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发现让学生在发现中体验快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238 浏览:70604
论文导读:形内角与外角12下一页
【摘要】赏识才能激发潜能,赏识才能产生发现,发现才能带来无穷的快乐。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做的不是“撬起地球”,而是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并最终找到这个支点,从而“撬起地球”。让学生在发现中不断求进,在发现中快乐,在发现中创造。
【关键词】赏识学生培养发现眼光发现与时俱进
1674-4810(2012)23-0132-02
发现才快乐!
笔者一直坚持赏识教育,并推行快乐教育。并坚信:赏识才能激发潜能,赏识才能产生发现,发现才能带来无穷的快乐。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也应该是愉快教学。教师只有把教学课堂变为艺术课堂,给学生以艺术享受。对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学真正取得实效,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学到本领,从而在课堂上与教师积极配合,使我们的课堂动起来,成为艺术的课堂。艺术的课堂应是有所发现的课堂,只有让学生有发现的课堂才会成为艺术的课堂。
教师的课堂艺术包括以下几点:善于设疑、善于启发、善于引导、艺术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探求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而这也是学生产生兴趣的关键原因。
学生的兴趣来源于能有所发现,来自于能取得成功。既然这样,我们的课堂就应该能让学生暴露出他们的疑难,暴露出他们的困难和他们遇到的障碍,进而让他们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使他们有所发现,从而获得信心。
要培养学生有发现的眼光,就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经典的故事就是“猴子掰玉米”:猴子看到了大片的玉米,喜出望外,拼命的掰着,掰一个就往腋下夹一个,掰一个夹一个……如此循环往复,最后猴子还是只得到了一个玉米。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像猴子一样,不能养成良好的钻研习惯,不能养成认真地去理解的习惯,不认真地去记忆,不能好好地去消化吸收、去发现知识的缘由,不能找到知识的规律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能形成能力,不能让知识为我所用,那么他跟这只不动脑子的猴子一样,学一点丢一点,看起来学了很多,却不能使知识为我所用,工夫花了很多,最终只落得一无所有、化为平庸,成就不了任何事情。
学习和养成学生发现的眼光当然要靠教育工作者的循循善诱。一个好的老师必能用可行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教师要用高超的技巧去开启学生探索的和智慧,而不是泛泛而论,泛泛而教。照本宣科式的枯燥教育会使学生厌倦,使学生丧失前进的动力。我们必须引导他们思考,不能让其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劣习,而要像“乌鸦”一样自己去找水喝。
当然,“猴子不懂得分配率”的故事也许能让我们从中理解很多东西:现在的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拖拉和不明事理的现象,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中普遍存在一种片面追求新奇刺激的思维,说教学中“学生已知的知识教师不用教”、“学生自己能够自行学会的知识教师不用教”、“老师怎么讲学生也不会懂的知识教师不用教”。现在“高效课堂”改革中又出现一堂课教师授课时间不能超过十分钟之类的说法,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更多的一线教师心里明白,这些或许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它在现实教学中或许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试问生活中的技能是一看就会,一看就能用的吗?这些人或许没有真正理解“看花容易绣花难”的道理吧!让我们试想一下“苹果熟了落地”的自然现象该有多少人熟视无睹?“水开了顶起锅盖”的事实又该有多少人经历。如果教育工作者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从他们熟知的平常事情中进行规律的探索,去挖掘内涵而顺其自然,那么还能有牛顿定律吗?还会有现代文明的发展吗?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让我们炎黄子孙引以为豪,可如果不是陈景润的老师在他还处在“老师怎么讲也不明白”的时候跟他讲“哥德巴赫猜想”,你能想象会有这个让国人激动的“1+1=2”吗?
也许已经到了该改变我们的观念的时候了!
