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走入生活,感悟数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496 浏览:55529
论文导读:
众所周知,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而作为抽象思维较强的数学学科,则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新课标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我们不能只让学生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数学的社会价值,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数学思想,去感受它宝贵的内涵。毋庸置疑,引领学生走入生活,感悟数学,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下面笔者略谈一二。

一、活用教材,努力接近学生的生活

新课程倡导学生面向生活世界,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挖掘现实生活蕴含的教学信息,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把知识点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结合起来,将数学课堂尽可能地和学生的生活拉近,案例要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可以先预设,然后从现实生活中去找答案,去理解,最后解决课本上的知识点。追求“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数学知识放到现实生活里,在联系沟通中训练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比如,《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一课,内容比较抽象,距离学生的生活相对较远,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在学习时也只是盲目地生搬硬套。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联系到自己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应用到的东西,学生才容易理解,也容易思考,甚至能很快地举一反三。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以往的教授方法,授课内容不是选择课本上现成的例题,而是利用操场,将课堂搬到了操场上,我让学生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测出学校旗杆的高度,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很快源于:论文开题报告www.7ctime.com
就探究出怎样测量底部可到达建筑物的高度,很容易地就学会了这个知识点,也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达到了学以致用。
经过研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提出: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所以,我还深入研究教材上的内容,从生活中找问题的突破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创设情境氛围,营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如何求圆的周长这一知识,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时钟的秒针,然后让他们感觉当秒针跳动一圈时,它走了多远;还让学生感知自行车的轮胎转动一周的情形以及乒乓球的整个圆周长等。这样的问题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向了授课的重点,促使学生主动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感悟:这些关于圆的周长的知识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较难的东西生活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浓厚,教师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此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实践探究,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而一般来说,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践功能,即它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精神功能,即它联系于人们的思维与方法。数学家玻利亚曾经说过:“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学生自己去探究,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自身的积极体验,感受数学的发展,从而使自身的数学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广泛地运用探究式教学。在运用时必须要清楚:什么样的教学课型重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真正经历了思考的过程;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思考才是最重要的。另外,有价值的、深入的、正确的探究必须要有一定的学科知识作基础。新课标“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强调:“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学中教师还应适时提供给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数学的价值,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完善、改进、创新和运用。比如我在教授《比的基本性质》时,先让学生们回忆《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将比和除法、分数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比较,同时还利用师生间的互动,学生的合作探究,通过讨论和对比,最终得出比的基本性质。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从根本上理解了比的基本性质,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数学能力得到了发展。通过合作——探究——实践,教师也由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堂实现了高效。

三、提升素质,掌握数学技术手段

新课改,新气象,新观念。传统教学只靠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手段已无法适应新课改的需求。多媒体技术和学科的整合,已经取代了以往的诸多传统模式,也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而一些必要图片、图象的制作以及与讲授内容有关的一些重点知识的展示都需要电脑,电脑已成为我们生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在教学中,每节课都要有讲授的重点难点,而这些常常会以一些抽象的概念、算理、公式等形式出现,为了达到更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我们往往会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搜集更多重要的信息,制作更好的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促使学生把数学学得更好。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紧紧地结合数学科的特点和自然规律,运用“走进生活,感悟数学”这样的教学形式,让数学生活化,通过研习教材、探究与实践、提升自身素质,真正体现“创新、科学、实用、高效、真实”的新课标理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