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894 浏览:120755
论文导读: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生动情景丰富感性认知

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才是成功的、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再现学生熟悉并蕴藏着抽象的数学知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将抽象概念还原成可见、可触、可感的具体形象,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形成表象。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先用多媒体出示火车、电一般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梯、缆车、风扇、直升机螺旋桨、钟面上的时针等物体的运动现象,并让学生模仿这些运动方式,从直观层面上初步建立平移和旋转概念。

二、认知冲突引导理性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但疑能使学生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需要拨动其思维之弦。如在教“圆柱的体积”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说一说什么叫做圆柱的体积?
生:(指着圆柱)这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这个圆柱的体积。
师:这两个圆柱的体积,哪个大?哪个小?(拿出一个圆柱,底面比第一个圆柱略小,高比第一个圆柱略长一些,体积相差不多的圆柱)
生1:第一个比较大,因为它高一些;
生2:第二个比较大,因为它粗一些;
生3:第一个圆柱虽然高一些,但它的底面积小一些,第二个圆柱底面积大一些,但它的高少了一些。因此无法准确比较出它们体积的大小。
师:如果要准确知道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小组讨论)
师:猜一猜圆柱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
生: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师:从原来的经验(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迁移到新的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这个计算公式到底对不对,我们应该怎样验证?
生:想办法把圆柱转变成长方体。
上述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感知体积的大小与底面积和高有关,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教师没有给学生答案,留下悬念,通过观察、思考,激活认知冲突,引发学生作理性思考。

三、活动平台发展学生悟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气氛,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把解决数学的问题过程变成一个具有挑战性、探究性的活动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交流的平台。
如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在学生初步感知了长方体的特征后提出:请你动手做一个长方体框架(提供给学生足够多的长度不等的小棒),并填好你的用料单。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对不同的答案进行质疑或答辩,分享彼此的思想和成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完善知识建构。

四、现实生活赋予数学灵性

数学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的作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如在教“可能性”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周末去爬山,请你出出主意,我一定要带些什么?可能带些什么?不可能带些什么?学生一下子兴趣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数字与图形,鲜活的实例就在自己的身边,富有生活色彩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格外亲切,从而使他们更加愿意亲近数学,这样的教学,展示了数学的魅力,彰显了数学的活力与灵性。
总之,课堂教学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与解题训练,而应该是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是师生互动的历程,是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教师引领学生遨游在数学的海洋中,真正体验到数学之奇,感受数学之趣,领略数学之妙,从而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有意义的活动。
(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秋口小学)
□责任编辑:孙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