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政治课新课程环境下思想政治课有效提问对策技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212 浏览:134538
论文导读:
教师在教学中要启迪学生的思维,首先必须善于提出目标明确、新颖有趣、难易适度、发人深省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然后教给学生思考的方向和线索,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并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如何进行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问题设计要“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直观材料或轶闻趣事或谜语故事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并进一步主动地去探索寻求答案。
教学问题设计要“悬”。好奇心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源泉。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认真分析教材,寻找最佳处创设悬念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急于追下去的心理,因而注意力倍加集中,求知欲倍加旺盛。
教学问题设计要“巧”。现代教学的事实表明:教师通过提出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而且好的提问还可以触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因为问题问得巧妙,学生会受教师问题的激发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在对新问题的发掘和解决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不断加强。这样,问题教学就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的教学也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问题设计要“精”。教学问题设计的“精”,是指教师在设疑时围绕中心、总体设计,在“关键”(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疑,决不随心所欲、在不重要的地方胡乱设疑。创设的问题要小而具体,讲求过程、不重结论,具有可思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考探索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体味思路,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思维的层次性。

二、应充分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中都是大量的,可以说是贯穿整个课堂的,所以,提问在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的提问能力,所问问题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展开,进而影响教学源于:论文www.7ctime.com
活动的效果。

1、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课堂提问频率过密。心理学研究指出,当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接受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时,会以愉快的心态接受它,如果超过这一限度,人们的心情会变得烦躁不安,思维会变得紊乱。这样,过高的提问频率限制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剥夺了他们发现、体验的机会,学生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教师的后面,完全丧失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课堂提问必须防止问题过多和过滥,力求精简实效。
(2)课堂提问以记忆性问题为主。例如:某教师在《债券与商业保险》课堂教学中,提出了这些设问:什么是股票?它有什么特征?什么是债券?它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征?什么是保险?它有哪两种?它有什么意义?投资有没有风险?这些记忆性问题的答案大多数不需要学生积极思考就可以从课本中直接找到,这样设疑的目的即激活思维就无法实现,设疑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教学中的探究性问题,如“如果让你选,你会选择哪种投资方式?”“既然有风险,就要想办法降低风险,那么怎样才能降低风险呢?”探究性问题相对设置得比较少,批判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甚至没有。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课堂的开放度还不够,把课堂预定化,生怕探究性问题或批判性问题出现后,学生不会回答或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致使教学难以继续进行。心理研究表明,在一节课中,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总是在不停地轮转,而且有意注意只能保持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使学生的有意注意维持得更久,关键看是否有适当的刺激度。而探究性问题的设置恰恰会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学生在不同的声音中或不同的思想冲突中形成强有力的刺激,并且利用这种刺激使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调整,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扩展,能力得到发挥。
(3)问题的提出以直接呈现为主。直接呈现问题虽然能较快完成教学任务,但对学生而言,它缺乏铺垫、缺乏变式,容易造成课堂气氛的紧张,不利于师生互动,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程在呈现方式上提出:要力求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贴近现实生活,强调学生自身的观察、感受和体验。这样教师才能促使学生进入问题思考者的角色,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论文导读:
欲和高涨的热情,从而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会心、专心地去学习。而这一切关键就是要创建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设置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通过历史材料、时事热点、故事、音乐等来创造情境。在《债券与商业保险》这节课中也可以创建这样的情境,如证券交易的视频、学生家庭投资的调查报告、工资条清单等,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4)学生回答以集体齐答为主。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提问必须能引起学生的反应,使学生感到问有所答,而学生对老师提问的回答方式中,集体齐答的方式主要用来核对答案(对不对)、征询意见(会不会)、吸引注意、活跃气氛。较之与讨论和个别回答,这种回答方式有交流量大、节约时间的优点,但它只适合于答案明确而又唯一的简单问题,否则,多用了会导致学生思维肤浅化,从而产生从众心理和依赖心理,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是不利的,也不适应现在的新课程要求。
(5)没有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充分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回答不是自己期望的答案时,教师为了急于获得结论,往往对学生不够准确或近似的答案不加理睬,而是急于重复问题或催促问题或转向别人,甚至自己代答,很少有关于这个问题如何解决的思路、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启发、点拨和对话。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很少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这样做,不但达不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而且还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究其原因,教师还不放心、信任学生,对学生回答问题不置可否,一味强调答案的标准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教师让这个思考的间隔时间过于短暂,会让学生刚刚形成的有意注意得不到必要的强化而消退,因此,必须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来品尝成功的喜悦。

