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浅谈中学语文诗歌教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918 浏览:46023
论文导读:歌教学恢复生机和活力。关键词:中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一、当前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成为一个被冷落的环节,不能在教学中发掘与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力。师生都不太重视诗歌,双方也都比较排斥诗歌。教师认为诗歌难以把握,不好教,甚至将古典诗词与其他文言文等同起来,认为只要
摘 要:从诗歌本身的基本特征和诗歌教学的特点出发,通过分析当前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原因,提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使中学语文诗歌教学恢复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

一、当前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成为一个被冷落的环节,
不能在教学中发掘与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力。师生都不太重视诗歌,双方也都比较排斥诗歌。教师认为诗歌难以把握,不好教,甚至将古典诗词与其他文言文等同起来,认为只要讲清楚字、词含义,
学生能将古诗翻译成现代白话就可以了。整个教学过程都以考试为最终目的,大部分教师都是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中考和高考试卷上出现的诗歌试题的题型而进行的针对性教学,使整个中学语文诗歌教学极富功利性、应试性。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一向都有写诗、读诗、评诗的传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

二、诗歌教学陷入困境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物质化。商品社会带来的价值冲击,使我们在面对一个物质化的世界时变得更加现实,缺少诗意。诗人臧克家曾撰文分析认为,现在的文化快餐充斥文化市场,吸引了相当一部分青年读者,而传媒多样化、信息化,特别是电视文化集视觉、听觉于一体,给人以全方位的享受,青少年受其影响比较大。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李道英教授也曾分析指出,现在的诗歌教育上,古典诗歌因其易读易背性还好一些,而新诗在内容形式和艺术上都不能迎合中学生的需求,切合不了他们的兴趣点,更是不易被他们接受。
2.诗歌灵魂的丧失
现行的中学语文诗歌教学考虑更多的是应试性与道德说教,过多地分析与讲解,丧失了文学的灵魂。当前的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主要还是对字、词、句,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分析,像一盆冰冷的水浇灭了学生的情感火焰。有些教师讲诗一句一句落实不够,还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分析,实在是吃力不讨好,在这样的分析中,把诗情、诗意、诗韵全分析完了,更有甚者,还要用现代语法、现代修辞法去硬套,那就更是南辕北辙了。

3.教师学识素养的贫乏

许多语文教师对诗歌教学的认识是陈旧的、过时的。平时,语文教师对诗歌的阅读也是不多的,有时恐怕比学生还少。他们在教学时受教学参考书的影响,往往套用机械的教学流程,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切割了诗歌所蕴含的精髓、和韵味。

三、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出路

1.提高教师的诗歌鉴赏水平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爱好诗歌,然后才能教好诗歌。从孔子讲授《诗经》到“五四”前期,中国一直重视诗歌的教育功能,(“五四”以后“诗教”传统实际上难以为继)。古今文人墨客都喜欢诗歌,并能吟诗作词,我们虽不能人人会写诗,但会诵诗,会教诗,却是每位教师的必备素养之一。怎样诵诗呢,那就是一定要读出诗的节奏、重音、语速、语调和情感,这样才有抑扬顿挫之美,诗的感情也会被表达得恰如其分,对学生也有示范和陶冶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朗读具有表情达意、唤起想象、增强语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作用。那怎样教诗呢?教师平时要多读诗词。读的方面要广,不只要读诗词,还要读诗词以外的文言典籍,读现实生活的大书,即了解现实社会生活。像陆游说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所谓“诗内功夫”,指的是熟读经史,掌握词汇、句法、声律、对偶等的诗法训练。“诗外功夫”主要是养成自己的思想、和理性。

