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初步编制小结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862 浏览:122462
论文导读:论构建基础上,先编制了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压力的开放式问卷,随机抽取少数民族中学初三学生10名(男4名,女6名)进行调查,请他们描述在学习中面临的压力事件和应对方式。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根据学习压力的定义和维度构想,参考国内外有关学习压力量表题项,形成了初始问卷的主要项目。请心理学专家对题项的可读性、意
摘 要:目的:通过编制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为测评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压力提供工具。方法: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构建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压力的理论框架,编制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并对644名少数民族中学生进行施测,使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及信效度检验。结果: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可提取压力认识、同伴及父母因素、自我期望、学业竞争、学业前景、压力调节、生理症状、心理问题、偏离主题和沉溺网络10个维度,分属于压力认识、压力来源、压力调节和压力症状四大范畴。问卷的信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结论 自编的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可作为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压力的测量工具。
关键词:少数民族 中学生 学习压力 量表编制
一、引言
学习压力是指由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实际学习水平与期望学习水平间的差距所引起的一种主观体验。适中的学习压力强度有利于维持学生的适度紧张感,源于:大专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从而提高其智力活动的效率,但过高的学习压力则会产生多种负面影响,导致心理与行为的不适应。已有研究表明,中学生是受学习压力影响最大的群体,在学生追求优异成绩的过程中,受到学校、家庭、社会及自身各方面因素影响,必然伴随着各种情绪、行为的不适应,长期和负性的压力会导致抑郁、焦虑及其他心理问题。因此,了解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情况,测评学习压力的程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部分有关中学生学习压力研究的取样集中于城市中学,以汉族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较少对位于城镇、农村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调查。本研究目的在于编制适合测量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压力的问卷,为研究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压力提供有效工具。

二、研究过程

(一)初测问卷项目的确定

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的分析,在理论构建基础上,先编制了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压力的开放式问卷,随机抽取少数民族中学初三学生10名(男4名,女6名)进行调查,请他们描述在学习中面临的压力事件和应对方式。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根据学习压力的定义和维度构想,参考国内外有关学习压力量表题项,形成了初始问卷的主要项目。请心理学专家对题项的可读性、意义的明确性等进行修改,最终形成2个分量表共83个项目的预测问卷。表面信度较好。采用5点记分法,“完全符合”记1分,“比较符合”记2分,“不确定”记3分,“比较不符合”记4分,“完全不符合”记5分,设有反向记分题,得分越低,表示学习压力越大。
(二)对象
采用目的取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贵阳市两所民族中学初一至初三共654 人,使用初始问卷进行调查。在最后回收的644份有效问卷中,初一331人,初二258人,初三55人,其中男生329人,女315人,年龄分布12-17岁。汉族学生360人,少数民族学生284人,城镇和农村来源学生分别为332人和310人,其中72人是独生子女,其余572人均有兄弟姐妹。

(三)初始问卷的施测

以班级为单位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施测,施测时间约为20分钟,问卷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654份,回收654份,删除作答不完整或明显无效的问卷10份,最后剩余有效问卷644 份,有效率为98.47 %。

(四)统计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spss 1

7.0对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度检验。

三、结果

(一) 项目分析

1.鉴别力分析。将所有被试按总分排序,以总人数的27%分为高低组,通过T检验看高低两组被试在每一题项上是否差异显著,将T检验结果未达显著性的题项剔除。
2.相关分析。计算每个题项与问卷总分的相关,将检验结果不显著的题项剔除。结果在83个题项中,剔除了13题,保留70题。为了进一步明确和完善问卷结构,对保留的70个题项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二)探索性因素分析

1.运用KMO(Kaiser-Meyer-Olkin)统计量和Barett球形检验对原有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适当性考察。结果分问卷一KMO值为0.778,Barett球形检验卡方值为3427.719,p=0.000<0.001,分问卷二的KMO值为0.919,Barett球形检验卡方值为12116.813,p=0.000<0.001,说明变量内部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2.对两个分问卷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公共因素,求得初始负荷矩阵。根据以下标准对因素分析结果进行筛选:①因素负荷<0.3;②共同度<0.16 ;③在多个因素上都有较高负荷;④不易解释。然后使用正交旋转法求得旋转因素矩阵,并按照以下标准确定因素数目:①因素特征值大于1;②符合碎石检验;③抽取的因素旋转前至少能解释3%的变异;④每个因素至少包括3个项目;⑤因素比较好命名。
最终分问卷一经过3次因素旋转,抽取了7个成分,可解释总变异5