2、课堂提问的策略: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可见,政治教师如何从提问入手,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显得至关重要。但是,很多政治教师对提问的类型、方式、技巧、态度等方面缺乏良好的设计,大大降低了提问的有效性。因此,如何加强对课堂提问的设计,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成为很多政治教师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
(1)所提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所提问题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的重点、难点、热点。以经济生活中的《信用工具和外汇》为例,其重点是“信用工具种类及其优点”,难点是“外汇、汇率和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热点是“这一年来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教师就要围绕这些内容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
(2)多重提问应具有层次和梯度,逻辑严密。教师在突破重点、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如一位老师在讲经济生活中的《变动的影响》时,展示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后,提出了以下问题:“根据以上这些图片和视频,你认为汽油的变动时,汽油的需求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这种变化会对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这些问题逻辑严密、层次深入,而且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涉及了整堂课所学的内容。
(3)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学生来讲,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其产生学习的和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政治学习产生兴趣,那么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反之,则启而不发,学而不进,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激发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尤其重要。正如恩格斯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只要我们努力地去探索,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起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质量就会提高。
(4)设置的问题要有悬念。“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引起学生寻根问底的“思”。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的问题要有悬念,才能激发学生打开思路之论文导读:?”同学们发言会更激烈,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当然会”。也有的可能会说“不会”或“不一定”。到底会还是不会呢?同学们将会积极地思考着。这种设问可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争论,教师可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很自然地引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哲学原理。(5)提高问题的思维含量。防止和克
门。如在讲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时,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从一个长满头发的人头上拔出一根头发,会不会使他变秃?”学生就会对此产生兴趣,竞相表态。这时可抓住学生思维启动的契机,进一步设问:“如果一根一根不断地拔下去,这个人会不会变成了秃头呢?”同学们发言会更激烈,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当然会”。也有的可能会说“不会”或“不一定”。到底会还是不会呢?同学们将会积极地思考着。这种设问可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争论,教师可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很自然地引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哲学原理。
(5)提高问题的思维含量。
防止和克服课堂提问不良倾向的有效策略就是充分发挥教师在问题设计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努力提高课堂提问的思维含量。
明确目的,提高学生思维的科学性。
在问题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使每一个问题既为活跃学生思维服务,又成为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问题的设计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等几个方面入手,使提问具有较好的启发诱导性、清晰的层次性和较好的时机。在《债券与商业保险》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股票、债券、保险、储蓄这四种投资方式,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有什么异同?”“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有什么异同?”让学生通过学习,把这四种投资方式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讲究艺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要注意哪些问题,提问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等,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考虑好并做好充分准备,以便教学时及时调控,保证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其中有两个方面最为重要:第一,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回答应有充分的估计并事先想好应对的策略源于:毕业生论文www.7ctime.com
。第二,考虑问题的提出是否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设计问题时,要考虑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坚决杜绝优生活跃、差生兴趣不高的课堂缺陷,使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尽所能,各有所得。在《债券与商业保险》中,可以提问:“如果你是人寿保险的推销员,你怎么说服我们,让我们购买你的保险?”“如果你是一位投资者,你会如何投资?并说说你的理由。”通过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活跃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课堂。
创造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在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但不是没有问题出教室,而是带着更多的问题出教室。设置教学情境,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利用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矛盾和困惑制造冲突来提出问题,可以利用目前国内外热点的时政来提出问题,也可以通过典型的事例来提出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经常表现出探究的,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如:有位教师在《债券与商业保险》教学时呈现如下材料:去年350亿凭证式(二期)国债发行的第一天。记者就发现在北京市区的几个银行网点前,购买国债的人已排起了长龙,市民购买国债十分踊跃。下午,记者从工行、建行、中行等银行了解到,国债卖不到第二天。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①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②为什么会引起国债热?③发行国债有什么重要意义?通过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6)营造宽松、安全、有感情的问题环境
教师在提问中要倾注自己的情感摘自:硕士论文格式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