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选修课变了味高中语文选修课工作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436 浏览:70630
论文导读:的一大亮点,它的设置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文学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素养,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校园文化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但是自2004年《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实施以来,新课改走过了将近10年的历程,笔者认为,高中语文选修课显然变了味,远离了《普通
摘 要: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引进了选修课程,课改将近10年历程,部分语文选修课程正逐步必修化,其余部分常被无形“秒杀”,背离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初衷。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变味的原因很复杂,其中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举足轻重;同时开设时段不合理造成教与学时量紧张,其他学科的教材设置也对语文选修课程产生明显影响。高中语文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进一步推进高考的改革,需要摆正高中教育的正确地位,回归到国民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使语文选修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课。这就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等做出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必修化;原因;对策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与实验曾是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的设置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文学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素养,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校园文化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但是自2004年《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实施以来,新课改走过了将近10年的历程,笔者认为,高中语文选修课显然变了味,远离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初衷,选修课演变成了必修课,并且已经成为了一块难嚼的鸡肋。对这一问题及其演变的根源,本文试图做些探讨,以求商榷。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现状 1《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Ⅰ课程开设指导意见》规定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颁布以后,各省均出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Ⅰ课程开设指导意见》,其规定,高中语文选修Ⅰ模块分两部分:学校必须开设的模块(A)和学校应创造条件开设的模块(B)。选修Ⅰ模块(A)再分为四个系列(即系列1~系列4),共计20个小模块,即20个单行本;选修Ⅰ模块(B)一个系列(即系列5),共计5个小模块,即5个单行本。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必须修满选修Ⅰ模块的8个学分。
高中语文可选的选修课程已然十分丰富,涵盖面广,可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它既可以对必修课的内容进行拓展或深化,又利于发展学生的技能、特长,是学生的福音。
2已开设的高中语文选修课
新课改以后,各省开设语文选修课的情况大同小异,几乎都采取了“统一选修”的方式来实施语文选修课程。以笔者所在省份为例,到目前为止,统一开设的语文选修课程有: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系列1);②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系列2);③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系列3);④语文文字应用(系列4);⑤先秦诸子选读(系列5)。
由此看来,每个系列都选修了一个小模块,似乎实施了新课程选修课的意图,以促进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特长、素养的发展。可是实际实施的过程却受到了高考的严格筛选,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必修课程,结果也背离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
3实施的具体现状
高三年的学习时间,高一阶段处于基础学习阶段,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达9门之多,根本无暇顾及选修课,所以学校一般都不开设选修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能会开设一些校本课程或本土课程的选修,这倒是学生自由选修的典范,但每周至多拥有1课时的教、学时量。高三阶段,在高考的压力下,几乎所有高中校都投入了高考的备考复习,不可能也不允许开设选修课程。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语文选修课程几乎都被安排在了高二阶段,使得在课程设置上必修课与选修课各占50%。而短短一学年要修满选修模块(A)(B)的8个学分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必修课程的任务同时也很繁重。权衡利弊下筛选的结果是,绝大部分高中校和教师都只会选择其中与高考关系紧密的2~3个小模块进行教授与修习。例如,福建的高中学校一般会选择系列1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系列5的“先秦诸子选读”;教学资源较丰富或学生素质较高的学校可能会在高三上学期加修一门,诸如“中国小说欣赏”“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之类,结合高考选考部分复习进行修习。
综上情况,原本理想中的语文选修课程,就完全变了味,成了高中生的必修课程。因此我们认为,新课改的初衷是要给教与学减负,结果却增负了;要深化素质教育,结果仍然还是应试教育。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变味的原因探究 有一种意见认为,高中语文学习不存在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分,其理由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渗透其中,也无所谓基础性课程与发展性课程。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其视角过于狭隘,未能从学生个性、语文素养、论文导读:扭转这种趋势与方向,还新课改以本来的面目,给选修课一个合理的课程地位。第一,要进一步推进高考的改革,这包括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的改革,处理好选修课与高考的关系。语文选修课程的内容是否纳入高考考查范围,这要根据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来确定。如福建高考语文,作为闽派语文特色,将名著阅读和文化经典《论语》《孟子》纳
