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微观宏观与微观双重视角下中国社会福利制度路径选择站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78 浏览:14916
论文导读:及其家人的境遇。福利的任务就是提供激励机制。(3)福利是权力的行使。这一视角假定:相当比例的福利申领者缺乏追求他们自身利益的能力,其结果导致他们无法对如前源于:论文格式范文模板www.7ctime.com一种视角假定的激励性制度变革做出反应。因此,福利改革的任务是迫使这部分人采取有助于长期境遇改善的行动方式,从而实现公
摘 要: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中国社会福利发展语境是建立在社会福利供给的宏观与微观的对立统一基础之上。一个良性循环的社会需要一种符合自身社会发展的福利视角。从何种角度来看待社会福利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福利承担何种角色;每一种福利视角都将提供不同的福利目标。传统与现代、政府与社会组织、社区服务与社区照顾等看似不同范式的结构,却能够共同给予福利视角以不同解释。从这些不同范式结构考察福利供给主体、福利供给对象、福利供给目标、福利供给模式等等,将出中国社会福利发展的特点,同时也体现出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中国社会福利;本土化;社会政策
0257-5833(2013)01-0073-08
作者简介:赵一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北京 102488)

一、问题的提出与福利视角

目前,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是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创新过程中的发展视角,另一方面是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创新过程中的“责任结构”,这是亟待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从政府角度,积极制定相关福利制度的法规、政策、规划,发挥其引导和监督作用;从社会组织角度,大胆创新组织和体制,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从社区、家庭等角度,便是充分发挥其参与社会福利的积极性,上述可归纳为各方责任。但在责任结构中,中国福利制度改革在就业服务、教育服务、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服务方面以什么为主体、为基础、为取向?采取何种福利发展模式?这既是中国福利制度发展的视角也是其发展的路径。
英国学者艾伦·肯迪在《福利视角》一书中,针对当前英国和美国福利改革中的争论进行概括,其中之一便是在良性社会形成中,社会福利将担任什么样的角色。艾伦·肯迪概括了福利五个不同视角,每一个福利视角都提供了关于福利视角及其目标的不同构想:(1)福利是利他主义的表现。这一视角假定:一个更加公平和整合社会的建立,有助于培养公民间的相互责任感,帮助他们实现其道德潜能。(2)福利是追求个人利益的一个渠道。这一视角假定:绝大多数的福利申领者将采取理性的行动来改善他们自身及其家人的境遇。福利的任务就是提供激励机制。(3)福利是权力的行使。这一视角假定:相当比例的福利申领者缺乏追求他们自身利益的能力,其结果导致他们无法对如前源于:论文格式范文模板www.7ctime.com
一种视角假定的激励性制度变革做出反应。因此,福利改革的任务是迫使这部分人采取有助于长期境遇改善的行动方式,从而实现公共利益。(4)福利是走向就业的过渡。这一视角在回应前两个视角中发展起来的。这一视角假定:仅仅通过津贴的福利不可能缓解贫困问题。……福利必须担当起向有偿工作转变的角色。(5)福利是道德再生的一种机制。这一视角假定:人们受责任感的驱动,同时承认他们对其生活的社会共同体有义务。因此,福利的任务在于培养和提高这种责任感。[英] 艾伦·肯迪:《福利视角:思潮、意识形态及政策争论》,周微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 2页。
上述关于福利视角的五种分类,大概可以概括为两个方向,一个是认为福利政策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不平等,因此,福利首要任务就是资源的重新分配。另一个是认为福利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福利的依赖性,因此,福利的首要任务是引导人们向着既有利于公共利益又有利于他们自身福祉的方向行动,这两个方向基本可概括为政策研究法和意识形态研究法。
本文认为,福利视角的研究除了上述几种类型外,还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概括和研究:发展取向、结构取向、模式取向。

