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古筝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体现网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213 浏览:143698
论文导读:户晓的“伯牙绝弦”的历史典故,该古筝曲并不是一下就到了感情的,而是首先带人的心灵游荡在高山流水之间,以高山流水作为隐喻来表达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君子之交,表达两人彼此之间的心心相惜,然后逐步进入音乐的阶段,以含蓄的音乐手法来表达要抒发的感情。

(四)呈流行化倾向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古筝作为

摘 要: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自秦朝时古筝音乐就开始盛行,有悠久的历史感和独特点。古筝教学过程不仅仅是音乐技巧的学习过程,更是一种美学体验的过程。在古筝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拓展学生的视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古筝教学;审美教育;意境美
1005-5312(2012)36-0121-01

一、古筝音乐的特点

(一)取材广泛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自秦朝时就开始盛行,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曲目。古筝音乐的取材内容十分广泛,如描述自然风情的《梅花三弄》、《月儿高》、《平沙落雁》、《出水莲》、《高山流水》,也有展现人文历史的《闺中怨》、《昭君怨》 、《嫦娥奔月》、《姜女泪》、《长相思》、《战台风》等,既有古典曲目,也有跟随时代进步而出现的新曲目。古筝音乐的取材也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例如《箜篌引》、《湘西情》是湖南古筝乐曲的代表曲目,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将民族特色和音乐风格诠释的淋漓尽致。古筝音乐的取材既展现了我国大江南北自然风情,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古筝乐器悠久的历史,使其出现了取材十分广泛的特点。

(二)重意境美

古筝音乐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表现。中国人十分重视内在情景的展现,文人墨客更是重视文学、艺术中的意境美,这在古筝的曲目中同样表现出来。比如当我们在欣赏古筝名曲《平沙落雁》时,通过其悠扬流畅的曲调,一幅秋日平沙落雁图便逐渐在我们的脑海里展开,而王勃的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也自然地涌现出来,这便是我国古筝音乐重意境的突出表现。其他曲子,像《高山流水》 、《梅花三弄》 、《出水莲》、《昭君怨》 等,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意境,让人听后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三)情感表达含蓄

音乐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反映,古筝作为我国的古老乐器,更是我国人民文化特征的表现。中国人在情感表达上比较含蓄,想表达某个意思通常不会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各种暗示,或者是旁敲侧击的手法让别人明白。中国人的这些性格特点,在古筝音乐中同样表现了出来。比如展现友情的高贵和忠诚的《高山流水》,它取材自家喻户晓的“伯牙绝弦”的历史典故,该古筝曲并不是一下就到了感情的,而是首先带人的心灵游荡在高山流水之间,以高山流水作为隐喻来表达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君子之交,表达两人彼此之间的心心相惜,然后逐步进入音乐的阶段,以含蓄的音乐手法来表达要抒发的感情。

(四)呈流行化倾向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古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保持自身艺术特色的同时吸取流行音乐的元素,在继承中创新方可保持古筝音乐的在时代的长河之中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嘈杂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增加,人们越来越多的从中国传统的民乐中寻求一种宁静。传统筝乐与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这种流行化倾向体现出双赢的效果。古朴的古筝融入现代流行因素既满足了人们的艺术需求,又普及了民族音乐文化在普通群众中的传播和发扬,例如众所周知、为大家所喜欢的流行歌曲《菊花台》、《一帘幽梦》、《青花瓷》都融入了具有古朴韵味的古筝因素,愉悦身心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学习古筝的兴趣和动力。

二、古筝教学如何与审美教育相结合

(一)培养学生兴趣

古筝的学习其实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关键看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琴激趣,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在此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如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把审美教育融入到勾、抹、劈、滑、揉等技巧的教学中,结合经典的乐曲启发学生对旋律、节奏、速度和力度等音乐要素的感知,如此在技能的教学中国让学生感知古筝的美,思考如何技巧性的达到这种音乐之美。此外,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培养学生的兴趣,以想象力达到审美力。例如在古筝曲《渔舟唱晚》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启发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夕阳西下,渔民悠闲自得的画面,引导学生在演奏中提升对美的感知力。

