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具有企业特点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56 浏览:11903
论文导读:办学的指导思想。直接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高职教1234下一页
摘要:将企业文化引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促进高职院校和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从校企文化对接的意义、形式、途径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如何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渗入企业文化,使企业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等企业特色的文化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得到内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企业文化
1009-4156{2013)01—050-03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004年,教育部、共青团《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强调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具有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共有的特征,校园文化建设应当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传承我国优秀文化,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的总原则。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定位是地方性、行业性很强的“职业型”。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文化相连,学术氛围与实践氛围相融,突出技能性、操作性、职业性,建设具有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

企业文化是以生产为中心的文化,校园文化是以培养人为中心的文化。职业院校为企业培养人才,其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文化相沟通,这样才能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实用型人才。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学校员工认同并遵守的校风、学风、传统、集体舆论、人际关系、心理氛围、科学导向、制度、非明文规定的行为方式以及学校形象的总和。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得以传承的精神实质。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企业员工认同并遵守的、带有企业特征的宗旨、精神、价值观、制度、使命、经营理念、员工行为方式以及企业形象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核心,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灵魂。企业是生产经营的实体,职业院校是培养人的实体,是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因此,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可以使学生提前感受和理解企业运行模式与工作氛围,更符合一个职业人的标准和企业的要求,就业后可以有效克服从学生到社会人的普遍性过渡障碍,缩短工作适应期,提高职业忠诚度,借以增强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参与感,提高其合作意愿,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
1.校、企文化对接有利于高职毕业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仅就知识和技能而言。许多毕业生基本能适应企业需要,但是,由于缺乏适应企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能力素质,无法在企业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改变这种不适应,就要求高职院校不仅要在知识和技能上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而且要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上“零距离”对接,要让学生逐渐了解、熟悉、认同企业文化,并形成相应的职业素质。
2.校、企文化对接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职业素质无法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就能形成,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的陶冶是养成良好职业素质不可缺少的途径。要通过蕴含一定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逐步了解、习惯和自觉遵守相关职业的素质要求。
3.校、企语文化对接有利于高职教育服务于企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指导思想。直接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高职教论文导读:main}的最高层次。(1)加强师德建设,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职业院校教学的成效关键在于教师。同志讲:“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我们把这句话用在教学工作中,可以认为职业院校教学的决定因素是教师。素质高、品德好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要求,既要选派品德好的教师,也要注意在教学中提升和培养教师的
育的办学宗旨,这一宗旨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有很强的服务功能,广大教职员工要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渗透企业文化,不但有利于高职院校学习优秀企业的服务理念和服务体系,而且由于校、企文化的融合,高职院校与企业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有利于校企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形式

1.物质文化层面的对接。所谓物质文化层面的对接,是指学校在环境、场所、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等层面模拟企业文化意境,在物质文化层面实现对接,使职业院校学生有身临企业之源于:论文结论www.7ctime.com
境的感觉。
(1)职业院校文化环境与企业文化环境的对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媒体宣传要体现职教体色。比如,学校的标志、灯箱、雕塑、绿化、景点、橱窗、路标等布置,要让人一看就具有职教和本校特色,而不能与普通院校差不多。要办好自己的校报校刊,建好自己的校园网站,办好自己的校园广播与电视节目,充分利用自己的网络、电子屏,以及对外开放的渠道,如礼仪服务、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广告制作、专题片宣传等,充分展现本校的专业特点、办学优势,充分宣传本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技能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与形象。
(2)职业院校管理文化环境与企业管理文化环境的对接。营造模拟企业氛围,将企业文化融入管理全过程。模拟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缩短学生适应期。通过模拟企业的管理方式,使学生从入校第一天开始就切身感受实习上岗的要求:全校推行模拟企业“5S”现场管理,要求在办公区、宿舍、教室、实训室按“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的要求实施管理,每日进行检查登记;为统一形象,树立企业团队意识,要求学生着校服或工作服上课或实训,全校统一佩戴胸卡;为培养学生严肃的时间观念,养成职业习惯,提高纪律性,对考勤体系进行科学管理和及时统计,要求学生上下课打卡考勤,做到对上课考勤实时监控。通过对管理环境的企业化改造,达到培养学生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的目的。
(3)职业院校教学场所文化环境与企业工作现场文化环境的对接。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学校像工厂,老师像师傅,学生像工人,班级像车间”。职业院校应该在校园创设企业氛围,模拟企业情景,使学生身在校园,如处工厂。(4)职业院校的班级文化环境与企业班组文化环境的对接。通过在班级建立像企业一样的组织框架,使学生进入班级就像进入工厂的环境一样,用厂规厂纪来要求自己。班级工厂模拟企业设立了厂办、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工会、车间、、技术部等七大部门,并制定了主要管理岗位职责,由相应的班干部担任(表1)。各部门分工明确、精诚合作,为班级工厂的建设各尽其责。各车间主任每天利用晨会时间向厂长汇报、总结本车间员工学习、工作、生活等相关信息,班级学生的奖惩采用个人银行信贷的模式进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责任意识,使学生开始习惯用企业的管理制度来要求和约束自己。
(5)职业院校的技能教育与就业岗位需求的对接。无论是“订单培养”还是“零距离对接”或“校企一体”,其核心内容都是学校为不同的企业培养所需要的技能人才。因此,企业应积极参与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管理、师资培训、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等,达到“教育与岗位”对接,从而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真正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
2.精神文化层面的对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学生的理想、就业态度、协作精神上。校、企文化精神层面上的对接是看不见却能感受到的,是对接摘自:硕士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的最高层次。
(1)加强师德建设,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职业院校教学的成效关键在于教师。同志讲:“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我们把这句话用在教学工作中,可以认为职业院校教学的决定因素是教师。素质高、品德好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要求,既要选派品德好的教师,也要注意在教学中提升和培养教师的品德,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引路人。学生的品德养成应使用企业职业道德的标准予以规范,可以参照、学习、借鉴论文导读:
企业的职业道德标准,制定学生的职业道德标准,为学生到企业上岗做好品德准备。
(2)以文化熏陶提升职业素质。由于不同的职业(或行业)有着不同的职业素质要求,因此,职业素质无法仅仅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形成,它需要工作环境的实践和企业文化的熏陶。要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感受企业文化,初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必须通过包含一定企业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逐步认识、践行和自觉遵照相关职业的素质要求,以致在毕业后能较快认同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方法,自然地融入现代企业文化并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参与者和建设者,顺利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3)实训基地与生产车间对接。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要建立与企业尽量相同的真实生产情境,实训教学应尽量到企业现场,通过产品生产、技术服务创收减耗,提高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再建设的良性循环。受训者通过顶岗实习,加工产品,加强质量、安全、环保意识,加强责任感和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强化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实训基地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使实训消耗转化为实训收入,实现生产经营效益。

