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反思对初中化学教学目前状况反思结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17 浏览:15306
论文导读:
摘要:针对初中化学存在问题的现状,讨论了初中化学教师的工作重心,探讨学生通过初中化学学习提高科学素养、育养科学品性、形成对化学科学持之以恒的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科学素养;思维能力;学习兴趣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11-0027-03 :B
由于多年承担初中化学教学任务笔者—直在思考初中化学到底该给学生什么?我们怎样教授化学?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化学教育要帮助学生了解重要的化学事实、化学理论,学习化学实验等实践技能,更要帮助学生逐步认识科学、领悟和体验科学的真谛,形成科学的精神、态度、道德,提高科学素养,养成科学品性。
《课程标准》则给了这样的论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要体现出启蒙性和基础性。—方面课程学习对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价值。另一方面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出发,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笔者将以下5个方面作为工作重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故而抛砖引玉,渴望同行能介入这一实际问题的讨论中。

1、形成正确的化学科学观

近年来,化学成为了“污染”、“有毒”的代名词,化学品简直就是“”的同义词,人们产生了化学恐惧症,这是任何一位化学科学工作者都痛心的。为何人们会如此错读化学?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点不容置疑:我们在教育中忽视了对化学科学价值观的探讨,忽视了对化学研究目的的关注,忽视了化学与人的关系和化学与社会的相互影响。“生活在化学社会中却将自己置身于化学之外”,这种片面的化学观与片面的化学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九年级化学绪言课《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开始就向学生展示了化学之美。而有关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学生耳熟能详的、并认为是化学之过的实际难题却在回避。科学技术本身有其两面性,它是改造世界的一种力量,是造福人类的工具,也可被人利用成为危害人类的手段,这是不矛盾的。“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这就要求我们在化学课堂中渗透正确的价值观、科学观和合理的引导,学生才会认识化学、欣赏化学之美。同时也要他们认识到:当今环境、能源、食品安全等负面问题需靠化学科学来突破并解决。
以NaNO2为例,教材在《生活中常见的盐》中提到了误食NaNO2会引起中毒,许多学生都会联系到火腿肠中含有NaNO2,它是非法添加剂吗?这样的问题是学习的契机,应给予充分的拓展。既解答了学生心中之惑,也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2、建立化学物质观和辩证价值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那么就很有必要让他们树立物质世界的基本观念。
目前已知的100多种元素能组成3千多万种物质,而这些物质又仅由三种基本粒子构成!“结构一性质一应用”的模式是研究物质的一般规律,这也是化学学科学习的方法之一。如金刚石与石墨、CO和CO2,等物质的学习充分体现了这样的规律。从元素到微粒再到结构,反映了人们对化学物质本质的认识逐步深入。遵循物质研究的一般规律,让学生体会到从化学角度认识物质世界的乐趣,体验化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有序性。
初中学生形成元素守恒观,认识到这是反对从“点石成金”到“水变油”等历史伪科学事件最有力的武器,有助于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通过燃烧与灭火的教学,形成自然界的一切规律都受到相应条件的制约,而规律又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辩证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能继续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发挥重大作用。

3、深化分类思想

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按组成和性质对学过的物质整理分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深化物质知识的学习,但教学中我们要强调分类的依据,导致同一类物质具有相似性的本质以及类别之间的关联。
如九年级化学的酸、碱、盐的组成特征可以用图1来分析:
学生通过分析图1,不但获知了酸、碱、盐的组成特征,对中和反应等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也会有所悟。

4、阐释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研究方法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最重要的实证研究方法,有了这一坚实的基础,才有今天的化学科学。初中学生应理解以实验为基础的涵义,树立以实验为基础的观念,学会几种基本的实验方法。

4.1 学会观察和质疑

2007年9月,在中国化学会组织的活动中,北京景山学校吴兰老师在甘肃省酒泉中学展示了“观察与描述一—对蜡烛及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7ctime.com
其燃烧的探究”的观摩课。在课堂上学生先独立观察,老师把学生看到的现象在黑板上汇总,对结果进行归纳、延展,再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观察角度并重新实验,最后归纳出观察的方法和注意问题。这一堂课启发学生去思考“怎样观察”,为今后的化学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那堂课让笔者联想到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的片尾:孩子们拿起自己喜欢的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各写一个字,汇集起来就能认识很多字。
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势在课堂演示实验,充分利用化学实验不能只表现在对实验本身蕴育的知识的归纳和挖掘上,更应该在实验设计中隐含矛盾。一堂好课是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的形成和解决中延展的。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倡导学生对异常现象的发掘和分析,这也是一个极好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机会。