2.878%。分问卷二论文导读:的影响.上一页123下一页

经过4次因素旋转,抽取了6个成分,可解释总变异57.082%。因素分析结果见图

1、图2、表表2 。

(三)因素命名

因素命名遵循以下原则:①参照理论构想;②参照题项因素的负荷值命名,一般根据负荷值较高的题项所隐含的意义命名。
1.分问卷一。因素一包含的4个题项,反映个体学业成绩未达到期望值时产生的压力感,命名为“自我期望”,共解释变异量9.281%。因素二包含的4个题项,涉及个体对未来前途的考虑而产出压力感,命名为“学业前景”,共解释变异量9.11%。因素三和因素四包含的8个题项所反映的因考试成绩、课业负担、教师、学习氛围而产生的压力感,可归为一类,命名为“学业竞争”,共解释变异量16.49%。因素五包含的3个题项,涉及当压力较大时个体为缓解压力采取的措施,命名为“压力调节”,共解释变异量6.518%。因素六包含的2个题项,涉及个体如何看待学习压力,包括对学习压力的定义和利弊认识,命名为“压力认识”,共解释变异量6.437%。虽然这一成分中只包含两个测题,但是这些因素与预想的理论维度相符,而且是预测问卷,因此保留这两个因素,以待进一步的测试中再作考察。因素七包含的3个题项,反映出个体的学习压力的两大来源同伴和父母,因此命名为“同伴及父母因素”,共解释变异量4.998%2.分问卷二。因素一包含的11个题项,涉及个体与网络相关的行为,反映个体过度沉浸在网络世界中释放压力逃避现实,命名为“沉溺网络”,共解释变异量20.104%。因素二包含的8个题项、因素四包含的3个题项、因素六包含的3个题项都体现个体因压力过大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命名为“心理问题”,共解释变异量21.665%。因素三包含的6个题项,反映个体压力过大时的产生的身体不适的症状,命名为“生理症状”,共解释变异量9.939%。因素五包含的3个题项,反映个体在学习压力过大时对学习产生厌恶感,采取回避态度,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命名为“偏离主题”,共解释变异量

5.302%。

(四)信效度检验

1.最终剔除了初始问卷中的25题,保留58题构成正式问卷。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作为信度指标对正式问卷进行信度分析。表3显示全问卷及各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大于0.7,分半信度均达到可接受水平,较好的满足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2.效度检验。本研究通过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通过文献综述、开放式调查、专家评判和个案访谈等多种方法,结果表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对经题项筛选后保留的题项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所得出的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压力的结构模型与理论构想基本一致,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另外本研究还计算了分量表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结果两个分量表与总分相关为0.696、0.895,说明分量表均较好地反映了问卷要测量的内容;各题项之间的相关在0.10-0.50之间,呈中等偏低程度的相关,说明各因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根据Tuker的理论,构造健全项目所需要的项目和测验的相关在0.3-0.8之间,项目间的组间相关在0.10-0.60之间,说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
四、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本研究编制的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的测试结果基本满足了主要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可以作为评估少数民族中学生学校压力状况的工具。不过,本研究仍存在样本容量偏小和取样范围狭窄的问题,需要进行大样本广泛取样,进一步验证所编问卷的代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
参考文献:
陈旭. 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西南大学,2004
邓欣媚,桑标. 青少年日常情绪调节问卷的编制.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9(3):168-175
[3]李金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压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心理科源于:论文格式范文模板www.7ctime.com
学,2004,27(4):980-982.
[4]李文道,钮丽丽,邹泓. 中学生压力生活事件、人格特点对压力应对的影响.论文导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4):8-13.楼玮群,齐铱.高中生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的研究.心理科学,2000,(23)2:156-253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11JD104)。作者简介:林潇琪,女,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上一页123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4):8-13.
[5]楼玮群,齐铱. 高中生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的研究. 心理科学,2000,(23)2:156-253
基金项目:
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11JD104)。
作者简介:
林潇琪,女,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