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语文教师如何挖掘文言文审美特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121 浏览:45469
论文导读:
【摘要】高中文言文教学是较高层次的教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文本审美特质的挖掘,才能实现新课程文言文审美性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审美性特质挖掘
1674-4810(2012)15-0095-01
文言文作为中华文明中生命力最长久的一种文学样式,其风采与魅力难以一言尽叙!从文化内核看,文言文是“观察”,是“思考”;从语言色调看,文言文如“素描”,如“谈心”;从思想内蕴看,文言文是智慧的结晶,是情感的宣泄。在文言大家的笔下,有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有微妙莫测的心灵领域。文言文的笔法变化无穷,无拘无束,阅读文言文令我们愉悦,令我们沉思,令我们扼腕长叹,令我们愁肠百转。毫无疑问,文言文中有“美”的丰富因子,而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活动也不会是指向单一层面的单薄过程。那么,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又应该充分注重和挖掘哪些审美特质呢?
一 人格美
文言文最直接面对的是宇宙间最美丽的生命体——人,而社会美的核心就是人物美,人物美重在人格美。文言文中有许多历史人物都具有纯洁高尚的人格,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一心为国的屈原(《屈原列传》);忠贞爱国、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等。这些历史人物都闪耀着人格美的光辉。中学生的审美心理尚不健全,加之处于较为复杂纷繁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存在过多追求外形美而忽视内在美的现象。教学中,要通过对人格的品评,领悟纯洁高尚的人格美,让闪光的历史人物占领学生的心,激发学生对美好人格的向往和追求,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怎样立身行事,从而促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 情感美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是因为作品表达了一种真挚深厚的情感,具有一种情感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采用与死者对话的方式,边泣边诉,吞吐呜咽,哀己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亡侄十二郎的痛惜和怀念之情。文章字字句句凄楚动人,融注着深挚的骨肉深情,读之令人潸然泪下。李密的《陈情表》向晋武帝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请求。但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的不幸,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强调“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文章表现了一种至诚至上、刻骨铭心的孝情,千载感人。袁枚的《祭妹文》通过叙述幼年时兄妹同捉蟋蟀、相伴温书,以及妹回家后扶持阿奶、办治文墨、“终宵刺探”我的病情、气绝前“忍死待子”等琐事,抒发了作者痛惜、哀伤、悔恨的真挚感情。件件小事都寄托着作者无限的哀思、撕肝裂胆的悲痛,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语文教师一定要营造气氛,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深切领悟课文中真挚深厚的情感美,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产生强烈的美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 哲理美
所谓哲理,就是关于天地人生的深刻道理,这是人类认识、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经验结晶,是人类思维的奇葩,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佳酿。它不仅可以启迪人的心智,使人警醒、奋发,而且能给人以美感,使人获得极大的精神愉悦。文言文有许多充满哲理美的文章。荀子的《劝学》运用大量比喻阐明了学习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道理,通篇放射着哲理的光芒,是一篇典型的哲理散文。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就他和伙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发表议论,阐述了一个人要实现远大的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坚定的志向、顽强的毅力和必要的物质条件的道理。欧阳修的《伶官传序》通过概述后唐兴亡的历史过程,阐明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告诫人们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苏轼的《石钟山记》通过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考察探究,说明要认识事物必须进行调查研究,不可主观臆断的道理。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领悟,去获得生命的力量和智慧。
四 景物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能从大自然或生活场景中领悟到美的意境,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许多优秀的文学家因其高雅的情操、优美的文笔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那些浸渍着大师们或纤尘不染,或晶莹剔透,或悠闲自若的心灵感悟的文字,荡涤着读者的心灵,丰富了人们的情感,给人们展现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意境。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有相当一部分描绘了生活中的场景美和自然美,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有光的《项脊轩记源于:7彩论文网大学生论文www.7ctime.com
》中的“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都极为生动地展现了生活场景之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勃的《滕王阁序》,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苏轼的《赤壁赋》则以大量的笔墨写景状物,摹山范水,绘声绘色,穷形尽相,闪耀着自然美的光芒。姚鼐的《登泰山记》以简洁洗练的文字,通过烘托陪衬,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展现了泰山巍然耸立、高峻宏廓、神秀壮丽的风采神韵。教师要善于发掘这些课文的审美功能,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心品味,合理大胆地想象,领略其中的妙处,培养学生优雅的生活情趣和欣赏、热爱自然的美德,提高审美修养。
总之,新课标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审美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进入审美殿堂的重要角色,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的审美特质,才能实现文言文审美性教学的目标。
〔责任编辑: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