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渗透的途径

1.“订单培养”、“校企合作”搭建校企文化对接的平台。“订单培养”,是指职业院校按照企业需求,根据自身办学资源,与企业共同制订招生培训就业计划。企业组织招生和培训,校企合办企业“冠名班”。
校企合作有诸多环节。首先,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不同于普通学校,其专业是对应职业岗位而言的。“职业教育只有学会了与行业、企业对话、对接,按照企业需求设置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才有出路”。也就是说,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瞄准企业生产一线的岗位和工种,设置的专业应符合企业需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注意开发建设贴近区域产业、民族艺术、民间工艺等领域的特色专业,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其次,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无论是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还是职业学校的评估,都要有一套具有职教特色的评价标准。现在,不少地方对学校的评价还是教育部门单方面说了算,行业、企业和社会等参与评价的机制还没有形成。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方面,企业同样要参与其中。“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由职业院校和企业的有关人员共同组成。职业院校侧重于校内的教学管理,企业侧重于学生在企业实习或顶岗工作期间的管理。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阶段,以企业评价为主,企业将评价及时反馈给职业院校,以便职业院校不断调整教学手段,保证人才培养按照社会需求的方向进行。
2.加强教师文化建设。强化师资队伍的职业素养,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分批到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安排文化基础课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使学校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课堂,更好地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有目标地培养学生,学生在校园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提升职业素养。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来对学生进行有关企业文化的教育,吸纳行业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来校授课或指导生产实训,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下厂实习,并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和技术设备更新改造,以实现企业与高职院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企业管理理念与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营造全新的育人环境,促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元素的融入。
3.建设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环境。校园内的各种设施(学习、娱乐、后勤服务等设施)、实训基地建设都应该渗透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比如,加强实习实训场地建设,尝试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融教室、实训、实验、技术服务为一体,使学生有更多机会置身于职业环境中,从而加深对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技能要求的理解,提高职业素质和创造能力。再如,校园内的楼、路、教室、实训基地、设备仪器、广场等,都可以以人名、企业名命名;校园内还可以设置企业宣传栏,集中宣传对学校有贡献的名人、优秀校友、优秀合作企业家,同时及时发布企业的用人需求和行业动态,让学生视线所及无不带有“职业”特色。
4.开展实践式的职业指导,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职业院校的职业指导不应该只局限于学生的就业指导,而应该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的职业熏陶和职业训练。首先,要“走出去”。论文导读:实的职业环境中,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达到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目标一致。其次,要“请进来”。聘请行业企业知名专家、人力资源主管、知名校友等为学生开展讲座,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给予职业方面的指导;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教育。上一页1234
以实践式职业指导为重点,组织学生到企业锻炼;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职业培训等,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达到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目标一致。其次,要“请进来”。聘请行业企业知名专家、人力资源主管、知名校友等为学生开展讲座,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给予职业方面的指导;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教育。
[基金项目:中国职协2012年度立项课题“构建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编号:201227)]
[冯帆:徐州技师学院学生工作处,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樊凡:徐州技师学院办公室,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