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运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682 浏览:68975
论文导读:
摘要:后进生是教育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同时也是摆在班主任工作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赏识教育在教学中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用肯定的、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可贵之处,并给予充分的激励和引导,以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对于转化后进生有着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赏识教育;闪光点;感情纽带
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后进生犹如顽石,在教学中要恰当地运用好赏识教育。作为班级管理者绝不可仅仅停留在学生基础差的一面,而应洞悉到后进生身上蕴含着无穷的随时爆发的潜力。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无论是面对令人赏心悦目的“优秀生”,还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他们在我们的眼里都应是一样的、平等的,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我们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成长为健康向上的、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的人才。
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而是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学生的行为;是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学生发展的方向;适当提醒,增加学生的心理体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而对于后进生来说,赏识可以树立他们丢掉已久的信心,赏识更能让他们听从你的教育。

一、拉近师生的距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最基本的人与人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沟通师生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①在日常教学中,首先对后进生要注意肯定与鼓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这对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都是很重要的。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加强与学生交谈,经常进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信,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让学生对生活和学习都充满自信。

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在竞争社会中,失败是正常的人生经历。“赏识教育”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教育。
其实,每个人的能力不同。作为班主任摘自:7彩论文网学术论文网www.7ctime.com
要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只要他能努力地追赶前面一个人,每次进步一点,学习就会由难变易,就会变成一种快乐的追赶游戏。就如上楼梯一样,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终能上到楼顶。我们不能拿后进生与优秀生比,更不能以他们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这样比掉的很可能是学生的自信,换回的却是学生的自卑。学生的表现不必是最好的,但如果是他的最好,哪怕还是最后一名,这也是一种进步,我们也要表扬他,鼓励他。让学生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自己每一步前进中感到克服困难的愉悦,收获成功的喜悦。

三、尊重学生的人格

我们经常说,用心做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用爱心、恒心、关心去爱护每个孩子,去尊重每个孩子。教育家艾玛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对于已具有一定独立意识的中学生,教师既是学生的老师,又应该是他们的朋友,在人格上要与学生平等相待。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主动蹲下身来,平视学生,尊重学生,乐于并善于和学生交朋友。
教育实践证明:尊重是一种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如果我们的学生犯了一些错误,我们要讲究批评的艺术,尽最大可能地保护其自尊,尽最大可能地避免学生感到有“伤自尊”场面的出现。如果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教师的无意伤害,便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愤怒和反抗,造成师生感情对立,使教育工作难以对学生产生良好影响。陶行知曾经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轻易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意味着扼杀人才;漫不经心的冷眼和讥笑,无异于夺走溺水者手中的救生圈。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诸如他们的性格、习惯、兴趣、爱好、短长、潜能和心理状态、家庭状况等,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教师才能避免工作中出现失误,给学生以尊重和关爱。
让我们每个人都牢记:维护一个孩子的自尊,这比提高学生的分数更重要,更有意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作为班主任要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昂起自尊的头、挺起胸膛走路!
让我们做一个学生喜欢的班主任吧:有一颗永不泯灭的童心;慈祥、善良、体贴学生;诚实、公正、虚心、好学;博识、多才,“什么都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些要求教师既要有博学的才识,更要有一颗爱心——赏识每一个学生的爱心!让我们以洪兆英老师的座右铭共勉:会欣赏学生的老师是最幸福的,被老师欣赏的学生是最快乐的。
注释:①刘楚明.教育学,河海大学出版社,1995:329.
参考文献:
[1]刘楚明.教育学.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5.
[2]潘菽.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周弘.赏识你的孩子.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
[4]徐复兴.小学班主任工作.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耿车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