基础与发展等方面来看待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新课改后,中国绝大部分高中学校的语文选修课演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必修课,这是个事实;既没有适应学生的兴趣、个性和发展的需要,还客观上加重了师生的课业负担,这也是个事实。究其原因,这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高考指挥棒仍指挥一切
过去说,高考考试的方向就是高中教学的方向,这观点在现阶段仍旧通用。高考改革这么多年,仍未改掉分数定学生终生的弊病。各省迫于高考的压力,都一致采取了“统源于:论文网www.7ctime.com
一选修”的方式来实施选修课程,这本身在大方向上就忽视了选修课的宗旨和开设意图,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对各高中学校而言,高考成绩仍是检验其办学效益的唯一指标。如此,与高考关系密切的选修课程就安排上马,与高考无关的课程就必须拿下。如语文系列1中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就得上马;又如福建高考必考“孔孟”,系列5中的“先秦诸子选读”就必须开设,且要上好、上足。诸如此类。没有哪个学校愿意冒为发展学生个性而损害高考的风险。因此,高考也成了选修课的指挥棒,选修课演变成必修课就成了一种必然。
2开设时段不合理,教与学时量紧张
高中阶段三年的语文学习,学生真正用于学习新知识、发展兴趣与个性、培养能力形成语文素养的时间只有两年,即高一、高二阶段。根据普通高中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这两学年学校只能安排每周4小节课时用于语文专业课程的学习。一方面,这么少的教学时量对于作为母语的语文的学习,已经偏少。另一方面,高一阶段又主修基础课程,学生9门必修课业任务繁重。这使得语文选修课程全部挤压在了高二阶段,导致语文选修课开设时段极不合理。而理想的选修课程设置,应遵循学生发展规律,高一、高二、高三逐年递增,三年内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比例为3∶7较为合理。因此教师没有足够的教学时量用来完成选修课的教授,只能选择关联高考的选修课程让学生修习;学校可能了5~7本语文选修课本,实际派上用场的可能只有2~3本而已。而我们的高中阶段培养出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也就会成为一种必然。 3其他学科学习内容的专、深也影响语文选修课程的学习
有过留学经历的人回来都说,中国的高中教育,许多学科的不少内容已是国外大学学习的知识,这一点,了解西方教育尤其是发达国家中等、高等教育的人都不会否认。如我国高中阶段理科中的物理、数学和文科中的地理等,这些学科的相当多专题过专过深,忽视学生实际知识与能力层次,最令学生头痛。学生只能花大量时间去死记硬背,或反复演算。如此情势下,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就没有多少时间可用来投入阅读、钻研和实践了。因为语文不管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要厚积薄发,绝不能立竿见影的。学校教与学的功利化倾向使得高中语文正面临着被边缘化的趋势和危险。语文必修课程的遭遇尚且如此,语文选修课程的境遇就更尴尬了。
三、高中语文选修课回归原味的对策与思考 新课改后,部分语文选修课程成为必修课程,部分语文选修课程被无形“秒杀”的处境,对语文课程改革而言是个损害,对学生而言是个伤害。必须扭转这种趋势与方向,还新课改以本来的面目,给选修课一个合理的课程地位。
第一,要进一步推进高考的改革,这包括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的改革,处理好选修课与高考的关系。语文选修课程的内容是否纳入高考考查范围,这要根据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来确定。如福建高考语文,作为闽派语文特色,将名著阅读和文化经典《论语》《孟子》纳入高考考试范围,但作为选修源于:论文格式模板www.7ctime.com
课程,不能考查偏、难、怪、细的东西,将自己逼入死胡同,成为教师、学生眼中的“鸡肋”;要本着“人文关怀”的原则,鼓励、激发学生去阅读中外名著和钻研文化经典,自觉去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以凸显闽派语文的特色。
第二,还应摆正高中学校在教育链条中的地位,走出把高考作为评价高中学校办学效益的唯一标准的误论文导读:才不会成为高考的附庸,选修课才会成为必修课有益的补充,成为高中教育中的百花坛。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多方向发展,同时也促进着学校的个性与特色发展。第三,在规范必修课的基础上,要把选修课选修的权利还给学生。目前各省采取的统一选修的方式明显已是弊多于利(使选修课程大多成了必修课程)。笔者认为,国家和省级教育主
区。在国民教育中,高中校承担着中等教育的大部分任务,但它仍属于基础性教育,不属于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因此,不能把高考作为高中教育的首要任务,甚至是唯一任务。高中校应承担的是进行国民基础教育、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重任。这种教育应是切切实实的素质教育,而非应试教育。摆正了高中校的地位,高中教育才不会成为高考的附庸,选修课才会成为必修课有益的补充,成为高中教育中的百花坛。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多方向发展,同时也促进着学校的个性与特色发展。
第三,在规范必修课的基础上,要把选修课选修的权利还给学生。目前各省采取的统一选修的方式明显已是弊多于利(使选修课程大多成了必修课程)。笔者认为,国家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在制定原则、规定范围、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将选修的权利下放给高中学校和学生,让选修课基于素质教育的地位而存在。学校、教师、学生只有拥有了对选修课选择的权利,选修课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选修课,否则仍逃脱不了“必修化”的命运。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选修课“必修化”的程度已很深,而造成这种不利结果的根源也很深、很顽固,这将对新时代青年一代的培养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也将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效益产生影响。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面前,高中教育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变了味的选修课能否回归原味,高中教育能否回归到国民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将影响着我们民族的兴衰,我们伟大事业的成败。而要实现这种转变,就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等共同做出不懈的努力。
作者简介:唐忠全(1971—),男,汉族,湖南汝城人,本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