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之美寻找语文课堂之美网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077 浏览:46340
论文导读:
法国作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相对于别的学科而言,是充满乐趣的,有对学生好奇心的刺激,也有对学生智慧的挑战,一堂好的语文课对学生而言是一种美的享受。那么,语文课堂中的美在哪里呢?

一、营造情景,巧妙导入美

每堂语文教学课伊始,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述,直观形象的表演,运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朗诵诗文、欣赏画面等,创设一种美的情境,美的氛围,投石激浪,以美好的情感抓住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愉快地进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例如学习《琵琶行》可采用音乐导入法。课前播放一段琵琶曲让学生感受琵琶乐曲之美,体味琵琶节韵激越,富含弹性的艺术韵律,既而引导学生对“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听觉美的理解。学习《苏州园林》时,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精彩纷呈的苏州园林画面,让学生流连忘返,产生一种对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感觉,激发起学习课文的愿望。教学实践证明,教师采用扣人心弦的精彩导入以激发学生情感,效果良好。

二、整体感悟,体察文思美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文章的作者,总是顺着一定的思摘自:论文查重www.7ctime.com
路布局谋篇的,学生只有遵循这条路,才能理解文章的内涵及艺术。好的文章布局谋篇独具匠心,仅情节就能吸引人,令人赞叹。如《麦琪的礼物》情节构思在于巧,开头先设悬念,写家境的贫穷,德拉在圣诞前夜想为丈夫买礼物,可只有“一块八毛七分钱”,从而构成悬念,她有什么办法为丈夫买礼物呢?接着巧设巧合。本文用两条线索推进发展,明写德拉卖掉头发为丈夫买来表链,暗写杰姆卖掉手表为妻子买来发饰。使单一的情节变得曲折有致,造成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悔的边缘》通过一老一少的对比,他们都在悔的边缘徘徊。但最终都没有后悔,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中人性美的呼唤。像这类文章构思巧妙,处处设悬,扣人心弦,结尾出人意料,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三、美读品味,感受意境美

美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美感的基本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使作品中的人物活起来,场景动起来,情景跃出来,使学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直接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感悟作品中的情景美和意境美。读《蒹葭》,我们看到的是一幅这样的美景: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芦苇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状,空中雾霭迷茫,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读来只觉得情调凄婉,境界幽邃,意蕴无穷让人感受到一个凄清迷离的意境。学生在美读中进入角色,体验到了课文的美,教师是审美指导的导游者,要引导学生通过美读去主动关照诗文作品中描绘的情景,去深入领会作品中创造的意境,去具体地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并在自己的情感中激起强烈的共鸣。

四、大胆想象,体验创新美

在课堂上,教师要设法启迪学生想象,有想象力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才是发现真美的课堂。课堂中可进行再造想象,也可进行创造想象。通过再造想象,可在头脑中再现书中描绘的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此时,可让学生口头描绘或用画笔将画面画下来。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先让学生闭目想象,描绘自己脑海中的画面,有什么景物?有什么人物?人物的衣着打扮怎样?人物有什么活动,有什么心情?然后再欣赏动画歌曲《明月几时有》,要求学生将画面中的情景与刚才想象的情景对照,全方位品味诗歌的画面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
通过创造想象,可对课本内容进行进一步拓展延伸,可以就某一个热点话题讨论开去,或是课后拓展题目,或是教师设计题目,让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学习了《那树》,可以让学生讨论这样的问题: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假如你是一棵树,你面对人类有什么话说?这样的活动在课堂上随机进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课堂变成一泓流淌的活水,不断激起快乐的浪花。
还可以重新设计人物命运。例如,假如孔乙己中了举人,他的命运会发生什么变化?假如鲁滨孙没有获救,后来还可能发生什么事情?还可以穿越时空对话,学习了《记承天寺夜游》,如果苏轼站在你面前你会说什么?还可以扩写诗文,如扩写《如梦令》、《天净沙·秋思》,在扩写中既能深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是一门具有浓郁人文性的美学课程,这个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美的因素。让我们把文学作品中的美感还给学生,以“境中之情”去拨动学生“胸中之情”的琴弦,赋予他们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权力。让美走进语文课堂,让美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