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语文教学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94 浏览:10889
论文导读:的与应试教育不同的教学已经被广大师生普遍应用,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根本上培养了学生的能力。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就怎样理解新课改、落实新课改,总结了以下几点: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1.预习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进行。预习是课前把要学的知识过一遍,做到

新课改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实质性的转变,新课改所提倡的与应试教育不同的教学已经被广大师生普遍应用,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根本上培养了学生的能力。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就怎样理解新课改、落实新课改,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1.预习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进行。预习是课前把要学的知识过一遍,做到“有备无患”。有的教师在课堂或者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会发现学生跟不上节奏,反应迟缓,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做好课前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有了大概了解,自己可以试着去思考不会的地方。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着手预习。那么,课后学生就会专注自己预习中的弱项,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首先要对学习的内容或材料进行必要的了解和内化,然后才能有所得,或者产生困惑。正是这些所得或困惑,使学生产生了合作交流的渴望,也只有这些所得或困惑,才能保证在学生合作学习中互通有无,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高。这个过程是要有足够的时间来保证的,我们的课堂只有40分钟,在40分钟的课堂上要完成基本训练、新授、巩固练习和作业等环节,时间就成了制约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一个因素。教师在教新课之前让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或材料进行自学,在预习的过程中就能有所得或者产生困惑。这样,预习的有效性就能弥补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前自学教材占用的大量时间,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正襟危坐,目不斜视,讲话不能大声讲,心里有了想法也不敢提,这样势必就给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打了折扣。新课程强调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把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展示给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同时也把自己的困惑告诉大家,以得到小组中其他成员的帮助。如果问题解决不了,小组就会产生共识,把困惑反馈给教师。这些问题往往都是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教师就可以在全班中组织讨论,达到解决疑难,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促进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探究活动,脱离了思维的语文教学必然是失败的。如果在学生合作学习之前没有让学生很好地学习教材,学生还没有从教材中获得交流的材料,就让学生合作交流,那么学生用什么来交流呢?既没有成功的体验,也没有失败的困惑,这就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更谈不上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发展智力与能力。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之上的小组合作,学生才有互通有无的材料,才有互相交流的,也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的小组合作交流就能充分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互通有无,互相促进,思维交替引申,最后达成认同。

二、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展开教学

新课改强调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在师生之间平等基础之上。这就需要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比如,让学生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出格的行为,对学生过多严厉的批评教育,等等。这就让教师越来越“孤陋寡闻”,不了解现在的中学生的心理,背离了他们的学习需要,师生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产生思想的隔阂,师生之间相处不融洽,导致教师的教陷入了恶性循环,不见效果。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的立场来思考教学,就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恩多德说:“一个不好的老师是给人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一片天空,提供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学会倾听学生,做学生的忠实听众,才能激发学生的,为学生的灵感撑起一片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放下老师的架子,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认真倾听,充分肯定学生萌发的创新火花。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合情合理

教师传授知识要靠语言讲解,语言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听课的效率。为什么学生们上不同教师的课反映不一样呢?问题在于教师的语言能否吸引学生。教师不是教材的传声简,一字不差地把内容讲给学生,教师只是为了讲而讲,学生听得平淡无奇,枯燥乏味,根论文导读:
本提不起听讲的兴趣。教学语言要饱满,恰到好处,有张力才能吸引学生。你讲得兴致高昂,语调“上”了却一直“下”不来,时间一长,学生只觉得满耳都是噪音,很容易疲劳,根本无心听课了。相反,教师如果能够控制好自己的语调,使之抑扬顿挫,时而高昂,时而低沉,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听,当然就不会出现“左耳进右耳出”的现象了。
教师的语言要有针对性,是指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运用不同的语言,这也是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教育对象不同,教学语言自然也就应该变化。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性别、不同个性的学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必须针对不同对象的特点运用语言。高中生对生动、形象的语言容易接受,教学应具体、明确、亲切;高中生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发展,追求对事物的理性把握,教学语言应该深刻、隽永、灵活,具有哲理性。只有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的语言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在在新课改的感召下,自己在教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语文新课标规定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语文教学提出了目标。我们要走出以往应试教育的一些误区,革新教学观念,与现代教育接轨,这样才能在教学之路上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