
编辑:郑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