1.理解福利视角之一:发展取向

发展取向的福利视角解释基于社会发展理论的兴起。从学科上看,社会发展理论最早起源于经济学界,以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赶上西方发达国家为主要内容,之后扩展到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在二战结束之后,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落后,希望通过经济增长摆脱贫穷的困境;发达国家面对战后物资匮乏,也想致力于研究经济的发展,因此,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便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一目标是建立在“只要经济发展,社会其他问题便迎刃而解”的假说上。但之后的发展中国家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结果,使人们对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产生了反思与怀疑。例如,一些国家的经济恶增长,并不能论文导读:
自然而然地给人们带来普遍的福祉,相反,引发了社会分配不公、社会腐化、贫富两极分化现象。至此人们认识到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社会发展。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包含减少贫困、失业和不平等现象诸目标计划,这个社会就很难发展。一个社会发展的基本标准应该是减少贫困、增加就业、扩大福祉、促进平等。
发展中国家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单靠经济发展是实现不了的。与此同时,一个国家的福利发展本身就可以被看作是现代化的发展。因为社会福利的发展是对民众的基本保障,对健康、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关注,这应该是一个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指标。要达到这种全社会普遍的福利指标,单纯的经济发展不能够满足。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从资源和再分配的视角中去界定社会福利,将社会福利视为国民经济成果的二次分配。有些学者认为应该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互动关系视角去研究社会福利的功能[美]詹姆士·梅志里、邓广良:《社会发展理论对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启示》,载王卓祺主编《东亚国家和地区福利制度》,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年版,第26页。。那么发展社会福利的视角到底如何界定,尤其是后发展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如何改革与发展,由此便提出了福利视角之一:发展取向。

2.理解福利视角之二:结构取向

结构取向的福利视角解释对上述研究的一个直接反差便是,福利视角不在于再分配、平等和利他主义,而是强调政府和社会组织、社区、家庭的福利责任对于社会福利改革与发展的直接作用结果;强调的是在社会合力的情境下,国家、社会组织和群体对于社会福利如何运筹帷幄、如何制造福利。这便有了国家与社会组织关系中的结构性福利视角。

3.理解福利视角之三:模式取向

模式取向的福利视角解释在于选择一种什么样的福利发展的实践模式。这一视角重视的是一种社会福利发展的微观领域,即福利的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服务方式,这便有社区照顾与社区服务之分。社区照顾作为国家社会福利的一种实践模式最初起源于英国,它的直接背景是英国及一些西方国家掀起的“反院舍化”运动和公民权利观念的兴起,同时伴随着福利国家面临的困境。由此,20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便开始了对国家福利制度的改革,改革的视角限于英国社会服务方式的调整以弥补福源于:论文格式字体要求www.7ctime.com
利国家的种种缺陷和不足。由于社区照顾作为一种福利的实践模式,减轻了地方政府作为服务提供者角色的负担,被欧美许多国家纷纷效仿。而在中国,当前社会福利体制改革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的政策调整,同时又缺少英国“反院舍化”运动的社会背景,因此,社会福利发展的视角并没有集中在具体服务方式的深入探索,而是在更宽广的层面上提出了社区服务的概念。这便有在福利政策主导上的两种实践模式,即福利视角之三:模式取向。