(二)拓展学生视野

在前面已经提到,古筝音乐的历史十分悠久,加之古筝本身的特点,使其有了丰富的取材内容。在古筝教学中要很好的将古筝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历,才能很好地理解古筝曲目所要论文导读:
表达的内容,感受到古筝音乐中包含的美感。然而学生由于其年龄的限制,阅历往往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开拓学生的视野,如鼓励学生阅读除音乐知识之外的书籍,文学、美术、哲学类的等等,都将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去更好地理解一首古筝音乐中所包含的旋律美、意境美等,获得一种真正深刻的美学体验。

(三)技巧与内容相结合

我国目前的古筝音乐教育普遍出现重技巧轻内容的倾向,古筝的演奏技巧在古筝音乐教育中固然是重要的,是最基本的知识然而技术只是一种手段。音乐是人的心灵的展现,要真正掌握古筝音乐的精髓,还必须去了解古筝音乐的创作背景,古筝音乐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地演奏好一首古筝曲目,也能让观众走进艺术的殿堂。如果演奏者首先连自己都不能打动,更不用去谈打动别人了。古筝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获得一种真正的美学体验,应当带领学生走进古筝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景之中,将技巧的学习与音乐的内容相结合,将技术植根于乐曲,从而升华古筝教育中的美学体验。

(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我国的古筝音乐,不仅仅是一种乐器,也并不简单地只是一首曲目,它包含了丰富的意境和人文内涵。要使学生在古筝学习中获得美学体验,就需要学生发挥的创造力,让其打开心扉,随着音乐去思考、去驰骋、去想象,甚至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但是目前我国的古筝教育中,都是老师的单方面灌输,忽视学生的参与,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这就往往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以至于只是一味不停地、生硬地练习曲子,而没能使自己走入意味深刻的乐曲之中,去感受古筝音乐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三、古筝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结合学生的特点

古筝教学要教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演奏的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对曲目的审美能力,以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美学体验。在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包括年龄特点、性格特质、兴趣爱好和家庭背景等等。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社会成长环境直接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的。比如对于十岁左右的古筝学习者和对二十岁左右的古筝学习者,在引导其体会古筝的意境美时所使用的方法和所讲述的内容就应当是不同的,应当因材施教。对于前者应当更直白,贴近其生活实际,对于后者则可以引导其进行一些抽象的思考,渐入更深刻的领域。
(二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7ctime.com
)减少功利性的学习
现在家长送孩子学习古筝,大多都是为了孩子能多掌握门技艺,以后能有更好的前途。而古筝教育中要想很好地将审美教育贯穿其中,就必须减少功利性的学习。艺术本身就是高雅的,甚至是有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要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那些至死不渝的爱情,视死如归的爱国之情,淡泊雅致的情怀,就需要学习者用心去欣赏古筝音乐,去感受古筝音乐中所包含的多彩的意境和饱满的人文美感,在进行古筝音乐教育中让学生获得美学的高峰体验。古筝教学和学习中坚决抵制纯功利性的思想,而在于通过学习体会古典音乐之美,提升自身的素养。

(三)注重情感性的学习

古筝乐曲中富含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含蓄深厚的感情因素,情感性也是古筝音乐审美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古筝的教学和学习中一定要注重心理层面的情感性学习,否则乐曲演奏出来则显得平淡无味。在《秦桑曲》中要感悟到“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的凄婉心境,联想女子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渔舟唱晚》中要体会到一种恬淡自得、舒缓柔静的渔樵之乐;《临安遗恨》中感受豪气冲天的英雄气概。总之,古筝艺术是一种情感艺术、审美艺术,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演奏者一定要与乐曲达到情感的共鸣,方可感悟民族之乐的人文底蕴和情感内涵。
古筝教学过程是一个技艺传授的过程,同时也是一次意境美、人文美和情感美的体验过程,因而在古筝教学过程中要“寓教于乐,寓教于思”使得音乐之美对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真正产生作用。
参考文献:
赵曼琴著.古筝快速指序技法概论[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周璟.浅议古筝学习中想象力的培养[J].甘肃科技. 2011(20)
[3]刘蕊.现代筝乐作品教学反思[J].大家. 2012(06).
[4]陈曦.怎样把审美教育融入到古筝教学中[J].大众文艺.2010(07).
[5]李利飒.论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铜陵学院学报.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