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研究“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下创新教育与训练”课题研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323 浏览:16390
论文导读: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杜威与胡塞尔分别从不同的视野反映了同一个主题,他们都强调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强调教育要与生活相融合,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
摘 要:“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创新教育与训练”是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本研究报告从研究背景与目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成果的主要内容、研究成果的应用效果、成果的创新点及其价值五个方面,简要阐述了该课题研究的重要性、研究状况、研究成果及其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教育;成功素质教育;创新实践
:A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深刻地拷问着我们现行教育体制的种种弊端,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问题的实质是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10年颁布的《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因此,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高校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素质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要义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解决高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教领域的创新教育如火如荼,但一方面创新教育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指导;另一方面创新教育存在空泛化、口号化、精英化倾向,导致创新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理论和实训模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
我校实施的成功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系统的教育理念与模式,产生了良好的成效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创新素质是成功素质的核心素质,创新素质方面的相关理论以及创新素质培养的方法、途径、机制、教材与课程建设等都是我校继续深化和完善成功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背景下,基于本校“成功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努力探索高校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理论和创新素质训练的实践模式,并期望能够编写一本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简明教材,以对我校全体学生系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素质,提高创新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并对其他高校开展创新教育起到启发意义。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一)理论基础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有:

1. 成功素质教育理论

武昌理工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力图突破传统大学教育模式,结合时代要求探索和创新高校素质教育,彰显办学特色,在长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创立了成功素质教育这种新型大学教育理论。成功素质教育理论认为“成功素质是指主体具备的与其所追求的人生目标相关联的具有创新性且个性突出的优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例www.7ctime.com
秀素质”,创新素质是成功素质的核心。按照成功素质的观念、品格、知识、能力、方法“五大体系”,创新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观念(即创新精神)、创新品格、创新知识、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方法五个方面的教育与训练。需要强调的是,成功素质教育首先是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其创新素质的培养也是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而不是那种精英学生的精英培养。

2. 胡塞尔“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现象学理论

教育脱离生活,不仅会带来教育科学的危机,也将带来了人类文化的危机。为规避这种危机,德国著名哲学家,现象学派创始人——胡塞尔提出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胡塞尔认为,“现存生活世界的存有意义是主体的,是经验的、前科学的生活的成果。世界的意义和世界存有的认定是在这种生活中自我形成的”。只有使教育真正地面向生活,贴近生活,使学生真实地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他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杜威与胡塞尔分别从不同的视野反映了同一个主题,他们都强调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强调教育要与生活相融合,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本身。”
教育对生活的真正回归,是要使我们的教育回归到当今时代具体的生活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内部所蕴涵的价值意义、知识经验等等。生活世界是创新最肥沃的土壤,创新教育不论文导读:
是精英教育、神秘教育,而应该让创新作为生活中的一种自然行为,作为一种处事方式、人生态度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不难看出,我们这种回归日常生活的创新教育理论,是对传统创新教育理论和模式的深刻转变,有利于大学创新教育生活化、实用化、大众化、普及化。只有回归生活的创新教育才有实效,才能真正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大量高素质人才。大学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应该是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参与创新,实践创新,让创新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真正营造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个个都是创新之人,天天都是创新之时,处处都是创新之所”的大学创新生活。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了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研讨法等方法,通过查阅“创新”、“创新学”、“创新教育”等方面的相关专著和论文,着重探讨了创新素质的内涵、外延、表现、特征及作用,阐述了创新精神、创新品格、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方法五个创新要素的内容,构建了创新教育的理论体系;通过搜集和比较各高校创新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借鉴其他高校学生创新素质教育与培养的有益经验,探索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高校学生创新素质教育与训练的措施、方案及实践模式。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已在学术期刊发表,编著《创新思维与训练》已作为校本教材并在全校学生中使用,师生反映好,效果明显。成果的内容主要有:
(一)重新认识“创新”的本质内涵、特点,奠定了创新教育的理论基础 源于:本科论文www.7ctime.com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字体www.7ctime.com
摘自:学术论文翻译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