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以趣为主线留守儿童另类教学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02 浏览:11436
论文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造成大量留守儿童的存在,他们的童年是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度过的,对于童年的回忆也是苍白的。如何让他们体验到爱的氛围和生活的美好,都是留守儿童教学的重难点。笔者利用《童趣》教学为契机,通过学生自己要去看、去听、去触摸,去“研究”,创新了一种另类的教学法,取得了学生在回忆美好童年的同时,又掌握新的学习方法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留守儿童;物外之趣;童年
1002-7661(2012)17-273-0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于是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便产生了。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就是寄宿的留守儿童,他们正处于接受教育的黄金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不仅关系他们一生的发展,而且关系笔者国现代化建设的未来。由于他们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监护人多为年迈的(外)祖父祖母,致使他们的道德、心理、学习、行为习惯、自觉性、价值观等都受到很大的影响。面对这样的现状,笔者作为寄宿班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究适合的教学方式,融入爱和德育教育,努力弥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所造成的教育方面的缺失,帮助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下面就以笔者在教学过程的一篇文章《童趣》的教学为例来说明该教学方法。

二、文章主题

《童趣》是从清代文学家沈复撰写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节选的。作者追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就两件小事展开联想和想象,获得了“物外之趣”,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全文紧紧围绕着一个“趣”字,揭示出儿童神奇美好的内心世界,并让笔者们从中领略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启发笔者们进一步开发儿童的天性,培养发展他们的智力。刚刚升入初一的留守儿童,大多从小父母就不在身边,从小就承担了家庭的一部分劳动,无从体验童年的乐趣,笔者由此想到要以此文为契机,引导学生深人透彻地理解“物外之趣”,帮助学生弥补和回忆童年的美好的同时,又学会把“物外之趣”的思想运用到阅读与创作中去。因此,笔者努力创设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空间和氛围,让学生乐学会学。

三、教学过程

笔者的学校在镇上,离原野较近,又处于帮助孩子重拾童年的美好,所以决定将《童趣》教学放在户外进行,在做了充分准备之后,笔者将孩子们带到户外,采用轻松而愉快的方式,让学生接触人生中的第一篇文言文。
片断1:
师:作者通过两件小事来表现”物外之趣”,你认为什么是“物外之趣”呢?能联系课文说一说吗?
生:所谓“物外之趣”,是指超出物体本身的乐趣。比如,蚊子就是蚊子,作者把它想象成白鹤飞舞,这就是“物外之趣”。
师:正确。那么追求这种“物外之趣”有什么益处呢?
(生思考、讨论、交流)
生1:有利于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好习惯。老师说过写作文先要学会认真观察。
生2:可以培养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生3:还可以让我们热爱生活,做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人。
师:很好。你们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生1:要爱护眼睛,保护好视力,仔细观察事物。
生2:视力不好可以戴眼镜。关键是要培养健康的爱好,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兴趣。
生3:要保持一颗童心。郑渊洁说过,没有童心的人是乞丐。
生4:要善于联想,要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师:你们说的都不错。其实啊,“物外之趣”并不是什么新鲜而神秘的东西,同学们在小学学过一些古诗,有的就表现了“物外之趣”,大家一起回忆一下,看看有哪些诗句作者表现了怎样的“物外之趣”。
(学生分小组回忆、讨论、交流)
生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7ctime.com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把柳枝想象成丝带,把春风想象成剪刀,这就是“物外之趣”。
生2:“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而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是白银盘里盛着的一颗青螺。
(其他学生发言略)
师:很好。这节课同学们不仅明白了课文里表现的“物外之趣”,而且还能运用这种思想理解其他的文学作品。你们真行!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你们看两样特殊的东西,狗尾巴草和鹅卵石。
(不少学生窃窃私语,暗笑。)
师:不要笑,可能大家觉得这跟你们的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关系,那么请看这两首小诗,于是笔者将提前请同学抄好的小诗分发给各个小组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