2.重视朗读

学诗歌尤其要重视朗读,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朗诵可投入强烈感情,融入诗歌当中,体会其意境。如果毫无变化,平平淡淡地朗诵,就不能通过抑扬顿挫的音节表现作品的内涵,更不能体味诗歌其他方面的美。以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第一节用五个意象写祖国“数百年”的贫穷落后,美读时,语调应偏于低沉哀婉,语速缓慢,第二节写“千百年”来希望难以实现的痛苦和悲哀。爱之愈深,责之愈切,被压抑和折磨着的情感更是炽热如火,读时,语调略高,语速略快,读出诗人激愤、急迫的心情,内心波澜起伏的变化。两个“祖国啊”,前一个可略为迂缓凝重,后一个则要提高声调,读出呼唤中的急切期待之情。第三节写焕发新的生机和希望,情绪强烈转折,从低沉到开朗,从悲哀到欢笑,要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怎么写www.7ctime.com
用明亮的声音和欢快的跳跃感来读。第四节写要为祖国做贡献,美读时要把握由上一节快节奏的惊喜跳跃转为较慢节奏的深刻的思索以及饱含深情的咏叹。美读时,教师要适当指导、点拨,学生要倾注自己的感情,这样就很容易探求诗人内心情感变化的脉络和作品的内涵。

3.开设专题讲座

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开展一些专题讲座,集中讲授这些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分专题开设讲座,比如,“意象”,首先给学生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学生读完后,思考:全诗给你什么感觉?有的语感好的同学马上就能回答:全诗笼罩着一种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这就是意象在起作用,“藤”“树”“鸦”在现实中分属植物和动物,本身并没有感彩,但是它们被作者“加工”(加了“枯”“老”“昏”)和“剪辑”(组合在一起)后,就不是自然界的客观事物了,而是带有强烈主观感情的意象。因此,所谓意象就是内在的思想情感内涵和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它有着浓烈的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比如,“游子身上衣”并不是表现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表现阳光普照般的母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的“病树”和“沉舟”也不是现实事物的真实写照,而是诗人惆怅而达观的思想表现。有时,我们能看到,诗人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现。“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婚嫁有关,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孔雀东南飞”;“雨”的意象往往和离情别绪有关,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帘外雨潺潺”;“月”这个意象往往和思乡怀远有关,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花秋月何时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了解这些原型意象的意义,对认识和把握作品的内涵有着很大的帮助。意象不但有传统的色彩,而且有诗人强烈的个性特征,臧克家的“老马”是一匹负重受压、苦痛无比,但在鞭子的抽打之下不得不向前挣扎的老马,它不同于曹操笔下的虽已伏枥,
但志在千里的“老骥”,也不同于曹植笔下那“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的“白马”。同时,诗人们用意象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4.重视诗歌、作者相关背景的介绍

虽然我们一般在上课时是不提倡对作者和时代背景做过多的介绍,但诗歌教学有其特殊性的一面,要想真正的读懂一首诗,一定要会知人论世。孤立地看作品,有时就很难把它读透。因此,在初次接触这位诗人的作品时,不妨多花点时间介绍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其人其事。比如说,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应该首先比较全面地介绍苏轼所处的时代及苏轼的生平、思想和个性,努力还原出北宋那个特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环境和在这个具体环境中生存、思考和写作的活生生的苏轼。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他的作品,学习的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了。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

教师要组织学论文导读:
生开展一些活动,如,创作诗歌、开展诗歌朗诵比赛等,在活动中学习。要想写好诗词,必须掌握一定的平仄、押韵、对仗等基本知识,这样就促使学生去学习有关知识,其效果远远超过老师一味的讲解。写出来,再按意境高低、技巧强弱等评奖,优秀作品搞展览或者编成专辑,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全面迅速地提高学生素质,这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努力方向。
总之,诗歌是思想感情的载体,无论是哪一类诗歌,都包含着诗人的情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理解并抒发这种情感,那么教学效果一定很好。不只是诗歌,其他文体的教学也要有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趣味,没有趣味就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能够充满、讲究教法,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充满情趣,教学效率也会提高。
(作者单位 重庆市巴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