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语文在比较中学习语文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707 浏览:45085
论文导读:
所谓比较,就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源于:毕业论文指导记录www.7ctime.com
的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是最普遍的。人们常说“货比三家”“有比较才有鉴别”,就是对这种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的最好的总结。但是,在现实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忽略了对这种方法的运用,而是孤立地对单篇文章进行所谓的讲深讲透,其结果是,既不能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意义,又不能使学生学到应有的写作方法,更有甚者学生关上书本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即人们常说的“开卷了然,闭卷茫然”。导致这样的教学效果,实在是教师的失误和悲哀。
比较手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记忆,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对文章思想意义和写作技巧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比较帮助学生认识文章的不同特点,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如果长期坚持比较手法的运用,借以形成善于比较的思维习惯,就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知识中,可作为比较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本文就某些方面作一简要分析,意在说明比较手法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同一题材的文章比较,认识文章立意的不同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些文章所涉及的题材是同类或同一事物,我们学习这些文章,不仅没有雷同之感,反而会被文章的深刻意义和魅力所折服。究其原因,就是作家依了自己的写作目的而在文章的立意上有独到之处。苏轼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即如此。同样的赤壁,同样的月夜,可见题材同类,前者借客人洞箫吹奏的幽怨声调引出主客问答,落笔于人生态度的论辩,由赤壁之景引发赤壁之事,再又赤壁之事引发人生态度,融深沉的感情于景物描写之中,寄满腔悲愤于旷达的风貌之下,文章既充满诗情画意又含寓着人生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境界;后者却采用游记手法,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以浪漫的梦境收束全文,借以反映作者在出世与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两篇文章面对同地、同景。却所选内容不同,所用手法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不同。原因是什么呢?归根结底,是作者的立意两样。

二、同一文体的文章比较,认识选材的不同

众所周知,中学语文课本是按文体编排课文为单元的,这就为我们对单元中的课文进行比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不难看出同单元的文章文体相同,但因作者不同、文章内容不同、立意和手法不同、风格不同,追求固然也就不同。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各篇文章的特色。例如,教师通过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与《致大海》的比较,使学生认识两首诗在材料选择上的差异;通过对《过秦论》与《六国论》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同为史论的两篇文章在材料选取角度上的各别;通过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与《巴尔扎克葬词》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同为悼词的两篇文章,但在评价伟人过程中所选角度的不同。这种比较,在教学中可谓俯首皆是,教师应充分利用。

三、同一作者的文章比较,认识写作背景的不同

中学课本里的文章,选自同一作者的可能是两篇或更多,如苏轼、鲁迅等的文章就有好几篇,这又为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比较提供了可能。教师通过对同一作家的文章的比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不同的写作背景下文章的情感、思想、风格的差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绿》(《绿》选在《语文读本》中)都是写景抒情散文,但由于两文在写作背景上的不同,因而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语言风格也明显不一样。《绿》写于1924年,作者时年26岁,正值青春,再加上当时南方已成为革命策源地,北伐战争正在酝酿之中,可以想见作为一名年轻的知识分子,其思想中有多么大的热情和希望,所以《绿》写得格调清朗,节奏明快,满篇洋溢着勃勃生机,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而《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当时由于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作为一名爱国知识分子,作者心里自然“颇不宁静”了,尽管荷塘、月色那么迷人,但作者也只是得到晢时的安宁。两相比较,背景不同,感情就两样。

四、题目与内容比较,认识写法的不同

有些文章,题目中有表明文体的标志性文字,如“记”“议”“说”等,但在具体的写作中,文章不一定严格反映那样的文体。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就是这样的文章。从“记”可知文章应为游记散文,写景、抒情是它们的基本内容,但两文的实际内容又并非如此,都因事说理,议论的成分较多。再如茅盾的《风景谈》,就“谈”而言应为议论文,但文章却描写了六幅风景,显然记叙的成分多。这是否表明这些文章文不对题呢?不是。文章有不同的写法,通过比较就可以认识文章写作的多样性。

五、不同小说比较,认识刻画人物手法的不同

中学课本里选编了许多小说作品。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认识小说人物的意义和作品的主题,还要认识刻画人物的手法。作者在刻画人物时,为什么用这种手法而不用那种手法?通过比较,就可以找到答案。鲁迅的《祝福》是以肖像描写著称的。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祥林嫂精神的变化。要描写人物的精神,最好是刻画人物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鲁迅正是准确地抓住了祥林嫂的眼睛变化来反映人物的精神世界,我们看到了一双充满希望的眼睛在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压迫下,是怎样变得无神再到“间或一轮,表示还是活物”的。这一变化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孙犁的《荷花淀》,同样写妇女但却以对话描写见长,这是由刻画群像决定的。在短篇小说里,要写出几个人物并要做到生动形象是很困难的。孙犁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采用对话描写的手法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写出了几个妇女的不同性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比较《守财奴》与《泼留希金》、《失街亭》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
比较无处不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除以上几个方面外,我们还可以做许多比较,如新旧知识比较,高初中课文难易度的比较,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的比较等,不一而足。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比较去学习知识,在比较中去掌握知识,在比较中去发现知识。
〔责任编辑: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