爱因斯坦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做的不是“撬起地球”,而是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并最终找到这个支点,从而“撬起地球”。对于年轻一代的求知者,这个支点就是“能发现”的眼光和能力。
当然也许又有人会说,天才毕竟有限,我们也不是圣人,我们该如何去做呢?这就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具备发现的眼光,首先不能轻易否定一个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去培养他们自强不息、追求成功的信仰。从他们一些小的成功中去找到、去鼓励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动力,将他们的潜力激发出来形成能力,形成成果。试想如果爱迪生没有做出“更好的板凳”的动力,他能成为发明大王吗?诚然如此,学生身上的“短板”也是阻碍学生成功的致命伤,帮助他们发现短板所在,找到自身优劣,扬长避短,补足短板,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所有人都会在努力再努力之后取得成功。
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能够发现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要能有所发现就要解决学生“光看不练,光思维不动手”的问题。

在学习和解题过程中,学生只有去发现已知条件,再由已知去发现其背后的结论,再联系此结论与已经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导出结果。
第二,要能有所发现就要解决学生对已经学习的知识的记忆问题。必须教育学生熟记所学知识,脑中有概念、有性质、有定理、有公理、有公式,才能联系新旧知识,才能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正所谓“温故而知新”。
第三,要使学生能够有所发现就应该教育学生巧用符号去做记号,以符号的直观性化繁难为直观可读。为此就要使学生消除懒惰习惯,消除畏难情绪,在教学中采用逐渐加深难度法、以易激趣法、以难激趣法等方法让学生在领悟中发现,在发现中产生质的飞跃。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题:直线AB、CD交于点O,OE平分∠COB,ED交AB、CD于F和D,FG平分角∠DFB,OE=OF=FD,求∠DOF的度数。很多学生望着题目抓耳挠腮,冥思苦想,总是不知如何下手,找不到答案。为此我提示学生回忆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与外角论文导读:赏识创造奇迹,发现增强信心,发现愉悦兴趣,发现改变心境,发现改变生活!发现就是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才是真正有用的。教师观念的更新决定着学生的未来,教学观念的改变将创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给学生一双慧眼吧,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在发现中不断求进,在发现中快乐,在发现中创造!——发现才快乐!〔
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去寻找相等的角并做好标记,寻找成倍数关系的角并标记出来,最终将平角化成了15倍的∠DOF,从而得到结果。学生们兴奋起来,他们体会到了动手所带来的便利和快乐。当然这堂课学生们一直保持着积极状态,课上得很顺利。
第四,要使学生能够有所发现在于教师能够做到善于设疑,巧于设疑,做到巧妙引导,正确开导,让学生在课堂上领悟知识,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要求一个角的大小就要启发学生利用角与边的联系、巧妙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来进行辅助计算。因此,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讲究语言的启发性,还要在作业批改中和平时与学生的谈心中讲究语言的启发性。教师只有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班级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努力探究、不断发现,时时进步。
第五,要使学生能够有所发现在于激励和赏识。在几何教学中一题多解的题型很常见,多激励学生去探求多种解法,一定能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从而促其进步。一个“激”字可做的文章很多,因为“差生”不会承认差,我们要激励其奋进,让他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7ctime.com
们从发现中找到最大的快乐;“中等生”不敢追,要激励其去掉得过且过的心理,从发现中找回自信;“优生”高高在上,傲气十足,要激其求高、求真。
当然,要激发学生的发现能力还需要多学科结合,需要多点结合,特别是从学生的生活中去观察、去发现,只有发现了他们超人的观察力和非凡的行为语言,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促其进步。
总之,学生的发现来源于其丰富的知识积累,来源于其经验的积累,来源于他们在不断努力中养成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来源于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和勇气。
让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推行“赏识教育”,让学生在赏识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快乐。
赏识催人奋进,赏识有助于发现创造,赏识创造奇迹,
发现增强信心,发现愉悦兴趣,发现改变心境,发现改变生活!
发现就是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才是真正有用的。教师观念的更新决定着学生的未来,教学观念的改变将创造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给学生一双慧眼吧,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在发现中不断求进,在发现中快乐,在发现中创造!
——发现才快乐!
〔责任编辑: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