4.2 形成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前提条件。九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依然是感性的,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他们建立起生活与化学的联系,进行合乎情理的猜想、假设。否则这种猜想与假设会很随意和盲目。以下是笔者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的两个实例。例1 “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
引导实验:
①将一枚打磨光亮的铁丝放入5 mL CuSO4溶液中;
②将一根光亮的粗铜丝两边绕成螺旋状,中间用细铜丝拴在铁架台上,使两边保持平衡,用酒精灯在一边灼烧(如图2所示)(被灼烧的一端会逐渐下沉);
论文导读:
 ③点燃—支蜡烛(蜡烛在逐渐变短)。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你认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例2 “铁的锈蚀和防护”的教学
课前先给学生布置任务:找一件生锈的钢铁制品,并注意观察它所处的环境。
课堂上,笔者首先列举了以下三个实例:
①星期一做过值日的同学有体会:刚打开水龙头时流出的水为的;
②雨后校园的铁栅栏锈迹斑斑;
③铁质菜刀切完咸菜如不及时清洗,一夜之间就会生锈了。
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铁生锈了?
以上实例中面对多种具体的实验情境和生活经验,结合引导性问题,学生可进行针对性、合理性的猜想,形成相应的假设。

4.3 掌握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

变量控制能够排除研究对象所受的其他干扰因素,更好地暴露主要矛盾之间的联系,能使我们较为容易地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初中化学课程中有许多好的理解变量控制的切入点,如燃烧条件的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等。充分利用这些题材,使学生领悟到化学实验中控制变量的方法,感受科学方法的魅力。
对比的方法也是在科学认识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丰富想象力,具有创造性。当人们对有关事实还没有充分掌握时,当人们还没有现成的理论为指导进行研究时,只能运用对比的方法从较熟悉的已知事物中推知研究对象的有关情况,从而得出新结论、提出新假说、建立新理论。在化学教学中从不同角度,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究变化的本质,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是思维形成的起点。同时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形成异中求同的思维,参与结论的形成过程,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5、延续化学学习的兴趣

九年级学生是怀着既紧张又兴奋的心情进入第一堂化学课的。笔者忘不了这样一幕:当笔者在课堂上制出一瓶O2时,全班同学都处于亢奋中,一位女生更是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流露出了对化学由衷的爱。可这位可爱的女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竞越来越低迷,中考考得很不理想!
很多学生是抱着极大的兴趣学习化学的,但渐渐地开始厌倦化学。这里面有化学学科相对抽象等学科特点(九年级学生多数对元素、分子、原子等有恐惧感),也有化学在义务教育阶段最后一年开设这样一个特定的阶段等因素。但更多的是我们没有去保护和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湮没在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中,湮没在因为赶进度或其他原因而取消的那次实验课上,湮没在一次小考失利后老师的一瞥中,湮没在过早进行的中考复习的题海中……殊不知科学素养的培育是体现在学生的平时学习中,是动态的,是螺旋式上升的。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更重要的是初涉一些化学研究的方法,体会知识和原理的形成过程,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保持对化学科学的。许多当时无法理解的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很容易理解了c当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科学了,我们的生活和环境也将会更和谐。托拜厄斯说:教育所能给予成长中的孩子最大的帮助是鼓励他们去发展能够激励自己的方法。教育要促成学生的主动发展,那么来自兴趣的动力是前提保障。
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时产生的兴奋喜悦之情是短暂的,将这种对化学表象的喜好转化为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是我们要努力实现的。这一内化过程的完成,需要肯定,要教会更深层的观察,要让教材和课堂激发学习兴趣,贴近生活实际,突出化学与社会、生活和技术的密切联系。鼓励他们形成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保护他们积极求索的感情。当他们高涨地学习化学,成绩怎么会差呢?
现代化学观把化学作为一门发展的学科,强调化学与人的关系,把化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保护世界的工具。从这样的化学观出发,化学教育仅给学生化学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摘自:论文查重www.7ctime.com
,也是不现实的。“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化学教育更关键的是要让学生体验知识、原理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理解科学的本质,成为科学的主人。“知识与技能”是作为“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载体。那么初中化学教育我们是不是已经误入歧途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