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画意戏韵画意大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735 浏览:130536
论文导读:的“三味”,都是对中国戏曲人物画概括简练的总结。将戏曲与中国画两种传统艺术糅合起来,形成一种别具一格、有着独特魅力的新艺术形式,它所体现的神韵和美感是对东方艺术最好的诠释。在中国戏曲人物画的创作中,戏曲画作品与戏曲表演是有一定差距的,戏曲画的创作作品既可以是戏曲表演本身的真实写照,也可以是经过作者有意
摘 要:中国画和中国戏曲是中国的国粹,中国戏曲人物画是以传统戏曲人物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中国画,戏曲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鲜活动人,是很多艺术家们热衷于表现的一种艺术题材,而以戏曲人物入画,则是将二者巧妙的结合起来,是一种着意于表现神而非形的艺术。本文从中国戏曲人物画的含义出发,来论述意象之美在中国戏曲人物画中的独特展现。
关键词:中国画;戏曲人物画;程式化;意象
1005-5312(2013)11-0043-01
中国戏曲人物画是以传统戏曲人物为题材进行创作且以中国画的形式来加以表现的画种,以传统的中国戏曲人物入画,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当代中国画画家韩羽先生曾说过:“中国戏,中国画,虽不同名,却是同姓,似是姐妹。”二者同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在此土壤中的中国画和中国戏曲有着一定的相通性和规律性,以中国画的形式来表现中国戏曲,最能把中国特有的那种东方艺术神韵表现的淋漓尽致。
意象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思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形象。自古以来,中国艺术就一直未停止对意象神韵追求的步伐,艺术创作对于美的要求不仅仅是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摹写,而是要走进人的内心,追求一种心灵的感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画要传神,有韵味。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提到的六法之首就是“气韵生动”,气韵美,是中国艺术文化的最高层次,它把作者的性情、文学涵养、功底都融入一笔一画的墨线中,墨彩飞扬之时,画面中所传达出来的气息、气韵也随之而来。唐代张彦远评论吴道子的画:“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虽笔不周而意周也。”评价一个作品的关键在于意境,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要始终把意象的理念贯穿其中。
若说中国画是静的艺术,那么中国戏曲就是动的艺术。在中国戏曲里,意象是一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表“意”形式,戏曲中的道具及环境不一定要准备的面面俱到,但是它所要营造的氛围、效果一定要表现出来。戏曲舞台上往往都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提炼和升华,它要表现的意蕴主要在于演员的情景交融的唱、念、做、打之中。戏曲舞台在观众面前所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一个产生美的联想的世界。
对于中国戏曲人物画,张鸿奎先生把它总结为“三感”,即“动感”、“美感”、“情感”。戏曲中有很多程式化的动作,如手、眼、身、发、步等表演程式的戏曲语言,这些动作都是从生活中提炼而来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根据塑造的不同人物形象有其不同的动态。往往画家们可以抓住舞台上最精彩的一瞬,将一些富有动感美的典型瞬间融入画家本人的思想情感表现在画面上。戏曲艺术是美的艺术,戏曲人物不论服饰、妆容、还是表情、神态都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中国画和戏曲都追求神似重过形似,重在表意,中国戏曲人物画的关键在于传神,将画面所表达的意味传达给看画之人,从而产生共鸣。
除了张鸿奎先生总结出的“三感”,施昌秀先生还将戏曲人物画总结为“三味”,为“韵味”、“趣味”、“戏味”。他认为,一幅优秀的戏曲画,这“三味”缺一不可。韵味指的是要充分表现出戏中人的内心情感,既“要把人物画得传神,同时还要把这幅画画出哲理。”“趣味”主要指的是人物造型,戏曲人物本身的造型就很有意思,再加上画家对其有意的加工改造,或变型或夸张,使所作作品更加有画味,而不是单纯的对其描摹。“戏味”体现的是中国戏曲独特的艺术风采,戏曲本身就带有很高的符号性,用中国画的形式来表现中国戏曲,将戏曲本身的戏曲语言与中国画的笔墨语言相融合的戏曲人物画,是其他绘画形式无法可与之相媲美的。
不论张鸿奎先生总结的“三感”还是施昌秀先生总结的“三味”,都是对中国戏曲人物画概括简练的总结。将戏曲与中国画两种传统艺术糅合起来,形成一种别具一格、有着独特魅力的新艺术形式,它所体现的神韵和美感是对东方艺术最好的诠释。
在中国戏曲人物画的创作中,戏曲画作品与戏曲表演是有一定差距的,戏曲画的创作作品既可以是戏曲表演本身的真实写照,也可以是经过作者有意识的对戏曲表演进行加工改造,从中提取一些元素或者是符号语言来进行的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戏曲本身作为戏曲创作的母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戏曲演员程式化的妆容、脸谱、头饰和服饰,鲜艳的色彩,带有夸张性质和一定寓意的图案以及所扮演角色的性格特征,这些都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并且十分入画。
中国戏曲源于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戏曲人物画的表现方式也愈论文导读:
加丰富,基于传统,在老戏的基础上人融入新的艺术观念加以创新,形成新的绘画创作语言。
 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7ctime.com
 参考文献:
李青.中国艺术与意象美学[M].三秦出版社,2008:183.
施昌秀.戏画“三味”[J].温州瞭望,2005,(2):64.
[3]曹玲.戏曲的表演程式[J].剧影月报,2008,(3):167.
[4]宗白华.美学漫话[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69-73.
[5]冉常建.表意主义戏剧—中国戏曲本质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