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德育新课程革新下如何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123 浏览:36321
论文导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教学对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相当关键。那么,如何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呢?
首先,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中学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作者和编者心血的结晶,都渗透着作者和编者的情感,是最好的德育教材。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智育发展的同时,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
学习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背影》时,我让学生先大略地读读父亲为儿子买橘一段,然后再听录音朗读,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老师之所以读得这么好,是因为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于是就让学生边品味这段内容边读全文。当学生反复读到父亲买橘那一节时,声音明显放缓有的甚至低沉,在精读中学生明白了父爱的深沉。在反复的朗读品味中,引导学生感悟出亲情的重要。在朗读中学生得到了一次亲情的教育,懂得了要格外珍惜这份神圣的感情。
其次,借助课外阅读教学平台实施德育教育。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
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网络玄幻小说,我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小说的常识,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
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三、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闪烁着思想的光芒。

在学习中,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品读、赏析、感悟。
阅读冰心的散文《谈生命》时,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恰当使用语言的魅力,同时也要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神圣, 要珍惜生命,让生命放射光芒。正如文中的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更是集中地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四、利用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作文课是语文教学的特色课,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特色途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修养、审美情趣、意志品质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引导。笔者认为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作文命题时应契合学生身心特点,以唤起其心理感受,写出发自肺腑的好文章。这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和潜意识,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要出学生无话可写的题目。否则就会把他们逼上了说假话、编故事、抄袭别人的歧途。
2、指导学生作文时从小处着眼、从身边的人事着笔,不胡编乱造,勇敢的讲真话、诉真情,歌摘自:毕业论文结论范文www.7ctime.com
颂美德,揭露丑恶。作文切忌假大空,教师要指导学生少写大题材,多动用小角度进行真挚的细节描写。
3、在作文批改时将德育内容巧妙地穿插其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一个学生在她的作文里时常流露出对生活的失望,我便这样给她写了评语:“路在你脚下,生活在你手中,彩虹就在风雨后。为了自己彩虹似的梦,为了含辛茹苦的年迈的爷爷奶奶,勇敢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一段时间后,明显的从她的脸上看到了微笑,从她的眼神里看到了自信。
4、引导学生养成天天写日记的习惯。这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最佳途径。魏书生老师把坚持天天写日记称为自我教育的道德长跑,事实的确如此,循循善诱地正面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天天长跑,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均会有大幅度提高。
语文学科作为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的承载者,就应当肩负培养学生的智育、德育、美育尤其是德育的重任,就应该为每一个学生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们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吸取力量,成为一个精神丰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