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以人为本,精选巧排,理实结合-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794 浏览:69641
论文导读:
摘 要:中学数学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是为今后各专业学习提供必备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要与专业课相结合,需要教师有终身学习理念,以人为本,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多媒体教学合理地引进课堂,成为优化课堂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职业学校;数学;多媒体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自上而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职业学校的数学教材不拘泥于一种版本,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这既是我国数学界的一次革命,同时也给我们这些数学教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在育好人的同时教好书呢?如何用好这些教材呢?这7彩论文网怎样写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是值得我们广大职业学校数学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1.精选巧排,恰当处理好内容多与课时不足的矛盾

职业学校的生源有初中生、高中生、成人,学制有三年制、五年制之分。和普通高中相比,职高数学内容含量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每学期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有至少一个月的校内或校外实习时间,这就产生了教材内容多与课时不足的矛盾。只有解决好这个矛盾,才能全面落实教学计划。
首先,在内容选择上,强调“精选”。教师要对各种学制性质、各个专业有所了解,正确把握数学课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客观分析学生未来就业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这样施教时才能有的放矢。
其次,在内容安排中,强调“巧排”。教师要认真学习新教材,掌握新教材,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把握新教材,充分利用新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互补作用来节约课时。

2.理实结合,合理解决好基础教育与专业要求的矛盾

事实上,基础的数学知识可以培养全体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素质,而不同数学知识的应用则考虑到了专业需求的不同。比如电气类专业的学生,在讲正弦型函数时侧重与交流电相结合;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在讲解析几何知识时,与数控加工工艺学相结合。数控专业在目前市场上很走俏,很多工厂在加工产品上都用到数控机床,而数控编程过程中经常要用到数学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充分了解专业课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专业课提供服务。我曾上过一堂全省公开课《直线方程在加工零件时控制尺寸上的应
用》,我将数学中的直线方程知识和专业课的加工零件有机地结合起
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效果很好。教师有计划地利用这些教材,根据专业的不同,搞好分层教学和分类指导,就可以满足各种类型、各种层次、各种素质人才对中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二、终身学习,更新知识

1.必要性
数学教材综合各科于一门,广泛使用了几何语言、逻辑连结
词、国家标准计量符号,囊括了概率统计、向量、微积分等。不同专业的数学内容有所不同,情况复杂、难度大、对教师的要求高。这就迫切要求教师要更新知识、更新观念,不断加强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和高等数学理论的学习,用他们来指导中学数学教学,从而“把科学的数学变为教育的数学”。
2.途径
要当一个好教师,就要终生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但中学数学教师工作紧张,如何进行学习以更新知识呢?首先,要向书本学习。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教学需要,选择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结合的
专业书籍进行学习。其次,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一是学习间接经验,就是学习已经发表在中学数学杂志上的关于教学的教研论
文或资料。他们的针对性强,对教材的教学有现实指导和启示作
用。二是学习直接经验,就是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参加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也是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

三、革新教法,提高教学效益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职业学校数学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与生产、生活密切结合,注重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加趣味性,讲究启发性,便于学生阅读,便于学生自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用好教材,不要为教材所用。教师多问,引导学生多思,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2.把多媒体教学引进课堂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现代电教媒体将以其独特的优
势进入课堂,挑战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作为数学的辅助教学手段,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例如,利用多媒体演示几何图形的动态特征,显示三角函数图像周期变化规律等,既直观明了,又能反映变化过程,对深刻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十分有益。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在文化课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上,做到课堂教学朴实生动,既遵循其内在的条理和规则,又注意人与人的情感、兴趣、价值观的交流和作用,体现课堂教学本身的神韵。
参考文献:
[1]王深根,毛建华.新课程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04.
[2]走进新课程与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作者单位 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