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保障学生体育活动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310 浏览:143975
论文导读:
【摘要】学校不重视体育课程,早已是人尽皆知的事实,但牺牲体育活动无异于牺牲学生的健康!体育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十分直接的利害关系,乃至关系到学生的未来!没有健康结实的身体,就没有积极快乐的人生。体育是提高人的身体素质的根本途径,而保障学生的体育活动是最必要的前提。所以必须大力呼吁保障学生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关键词】体育活动身体素质学生体质
1006-9682(2012)08-0128-02

一、体育活动的地位和意义

体育活动是一种广义的教育活动,不仅包括体育课,还包括课外体育活动,不仅是学校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和学校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有益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主面:①满足学生身体活动的需要,促进身体发育,增强学生体质;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③有利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④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自我锻炼能力,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⑤有利于培养体育骨干和运动人才。

二、如何改变应试教育体制下对体育不重视的现状

近年来,“应试体育”、“应付体育”现象普遍存在,怎样扼制这种现象,如何保障学生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我认为,不仅要认真执行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保质保量的上好体育课,还要建立健全的工作责任制和保障机制,确保场地器材有保障、活动时间有计划、活动内容有安排、组织人员有落实、学生安全有保证。
1.各级政府要加大体育设施的投入源于:论文格式排版www.7ctime.com
各级政府应该负起责任,加大学校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充分保证每所学校都有可供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硬件设施。如,给每一所学校建设标准的操场,配备足够的体育器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操场上自由奔放,保障学生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更多的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
2.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监督和管理
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到基层学校督查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加强组织管理,建立督导、检查和工作评比制度,同时,有关部门应鼓励并接受学生就学校体育活动问题的“”,及时调查,及时督促学校整改。
3.学校要保证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
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应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能练习,并以室外活动为主。学校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不得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学校必须为学生安排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有充足的时间用于体育活动。
4.教师要提高学生兴趣,把体育锻炼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学校体育教学目的是: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奠定基础。要求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全面锻炼身体,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初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积极进取和竞争意识。

三、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方法

由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不仅把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把体育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
1.增加体育宣传,引导学生热爱体育。
面对广大学生,我们要从思想上去引导他们了解体育,使他们正确认识体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体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意志品质的考验,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体现。
对学生积极宣传体育,培养学生健身意识,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主性,让学生明白没有体育就没有快乐,同时对健康也是一种损害。
2.培养体育骨干,吸引学生锻炼。
经常组织一些适宜有趣的体育活动,利用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不同项目的体育骨干,即培养部分爱好体育、有组织能力的学生,让他们来带动和督促不爱运动的学生,用有趣的活动吸引他们,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乐趣,在乐趣中提高身体素质。
3.组织各类比赛,让学生享受竞争的乐趣。
经常组织一些适合学生参加的比赛,如篮球赛、乒乓球赛、排球赛等,为学生打造良性的竞争学习平台。这不仅丰富和活跃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且还起到了广泛宣传及鼓励作用,从而提高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主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奋勇拼搏、遵守纪律、服从裁判等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4.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快乐运动”。
现在,很多的体育活动完全取决于学校或教师,而与体育活动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学生,却一点主动权都没有,学生对体育教育往往无可奈何,只有通过厌学、逃学、闹学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要想让学生快乐运动,就要保障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主动权,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破一切由教师组织,全体学生一起做同一活动的做法,多给学生自由选择和主动练习的空间,使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特长,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5.激励学生、促动学生,让学生乐在其中。
在课堂上,要尽量鼓励学生,让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特别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给他们做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做,哪怕学生做的是错误的,也要鼓励他们做,一次不行,可以两次、三次……
6.合理安排,科学锻练。
成功的体育课是在一节课中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锻炼、协调发展。在教材安排上应考虑到这点,既有上肢锻炼同时又要发展下肢力量,例如上半节课安排跳绳,锻炼学生协调性和弹跳力,那么下半节课应安排仰卧起坐锻炼学生腰腹力,或安排投掷类练习。只有合理安排教材内容,科学进行锻炼,才能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单一重复的练习会使学生疲劳,产生不良情绪,根据这种现象在教学方法上应多采用游戏形式,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得到锻炼。对抗性游戏最能调动学生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能使学生全神投入到激烈的竞争气氛中,例如在进行跑的活动教学中,采用迎面接力赛,或让距离追逐跑,或往返接力赛,激发学生主动锻炼,发展奔跑能力和速度,让学生在愉快激烈的气氛中得到锻论文导读:
炼和提高。
7.延伸体育课程,培养学生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
上体育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体育课也只是一种手段,教会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锻炼才是目的。体育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要让学生养成自我锻炼身体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锻炼,并运用已有知识、技术和方法,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要求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计划、自我检查,通过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课余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它形式灵活、方法多样,是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的自然延伸。学校的课外活动有着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易接受,愿意积极参与,同时它不受课堂教学中的时间、空间、形式上的限制,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完成某种练习,使大量无效流逝的时间变得充实有意义。同时,课余体育活动使学生紧张的生活得到了调节,郁闷的心情得到了解脱,不良的情绪得到了宣泄。因此,要充分利用好课外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及自觉锻炼的习惯。
体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活动中,不仅增强了体质,陶冶了情操,还能提高品德素养。总之,体育教育与体育锻炼,不仅是自己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社会各个领域,要全力保障学生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杨宗义等.体育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1991
2 刘清黎主编.体育与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祁国鹰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建标依据与内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4 伍鸿鹰、罗荣保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行方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