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指导例谈-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668 浏览:93406
论文导读:
1671-0568(2012)27-0046-0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逐步开展,教育部在新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特别强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何在新的历史课程改革中实现这些目标呢?其中,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那么,应怎样在历史课堂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呢?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了以下几种模式:
1.历史资料搜集式。在课堂中,笔者引导学生总结历史上重要人物的生平简历,学生首先主动从教材中挖掘资料,然后课后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历史资料。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家孙中山是一个重要人物,但是关于孙中山丰富多彩的人生,教材语焉不详。因此,笔者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各组内学生相互分工协作,分别搜集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1911年前)、辛亥革命后(1911年~1922年)和国民大革命三个时期的主要史料,并且制作成课件,然后在课堂上由各组出代表模拟孙中山纪念馆的讲解员向游客介绍孙中山不同时期的经历和思想。学生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很高,课堂的气氛也非常活跃,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和交流的阵地。
2.历史调查报告式。主要是在开展比较广泛的社会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研究,一般适用于注重社会性的问题。历史学习如果钻进了故纸堆,学生往往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历史学习更应该从现实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五四运动的过程中,教材说“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响应”,笔者趁机引导学生思考淮安地区是否也有五四运动呢?学生受到启发,课后纷纷进行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从生活中搜集了大量史料,加深了对五四运动的认识和理解。再如,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也需要对企业、学校、家庭等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才能写出调查报告。
3.历史论文撰写式。历史论文的写作是以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核心,教师指导学生搜集、分析资料,最终以论文的形式结题。历史论文的写作应切合历史知识的特点,学生在资料的搜集、分析过程中,教师应在科学性、具体性方面给予指导。历史论文的写作可以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运用较为丰富的资料深入研究某一个历史问题的多个侧面。论文的结题与评价是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关键,评价标准应符合史论结合的原则,更应以学生探究的过程、体验和参与程度为评价的原则。例如,在世界史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笔者尝试以“我眼中的哥伦布”、“历史上的拿破仑”为题,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研究计划,以论文的形式展现研究成果。学生们广泛阅读历史资料,从中提炼、分解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加以研究。
4.历史专题辩论式。历史专题辩论式是指就课堂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展开全班性的专题辩论,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及其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选择便于学生思辨、发挥的专题(垄断推动还是阻碍了社会进步,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指导学生选定辨题,先以小组为单位,并分工协作,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然后在全班范围内展开小规模辩论。学生之间可就不同观点展开辩论,最后对研究成果的评价以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相结合。在教学中,笔者常常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采用小组讨论或辩论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学生就成了课堂的中心,使师生处在平等的位置。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合作意识也得到培养。如在有关“辛亥革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就“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还是失败的革命”展开讨论,甲乙双方各举史实并说明理由。通过辩论,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地位、历史教训有了全面的认识。通过辩论,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5.历史角色扮演式。历史角色的扮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历史毕竟是过去的事件和人物,因此学生往往不能理解当时的历史情境,采用历史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的真实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历史人物的真实感受,“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的理解过程”。在学生扮演历史角色之前,教师应指导他们选择感兴趣的历史人物,阅读人物传记,并与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相联系,较为全面地了解、理解人物的行为及其内在的心理活动。学生们往往对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感兴趣,如武则天、雍正等。教师也可以指导其研究一些在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人物,以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这种学习方式的优点是给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理解、想象力的空间,是学生对历史人物及其所处历史时期的虚拟现实的体验。比如,在学习戊戌变法时,学生分组扮演维新派的代表和封建顽固势力的代表,在表演中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将角色扮演和历史辩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纷纷参与到这项活动研究中来,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使学生理解了在19世纪晚期的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艰难。学生在课堂参与过程中,加深了对历史现象和本质的理解。
总之,中学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以促进学生学力发展为目的,以学生主体参与为途径,以问题的探究为核心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突出了历史学科的特点,以实现学生历史意识的建构为宗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的学习目标,贯彻了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课改目标,有利于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7ctime.com
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和方法,必然能够在新的平台上促进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进行。
参考文献: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谢家沛,毕晓黎.历史辩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J].山东教育教育科研,2002,(2).
[3]刘玉尧.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分析[J].绥化师专学报,2002,(12).
[4]洪明.研论文导读:究性学习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教学研究.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上一页12

究性学习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研究.
[5]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