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运用图式理论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任务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307 浏览:24203
论文导读:,以此帮助学生把新的学习内容与自己认识结构中已有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如学习苏轼的诗文,老师可指导学生把苏轼的一生的经历梳理一遍,重点向学生讲述他从小所受的教育、所读的书,讲述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解读苏东坡诗文的图式起点。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阅读前消除学生与课文
图式是心理学的重要概念。皮亚杰认为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施良方认为图式是个体对社会的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李海林认为,图式的实质是一种已经内化的关于世界的知识单元或知识体系。他认为图式有三种特征:高度的个性化,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学习生活经历,因而也会有不同的图式,决定它的性质功能的关键是他的结构方式,不同的结构方式具有不同的机制,表现出不同的功能;隐含性,他是个人的人生经验和学习的自然构成,即使个体自身也不一定描摹得出;综合性,它是人的多方面知识和智慧的综合表现。
阅读是个“黑箱”,学生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为不同的人存在着不同的阅读图式。在阅读中,图式实际上是一种加工机制。文本只有被主体接受了才有意义,但并不是文本有什么,主体就接受什么,这是一个对文本加工和适应的过程,只有当文本的意义和主体的内部图式一致的时候,才有理解的产生。有什么样的图式就会有什么样的理解。这也可以从皮亚杰的“平衡”理论中找到解释。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图式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而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的。他说:“智慧的行为依赖于同化和顺化这两种机能从最初的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 阅读也是从起初的不太理解到有一定的理解到产生共鸣的过程。李海林则认为:图式是一个预期的结构,新的言语信息通过“合并”进入过去学习生活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图式之中而储存起来,在他之外或与其结构完全没有契合点的信息,肯定会被排除或阻碍在这个框架之外。图式不仅可以储存提供框架,而且还对新信息进行加工改造,使他们适合于主体以建立在图式的期待中。图式是一个背景,处于不同背景的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效果和意义。图式接纳新信息的同时,也会用自己特有的结构,赋予新信息和自己一致的意义,这就是为什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和学生要共同致力于阅读图式的建立,不断地提高学生阅读的起点。学生阅读的图式包括生活经验、社会阅历、文化艺术修养、特定的心理机制等几个方面,这些方面有一定的可塑性。阅读是通过交往活动促使双方互相影响并使之朝积极改善的方向发展。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有意识地增进自己的社会阅历,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培养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从源于:论文的格式www.7ctime.com
而为与文本作者的交往提供必要的共同话语背景。学生必须设身处地地理解作者在特定语境下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表现手法,这种“设身处地”要求读者寻找一些相关的文学史,作家的自传、评价等背景材料加以深入地研究,为与作者的交往作深入的铺垫,如鉴赏诗歌就往往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学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广泛而宽厚的艺术修养对阅读期待视野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读者应对各种文章体裁,文学发展史和一般的文学理论修辞理论要有所掌握,对各种文体的言语作品要进行广泛的涉猎,树立大阅读观,尽可能地提高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理解力,丰富自己的语感,使自己的文学修养得到多方面的提高。学生还应增强自己的认知调控能力。读者特定的心理生理机制制约着对阅读的喜好并调控整个阅读的过程。这对阅读活动既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读者应视具体的情况,有意识地增强自己的元认知调控能力,发挥优势,避免劣势。例如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学生往往喜欢一些富有浪漫情节的爱情故事或惊险情节的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作品,而不喜欢带有一些哲理性内容的作品。如果凭自身的年龄因数选择阅读的喜好,这样无疑会出现“偏食”的情况,自身的阅读视野将十分的局限。元认知阅读的合理运用将使读者的阅读行为偏向于合理、理性的一面,避免过于偏执一面的产生。
做好了以上三点,无疑将改变学生的认知心理图式,起到了不断提高阅读起点的作用。而相应的老师应该有所作为,介入到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去,在教学进程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由于学生受到年龄、阅历及阅读经验的限制,他们的阅读交往能力相对于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而言自然显得不成熟。而阅读教学是一个通过师生不断交往,由阅读能力较强的老师带动,影响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发展的过程。在学生的心灵中,蕴含着和课文相类似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处于不自觉的状态,需要教师去将他唤醒,有时还处于理性压抑的状态,需要教师去把它解放出来,有时这种情感状态还很微弱,需要教师去培育长大,而这些“唤醒”、“解放”和“培育”的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作用下,学生阅读心理图式不断丰富建构的过程,学生的阅读起点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利用相对成熟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去影响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策略中,教师可采用适当的、相关的、包摄性较广的,清晰度高,稳定性高的引导性材料,以此帮助学生把新的学习内容与自己认识结构中已有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如学习苏轼的诗文,老师可指导学生把苏轼的一生的经历梳理一遍,重点向学生讲述他从小所受的教育、所读的书,讲述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解读苏东坡诗文的图式起点。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阅读前消除学生与课文之间的隔阂与障碍,激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愿望与期待。而建立、顺应或激发学生阅读的图式,是加快学生进入阅读状态,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实现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情感、精神交流和心理定位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伊始,忘记自己的学生身份和读者角色,而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的课文中去,使自己成为课文中的一个角色,如课文中的事件、人物、环境、氛围等都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让自己的情感思绪随着课文的情感脉络跳动。教师在上课前,可利用音乐、多媒体等手段,将学生带入将要阅读的情境中,利用音响、图像等手段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类似的情感,或帮助他们放开理性压抑的情感,并将他们全部投入到课文当中,或在这充满感情的环境下把学生类似的感情进一步放大。如在学习《琵琶行》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创论文导读:情感脉动,和课文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阅读写景散文,要让学生成为特定环境的观赏者和游览者身临其境。阅读议论文,让学生成为某种观点的表达者或持有者,便于学生体会论证的气势和逻辑力量。著名特级教师黄玉峰在教《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时候,在对文本有深入理解后,担心因为时代的久远和思想家思想的深邃
造一个月白风清,枫叶荻花的凄凉环境,帮助学生进入举酒送客,醉不成欢的情景之中。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的文体、风格、内容等各不相同,要利用图式效应引导学生面对不同内容,不同文体、不同风格的课文,不断转化自己的角色定位,使他们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从而达到与课文的形神交互,物我合一。如:学习小说可以以叙述者的角度进入文本,也可以以主人公的角色进入,让学生在不同的位置上体验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脉动,和课文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阅读写景散文,要让学生成为特定环境的观赏者和游览者身临其境。阅读议论文,让学生成为某种观点的表达者或持有者,便于学生体会论证的气势和逻辑力量。
著名特级教师黄玉峰在教《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时候,在对文本有深入理解后,担心因为时代的久远和思想家思想的深邃而造成学生的阅读障碍,黄老师采用串讲法,连续三次导入,“一面读,一面讲,一面讲文本,一面结合内心的感受,联系我的经历,把自己放进去,把我们的时代放进去”,拓展有关托尔斯塔和茨威格的资料,引导学生理解字里行间茨威格的心理状态和所要表达的情绪,解开了某些词语背后的迷。这样把背景讲清楚,把情感酝酿足,从而有效沟通学生与文本的联系,提高学生阅读图式的起点。对于像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种超越了常人思想局限、突破了常人感官和情感无法抵达之深邃处的散文,洒脱到了极致,行文“全无章法”。老师的作用显得至关重要,黄老师在自己对文本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以他的学识、阅历和经验为依托,通过有意识的串讲,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老师的阅读图式、学生的阅读图式和文本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加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无疑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廖照兴福建惠安第一中学36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