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导入经皮药物导入系统研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080 浏览:119634
论文导读:摘要3-5ABSTRACT5-10第一章绪论10-141.1项目背景10-111.1.1经皮药物导入系统的探讨进展10-111.1.2经皮药物导入物理策略的进展背景111.2本课题的探讨目的和作用11-131.2.1课题探讨目的121.2.2课题作用12-131.3本论文结构13-14第二章经皮药物导入的论述依据14-252.1皮肤的屏障功能与通透功能14-182
摘要: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运用于临床,但是由于这类药物口服时易受胃肠道酶降解和肝脏的首过作用影响,且稳定性差,生物半衰期短,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将此类药物传递到人体内,是药物治疗中面对的新课题,经皮给药途径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给药策略,可以克服上面陈述的缺点,且由于皮肤不像其他黏膜含有大量的蛋白水解酶,有利于保持药物的稳定性。但是,由于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和该类药物的大分子量,高水溶性,用传统的被动扩散和通透促渗剂来增加该类药物的通透率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直到近十几年来,物理促渗策略引入经皮药物导入领域并且取得不断的进展,使得大分子多肽类药物的经皮导入得以实现。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不像其他黏膜含有大量的蛋白水解酶,所以有利于保持药物的稳定性,经皮导入多肽和蛋白质避开了皮射和经消化道用药的缺点,为蛋白质药物的导入提供了一种方便有效的方式。然而,皮肤的角质层只允许亲脂性小分子药物通过,蛋白质药物分子量大且具有亲水性,不能透过皮肤角质层进入人体。为了克服皮肤的屏障作用,采取化学促渗剂,超声空化技术,电离导入技术,电致孔技术等策略来增加皮肤的通透性,以达到有效的药物渗透率本探讨的目的是研制一种基于单片机制约的经皮药物导入系统,该系统采取STC12C5S60S2单片机为制约核心,实现对电致孔导入,离子导入和超声波导入各功能模块的制约。系统通过三种物理策略之间的协同作用,促使离子,大分子药物透过皮肤屏障,定向,定量,定速地进入病变组织和器官,发挥局部和全身治疗的目的。通过各功能模块的软硬件设计,实现了致孔强度,电导强度,超导强度,输出频率,治疗时间各治疗参数可调的经皮药物导入系统,在实现药物经皮导入的同时有利于维持药物的活性,提升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本论文以仪器设计的思路重点介绍了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仪器设计的论述基础,即以药物经皮渗透历程、经皮药物导入的物理策略的概念,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浅析。第二部分以硬件设计的角度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然后分别介绍了电致孔导入技术,电离导入技术和超声波脉冲导入技术的设计案例与实现,以及人机交互接口的设计。第三部分以软件设计的角度介绍了仪器设计的编程环境和编程语言,采取C语言按模块化设计的编程思想设计仪器的主程序和实现各部分功能的子程序,使软件以整体上结构清晰,可读性强,便于调试和维护。最后着重对系统进行了干扰浅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对系统输出的多种信号进行了相应的测试,以确定系统的输出是否满足要求,并将测试结果反馈到设计历程的各个环节中去,对仪器的设计进行不断的改善。经皮给药系统以微制约器为核心,采取电致孔导入技术,电离导入技术和超声波导入技术以不同角度克服皮肤屏障,推动药物经皮吸收,在软硬件上合理的设计实现三种机制的协同作用,提升药物导入的效率。本课题研制出经皮给药系统样机,该系统操作简便,以无创的方式经皮给药可以提升病人的依以性,通过各治疗参数的调节,可用于多种药物的经皮导入,并为个体化治疗的实现提供可能。关键词:经皮给药论文电致孔法论文离子导入论文超声波导入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3-5
ABSTRACT5-10
第一章 绪论10-14

1.1 项目背景10-11

1.1 经皮药物导入系统的探讨进展10-11

1.2 经皮药物导入物理策略的进展背景11

1.2 本课题的探讨目的和作用11-13

1.2.1 课题探讨目的12

1.2.2 课题作用12-13

1.3 本论文结构13-14

第二章 经皮药物导入的论述依据14-25

2.1 皮肤的屏障功能与通透功能14-18

2.

1.1 皮肤的结构14-16

2.

1.2 影响角质层经皮通透性的因素16-17

2.

1.3 药物经皮传递和吸收历程17-18

2.2 改善药物经皮通透性的物理策略18-25

2.1 离子导入法18-20

2.2 电致孔导入法20-22

2.3 超声导入法22-23

2.4 协同作用23-25

第三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25-40

3.1 系统功能浅析25

3.2 系统总体结构25-40

3.2.1 单片机制论文导读:主程序软件设计41-424.2.2触摸屏制约程序设计42-47第五章干扰浅析与系统测试47-545.1干扰浅析47-505.1.1干扰源47-485.1.2抗干扰措施48-505.2系统测试50-54第六章总结和展望54-566.1总结546.2展望54-56参考文献56-59攻读硕士期间成果59-60致谢60-62附件62上一页12
约模块27-30
3.

2.2 电导致孔模块30-34

3.

2.3 超声导入模块34-36

3.

2.4 人机界面模块36-40

第四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40-47

4.1 集成开发环境与编程语言40-41

4.2 软件功能浅析与设计41-47

4.

2.1 主程序软件设计41-42

4.

2.2 触摸屏制约程序设计42-47

第五章 干扰浅析与系统测试47-54

5.1 干扰浅析47-50

5.

1.1 干扰源47-48

5.

1.2 抗干扰措施48-50

5.2 系统测试50-54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54-56

6.1 总结54

6.2 展望54-56

参考文献56-59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59-60
致谢60-62
附件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