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视野下中职语文课程实施研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78 浏览:18072
论文导读:
【摘 要】 素质教育是更加注重以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宗旨的教育。在素质教育视野下,更加强调中职语文教学的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个性化、发展性。本文阐述了素质教育对中职语文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分析了中职语文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素质教育视野下的中职语文课程实施的对策。
【关键词】 素质教育;中职语文;课程
2095-3089(2013)25-0-02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为职业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素质教育得到了深入实施。在素质教育的引领下,使得中职教育更加注重于学生思想道德、能力素养、个性、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这些都为中职语文课程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素质教育对中职语文课程实施的要求

从教育学的学术角度看,素质教育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的培养,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能力、素养的教育,主要包括学生的智力、道德、身体、心理、审美等素质等。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教育法》为依托,强调以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宗旨的教育。”在素质教育视野下,更加强调中职语文教学的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个性化、发展性。一是全体性。素质教育更加强调中职语文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起“全纳教育”理念,赋予每个学生享有学习语文的公平权利,在中职语文学习面前“机会平等”。二是全面性。中职语文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均衡发展,处理好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特殊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三是基础性。中职语文是其它学科的基础课,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其职业能力的形成,必须以基本语文素养为前提,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形成专业素养的“迁移“,形成更加稳定的职业技能。四是个性化。个性化教育是指更加强调学生的个体发展,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应用建构主义相关手段,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化差异与个性化需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彰显学生个性,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自我表现空间,使之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五是发展性。教育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知识结构、个人能力都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学也要适应这种动态性的变化,树立起“变化导向教育观(change—orientedpedagogy)”。强调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固有的“元认知”,授学生以“渔”。

二、当前中职语文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全体性的缺失

虽然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对中职语文学科性质、定位、重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强调中职语文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与个性化。但是在实际课程实施过程中,中职语文课程目标仍然存在“单一化”的问题。一是缺少层次化的目标。中职学生普遍语文基础薄弱,同时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能力都各不相同,而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通常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分层”,违背了素质教育视野下“全体性”的需要,从某种程度上剥夺了一部分后进生的学习权利。二是与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趋同。中职语文与高中语文有着本质的不同,高中语文在高考的引领下,其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生基本“语文技能”,而中职语文则应注重语文的基础性和职业性。虽然中职语文将课程划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大部分,但是仍然以“基础模块”为重点,忽视职业模块与拓展模块的教学。

(二)课程内容不够全面

素质教育视野下,要求中职语文课程必须足够“全面”,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但是,一方面,从中职语文教材角度看,依然存在着所选内容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联系不足、文学作品数量较少、课文选题陈旧、课后任务不注重学生全面能力培养等问题。例如:在应用文教学中,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书信、通知等文体训练,而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有所帮助的求职信、个人简历、应聘书、申请书等实用文体挖掘不够。另一方面,从课程内容的实施过程中看。存在着“以教材为本”的思想,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严重,缺乏对语文知识进行有效的拓展。
(三论文导读:处于变化中的,学生对于某一知识的简单记忆,并不能促使学生形成相应稳定能力。成绩好、分数高,并不能客观的反应出学生语文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评价主体较为单一。在教学中,仍然以教师评价为主体,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三、素质教育视野下中职语文课程实施的对策

(一)课程目标的“全体性”,面向每个学生要突出中职语

)课程模式缺乏个性
当前中职课程的实施模式较为单调,许多学校仍然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课程模式。仍然局限于发展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缺乏个性性化、智能化、兴趣化的语文课。一是注重中职语文的记忆功能,而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深入的挖掘。二是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能力、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三是不注重互动与合作,启发式学习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打消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阻碍学生“元认知”的形成。

(四)课程评价与反馈不注重发展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发展性是素质教育对中职语文提出的重要要求,而在中职语文课程评价与反馈中,并没有树立起“发展性”的意识。一方面,在教学评价中,仍然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即强调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记忆情况,并用相应的考试分数来衡量。而由于学生的能力、素养、状态等因素都是时时处于变化中的,学生对于某一知识的简单记忆,并不能促使学生形成相应稳定能力。成绩好、分数高,并不能客观的反应出学生语文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评价主体较为单一。在教学中,仍然以教师评价为主体,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三、素质教育视野下中职语文课程实施的对策

(一)课程目标的“全体性”,面向每个学生

要突出中职语文课程目标的“全体性”,赋予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权利。要进行层次化的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所有学生在中职语文学习中,都能够有所收获。例如:针对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侧重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将重点放在“基础模块”上,而对于语文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则应更注重学生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将重点放在“拓展模块”上。

(二)课程内容的全面性,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一方面,对中职语文和高中语文的课程内容加以区分,在强调语文基础性的前提下,更加注重中职语文课程的职业性。尊重中职生的职业特点和专业方向,使学生能够“即学即用”。例如:在应用文的学习中,加入学生未来就业所需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简历、个人“营销”等方面内容,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以学生专业文章为范本,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职业能力互相促进,实现两者的“双赢”。另一方面,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实施生活化的中职语文课程。例如:当前中职学生大多为“90后”,他们热爱生活、喜欢刺激、崇尚新潮,在作文教学中,就可以对这一特点进行灵活运用。为学生设置一定的写作课题,可让学生通过撰写空间心情、论坛发贴、微博讨论等方式进行写作训练,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同步,使传统的语文课变为“趣味语文”、“网络语文”、“生活语文”。

(三)课程模式的个性化,创新教学手段

要大力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的“记忆能力”的课程模式,更加突出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互动与合作,努力探索专题式、情景式、模块式(MES)等新型语文课程模式。使中职语文教学摘自:毕业论文范文格式www.7ctime.com
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与个性需求。例如:在学习《琵琶行》时,可采取“专题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文章的真谛。可为学生设置“琵琶女为何选择嫁给商人”、“琵琶女是否值得同情”等专题,将学生分成合作小组进行课题探究和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白居易爱上琵琶女”的续写。又如:在学习《雨霖铃》时,可采取情景式课本剧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针对《雨霖铃》进行课本剧创作,用现代语言对课文进行生动的描述,然后在班级中演出,使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形成语文审美观,培养语感,全面增强应用语文的能力。

(四)课程评价与反馈的发展性,树立变化导向教育观

要论文导读:
树立变化导向教育观,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注重中职语文课程评价与反馈的发展性。一方面,由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形成性评价。不再以学生的期末考试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方式,而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意识等方面要素纳入评价体系,为每个学生建立“评价档案”,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疏导和点拔。另一方面,要将学生引入评价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自评,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促进学生“元认知”的形成,鼓励学生互评,使学生在互相评价中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总之,素质教育是更加强调以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宗旨的教育。在素质教育视野下,更加强调中职语文教学的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个性化、发展性。而在当前中职语文课程实施中,存在着课程目标全体性的缺失、课程内容不够全面、课程模式缺乏个性、课程评价与反馈不注重发展性等问题。在未来的中职语文课程实施中,只有更加注重课程目标的“全体性”、面向每个学生,注重课程内容的全面性、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强调课程模式的个性化、创新教学手段,强调课程评价与反馈的发展性、树立变化导向教育观,才能够更好的践行素质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孙霓.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10):41-45.
郭艳.职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唤醒教育实践探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04):6-7.
[3]王捍红.中职学校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1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