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培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培育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478 浏览:133141
论文导读:
[摘要] 大学精神的培育,是当前各类高等教育领域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实质,并就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大学精神培育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精神培育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同时由于外延迅速扩张所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遵循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律,着力凸显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为师生筑起了共同的精神家园,已成为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内涵分析
提及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有共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独特的个性。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精神中既要体现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同时还要奉行高职特色的精神要义。

(一)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主要内容

高职院校大学精神是在高职院校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内在气质,主要有四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是包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等一般大学所应具有的大学精神;第二,是高职院校特殊类型所要求的职业精神;第三,是高职院校所处的区域精神,高校是本区域传统精神与现代文明积淀、传承、发展、创新的基地,高职院校应该充分挖掘所处地域的文化精髓,提炼出富有特色的区域精神;第四,是学校自身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传统精神。这四个层面的大学精神,由共性到个性层层递进,缺一不可。

(二)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基本功能

大学精神在高职校院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一,具有导向和规范作用。大学精神凭借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明晰的人文理念为全校师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准则,并内化为师生的人格气质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在短暂的学习时间里获取受用终生的优秀气质和精神境界,并在以后的生活实践中体现出来,实现精神文化的相传。第二,具有感召和激励作用。当大学精神被内化为师生员工共同的学术良心、道德规范乃至人格气质时,就会产生强大的价值导向功能,促使师生员工之间相互激励,协同共进,最终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第三,具有引领和辐射作用。大学精神一旦形成,将以其特有的导向、凝聚、激励、塑造等功能,在师生价值观的培育和形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随着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广泛撒播,从而对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社会精神文化乃至上层建筑具有引领作用,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实质

高职院校由于起源、主体、使命责任、培养模式等根本性差异,职业情怀、经世济用和开放协作已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大学精神的新架构。第一,职业情怀。职业情怀是指高职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形成的职业认识、理解、情感与态度。它具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敬业意识。即热爱所从事的事业,忠于所从事的事业;二是职业操守。对不同行业而言,职业操守涵盖不同的道德标准、行业自律和法律规制等诸多方面,与行业(职业)的社会形象紧密相关。这些独特的文化因子构成鲜明的高职大学精神特色。第二,经世济用。高职教育提倡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提出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先导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思想是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具体化,或者说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职业教育思想的灵魂。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式则是经世济用风格的集中体现。第三,开放协作。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开放协作的主体既包括学校,也包括学生。对学校而言,开放协作多指校校、校企之间在育人和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对学生而言,开放协作意味着开放意识的确立和协作精神的养成,这是对合格职摘自:学术论文模板www.7ctime.com
业人的内在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精神必须在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基础上,建立一种“技兼于道”的工学之间的合作精神。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精神培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根据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以大学精神为引领建设校园文化,是当前高职院校健康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依然存在大学精神缺乏或重视不够、校园文化积淀不深等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大学精神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属性,这是公论文导读:
认的事实。然而,“高职院校是大学”虽然是显性存在的,但“高职院校不是大学”却一直都是隐性存在。同时,现实中在大众的内心,甚至是在高职院校师生心目中,高职教育的地位并不高,与普通高等教育无法比拟。可以说,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地位一直被边缘化。另一方面,由于部分高职院校的浮躁与功利化的办学思想,仅注重高职“职业教育”的属性,而忽视了“高等教育”的这一重要功能,致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对理性追求人文关怀、崇尚学术的大学精神的培育和践行就显得非常不足。

(二)重硬件条件,轻软环境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体系校园文化建设由于缺乏大学精神的统领,往往造成一些职业院校重视硬件条件等显性文化建设,而忽视大学精神等隐性文化的培育。一方面,大部分职业院校是由中职学校升格而来,学校层次变化以后,原有的中职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已无法适应高等教育的需要,升格为高校以后,招生规模的扩大,又使得本来就相对滞后的物质文化环境,更突显空间上的不足。另一方面,部分职业院校在创建后都积极进行新校区建设,却往往忽略了旧校区校园文化的转移与移植,一味地追求规模和现代气息,使新校区的建筑与旧校区的文化积淀相脱节,致使校园文化建设有“形”无“神”,浮于表象。

(三)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培养

一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仅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方面为了做到“工学结合”便让学生去企业从事一些流水线上的简单工作,学生大部分时间面对的是数字公式和机器设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缺乏必要的人文环境;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方式单一,师资队伍整体人文素质偏低,学科设置重理轻文,教育教学模式相对单调,生源构成复杂,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就业压力大等,就造成部分学生辨别能力、认知水平、心理素质、公德意识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相对缺乏,致使大学文化的魅力和精神软环境文化出现缺失。摘自:学年论文格式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