二、后发展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视角

1.后发展国家的发展语境

后发展国家的发展语境是建立在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和转化基础上。现代化理论是在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中心内容是社会结构的分化与整合,以此类推,现代化理论的中心内容是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和转化;发展理论的中心内容是后发展国家在面对“早发型”国家现代化已具有的发展状态,如何解决发展与贫困,如何解决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发展理论在经过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的争议和探讨的过程中,在经过由“经济增长”到“综合发展”的转变过程中,终于达成了共识,这是发展观的一种深化。
发展观的深化不仅在于承认发展的目标和过程是综合的,更在于新发展观确定了发展多重目标中的基本目标。这个基本目标就是减少贫困、增加就业、促进平等,并提出了生存的自尊和自由等核心价值观。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发展应该包括五大目标:增长、公平、、稳定、自主 孟宪忠:《社会发展理论和实践进展述评》,《哲学动态》1995年第2期。。法国哲学家弗朗勃瓦·佩鲁在《发展新概念》一书中,也强调新发展观应该是整体的综合的,而非单纯经济增长[法] 弗朗勃·佩鲁:《发展新概念》,郭春林等译,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单一经济的结构解释已经无法应对发展实践,经济发展国家也存在贫困,纯粹的经济发展解决不了贫困现象。
伴随着发展观不断深化,后发展国家在政治和经济发展方面体现了自身特点。对后发展国家政治特征研究的比论文导读:
较深刻的是美国历史学家布莱克与政治学家亨廷顿。布莱克认为后发展国家与早发展国家的差别在于几个方面:现代化启动时间、来源因素、背景、体制成熟程度等孙立平:《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98-100页。。亨廷顿特别关注后发展国家普遍存在的政治不稳定问题。亨廷顿认为与早发展国家稳定而有效的政治系统相比,后发展国家政治系统往往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有人将这种状况归结为现代化程度低的缘故,但亨廷顿的看法则与此完全相反。他认为造成这种政治动荡“是社会急剧变革、新的社会集团被迅速动员起来卷入政治而同时政治体制的发展却步伐缓慢所造成的” ⑤ [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4、48-51页。。亨廷顿用大量的事实和材料证明,贫困和政治不稳定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他认为政治动荡最容易发生且频率最高的是已经开始进入现代化过程,经济上有相当程度发展的国家和地区。由此得出结论,政治动荡根源于一个国家进行了现代化而又未取得现代性⑤。
对后发展国家经济特征研究较多的是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格尔申克隆。他主要从后发展国家的工业化问题入手,提出了在工业化过程中后进国家并不是步先进国家后尘的命题。认为正是由于落后,后进国家的发展过程许多方面将会根本不同于先进国家。他援用凡勃伦的“借用技术”这一概念,认为后进国家无法自己建立技术,而是可以“借用技术。”转引自孙立平《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94-95页。
上述后发展国家的发展语境,决定了后发展国家有着自身福利制度视角。

2.后发展国家福利制度视角

在当代社会福利思想体系中,除了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和“第三条道路”,还包括女权主义和生态主义观点。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社会发展理论的福利观,也称发展性福利观,对后发展国家的影响较大。
社会发展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福利学院院长詹姆士·梅志里(Jamos Midgley),其主要观点是以社会发展为取向,以福利与经济的互动为切入点,主张福利与经济互为动力。其理论背景表现为福利国家陷入危机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这一状况形成于对传统福利国家的批判。福利国家批判者共同倡导的改革措施有几个方面:削减政府的福利开支、引进竞争机制、反对国家干预、实行私有化或公私合作等。但是,当国家干预力量被削弱而不断强调市场作用时,将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风险,同时也难以普遍提升公民的社会福利水平。特别是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市场竞争表现出的有限性,使每个国家都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因此,每个国家都面临着改革福利制度、提升福利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发展社会福利应该着重建立积极的福利制度,不能单独依靠政府或市场,应该使社会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即多元福利模式。目前,各国政府都已接受这种观点。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政府在福利制度的提供方面往往是有限的,尤其在就业和解决收入差距方面,针对此种种问题,梅志里等社会发展理论家们便提出了关于福利制度改革的一些政策主张。为了进一步促使社会经济和社会政策紧密结合,他们提出三项原则:第一,建立一个国家主义部门,全面协调经济和社会政策,促进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第二,采取促进就业、以人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三,社会计划应以投资为导向,采取“生产主义”促进经济参与,产生较高的经济回报[美]詹姆士·梅志里、邓广良:《社会发展理论对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启示》,载王卓祺主编《东亚国家和地区福利制度》,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年版,第24-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