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构建构建融进生活语文课堂结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536 浏览:47105
论文导读:,这也表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进而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犹记得在我校组织的一次春游中,我们班的孩子指着洒满阳光的河面问我,老师这是不是叫“波光粼粼”?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毕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远比老师描述来的深切。
【摘要】陶行知从教育的角度看生活,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以及教育对人的生活的作用,提出了“生活即教育”这一命题,他的教育思想对于推进当前语文课程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语文是与生活贴得最近的一门学科,本文从动态的课堂、户外的实践、生活的演绎三个方面,结合教学实例来践行这一教育理念。
【关键词】生活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语文学科是一门内涵及外延极其广泛的学科,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语文,生活中的语文更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然而现在孩子们被限制在狭隘的课堂教学的空间里,说我爱语文的声音越来越小……陶行知曾说:“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那么如何造出一片“林子”让鸟儿自由飞翔?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去真正领悟语文的博大精深和它无处不在的魅力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个语文老师能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再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变语文的小课堂为生活的大课堂,变头顶的小天空为生活的蓝天。

一、让静态的课堂联系动态的生活

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一再强调“要使学习语文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语言脱离了生活,就变成了毫无生气的空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要从精彩的生活中捕捉现实,感受精彩,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孩子去留心观察。
我们的课文可能是孩子非常了解的生活现象,也可能是他们全然陌生的人或事;可能很贴近孩子们的心灵,也可能距离他们很遥远。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感悟能力,寻找生活与语文的结合点,让学生不仅是在学教材,更是在感受生活。如在教学《秦兵马俑》时,我搜集了很多兵马俑的图片,有兵俑、马俑的特写,有一号坑的整体,配上相关的文字资料,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述和朗读,孩子们仿佛站在了兵马俑面前,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时我先是让学生观看关于维也纳城市建设的照片,感受维也纳的生活中几乎处处都是音乐,看着那美仑美奂的城市,耳畔回响着优美的华尔兹舞曲,悠扬的小提琴声,从孩子们那痴迷的表情中,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音乐之都的向往,可以感受到他们已沉醉于维也纳的城市魅力之中。教育的对象是生活的,教育的环境是生活的,教育是为了生活服务。所以说,教学就要用走进生活的教育方式。

二、让孩子走出去体验书面的生活

陶行知先生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他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同样,在《新课程标准》中我们也常能看到“体验”这个词语,这也表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进而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
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犹记得在我校组织的一次春游中,我们班的孩子指着洒满阳光的河面问我,老师这是不是叫“波光粼粼”?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毕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远比老师描述来的深切。同样,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教学一年级孩子《秋姑娘的信》这篇文章时,我通过媒体的演示和动情的范读,让学生感受到秋姑娘是一个魔法师,她一来,一切就都变了。然后我组织孩子一起到操场上,让大家寻找秋姑娘走过了哪些地方,对于语文课能走出来上,孩子们高兴坏了,一个个兴奋得不得了。回到教室后,我先让孩子们朗读这篇课文,感受到了天渐冷万物的变化;然后布置写一篇小短文《秋天来了》。提示的时候,我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他们有的说:“秋天来了,小草穿上了黄毛衣。”有的说:“我收集了两片枫叶,我也要给人写信!”有的说:“秋天来了,花儿都嫌冷了”……还有很多生动的语言,我想这都来自于他们亲自去生活中的观察体验,“情动而辞发”,那次的写话很成功。因此,我得出,在生活中教学可以创造出更多精彩。

三、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感受多彩的生活

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诸如那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孩子们记得总是比课文快。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与生活的“对话”,注重对生活经验的提炼和再造,要将学生的视野引入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每一篇课文都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如在教学论文导读:能使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将语文学习放之于生活中进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上一页12
《黄鹤楼送别》时,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中蕴含着两位旷世诗人的深情厚谊,那依依惜别之情更是让人动容。离别、送别的场面,学生已有一定的体验,因此我让学生演绎场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准备后,上源于:论文摘要怎么写www.7ctime.com
演了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两位故友饮酒惜别,豪情与别情尽在其中……将教学活动放到生活的大背景之中,就将教学的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不但学会了学习,更体验了生活,陶冶了情操,感受了知己之间那种依依不舍的心情,懂得“人生得一知己难矣也足矣”的人生道理。学生在这情景之中,尽情表演,满怀。语文与生活就在学生的表演中融为一体。这样与生活的“对话”,更让语文教学有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这更验证了这样一句话: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来源于语文。
总之,生活是语文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只有走向生活,才能使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将语文学习放之于生活中进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