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出“美”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111 浏览:72271
论文导读:学生与古人“对话”“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让学生在理由解决驱动下,开展小组合作讨论,不但能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养成探讨学问的好习惯,还能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在交流享美的认识。探讨文学作品中的人格形象,能对学生进行人格美的教育。如屈原独立不迁、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孔子仁、义、礼、智、信的坚
(栾城县第二中学 河北 栾城 051430)
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千古名篇,承载着极其璀璨的人文精神,无论在文化传承还是审美熏陶、语言习得还是人格塑造上,都有着无法估量的教育潜能。因此,笔者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感悟体验美的同时,学会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
1. 朗读中悟到的美 指导诵读,感受艺术美。诵读必先注于目,出于口,再入于耳,了然于心,从心理过程看,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有利于学生感知语言的优美和谐,感受作品的艺术境界,体味作者的情感世界。
诵读既是理解文意的有效策略,也是体验情感的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断句能力。朗读文言文时,除了按文章标点作出恰当停顿外,还应处理好句中词语间的组合关系,通过相应的停歇体现出内部层次,使句子的结构、作用、语气和语调和谐统一起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否,很多时候就看对句读和重音的处理如何。判断句读,读准重音,不仅能显现文章的形象美、韵律美和逻辑美,更能读出课文的情感来。教师范读,应“情动于中,而声发于外”,充分运用语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把声调美、韵律美、情感美等美育因素表现出来,使学生入情入境。如《祭十二郎文》就要读出作者痛惜、哀伤的真挚感情。指导学生诵读,要教给学生诵读的技巧,调动多种感官的活动,使学生在口读、眼看、耳听中,玩味其意,审视其美,使优美的课文内化为学生优美的语言素质。诵读时要注意词、句的形象性,特别要抓住语段中的动词、形容词,比喻、拟人等修辞,把它读“活”,使之形象化。要随着文章感情的起伏,运用高和低、轻和重、快和慢、停顿和转折的语音、语调变化,读出文章的基调与情感韵味的美。
2. 教师要挖掘文章语言特色,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典雅蕴藉的文言文体现着汉语最深邃的魅力,简练、精准、形象的语言极具表现张力,意境开阔深邃,韵味无穷,往往几字便将广阔悠远的情境展现无余,大有“绕梁三日,余音未绝”之感。如《滕王阁序》,文中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文情并茂的佳句比比皆是。如“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美境,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句是全文最富思想作用的警语。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像这样的名句仅靠翻译是无法让学生品味到语言之美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文体特点,挖掘文章语言特色,带领学生吟咏诵读,品味揣摩,让学生陶醉于文言文的语言美、音韵美,从而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与古人“对话”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让学生在理由解决驱动下,开展小组合作讨论,不但能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养成探讨学问的好习惯,还能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在交流享美的认识。探讨文学作品中的人格形象,能对学生进行人格美的教育。如屈原独立不迁、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孔子仁、义、礼、智、信的坚定信念;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刘禹锡被贬官后,身居陋室而安贫乐道;周敦颐身居官场,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誓言荡气回肠,成为中华民族的正气歌!还有忧国伤时,大济苍生,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知恩图报、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他们的人格之美借助文言文载体延续千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今天依然让人感动震撼。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与古人“对话”,深入探讨文言教材中蕴含的丰富哲理和人格之美,让他们领略圣贤先哲高洁的精神、傲岸的风骨,感受其人格魅力的滋养。让这些作品中无穷的精神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地完善学生的人格。
4. 提高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体验意境美 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文本内容的情景、意境,同时配以师生有感情的诵读,营造出似真似幻的审美氛围,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审美情感,这种寓于教学情景的审美情感可使学生形成超功利的审美态度,会让学生自然地忘情于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时空中,遨游于美的海洋中。这些蕴含着真善美的具有生命本质的审美体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理想。同时学生从中也真切领悟到人生、生命的真谛,并逐步培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5. 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作文来创造美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鉴赏审美的最高境界。当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审美素材,增强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后,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作文来创造美,把对客观事物的审美评判和意趣等表现在习作中,从而体验创造艺术美的甘与苦。许多文言文语言极其优美。文言文善用骈句,读起来铿锵有力,使文章富有乐感。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如下一段话:“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此段话,句式整齐,写景状物,极其精妙。有学生在写作游记时,将其信手拈来,写出以下文字:“至若春雨初霁,日朗风清。藤生嫩绿,叶孕新生。幽泉潺潺,飞瀑雾蒙蒙。群山叠翠,好鸟争鸣。而或日出东山,光芒如虹。竹影婆娑,窈窕生辉。”如果没有深研《岳阳楼记》,又怎能写出如此美文。
总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实质是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作者间的对话,进行知识建构、能力提升、策略训练、情感内化的过程,是引领和推动学生审美锻炼和精神发育的过程,是教师教文育人,学生学会读书做人,师生一起发展、共同成长的过程。将美育融入文言文的教学中,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造就具有追求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代新人。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sxlw/lw24633.html上一论文:试议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