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496 浏览:158004
论文导读:
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注重教材教法研究,较少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及个体的差异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因而导致学生的兴趣被忽视,主动性被压抑,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其自身的特征和规律,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数学时,不仅需要初始的模仿和记忆,当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注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创新性学习,有以下两个特征:①自主学习是学生自我的需求,而非外界强加的。这类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明确的目标计划,若能得到教师引导、点拨,学习效果更好。②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多向思维,因而这样的学习过程常伴有拓展和创新(当然这种创新是相对学生而言的)。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也为学生留下了更为自由、广阔的创新思维空间。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些分析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在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为学生架起“桥梁”,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新知背景中,乐于思考、勇于创新,努力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获得新知。
在数学教学中,一开始就想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一定难度的,这是一个渐近的过程。为此,教师应通过示范引导,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具体可引导学生学会从相关问题中找出差异性。
例如,应用题中“送礼物”“打电话”问题。这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但学生又很难把握其中规律。因此,在相关知识的教学中,可创设情境:圣诞节即将来临,大家都希望给好朋友准备一份礼物,同学们也许有所考虑了。若有四位同学非常好,他们都乐意为其他人送给一份礼物,则这个四位同学每人应准备几分礼物?
很快地,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每人要准备的礼物数比人数少1。如果有n个同学要相互送礼的话,每人要准备的礼物数为(n-1),礼物总数为n(n-1)。学生通过亲身演示和体验,把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学以致用,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主动性、独立性不断增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也发生转变。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提问的垄断者,而应当启发学生说思路,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然后借助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如个人陈述、同桌互谈、小组讨论、师生切磋、大组交流、全班共议等等,让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展示个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团结互助能力。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可选取这样一道题:
一列客车长180m,时速为72km, 一列货车长220m,时速为48km,问:(1)两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刚好相离需要多少时间? (2)两车同向而行,货车在前,客车从后面追,从客车车头与货车车尾相遇开始到两车刚好完全错开需要多少时间?
这是一道典型的动态变化应用题,学生不容易弄清题意,确定解题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事先不要直接给出原题,但可以将原题中的题目条件变换一下,出示下题:(3)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 一座桥长220m,火车从车头上桥开始到车尾刚好离桥需要多少时间?
这道题,较原题简单,学生容易作出示意图,通过分析弄清题意,获得正确的解答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要求学生将(3)中的条件“一座桥长220m”任意更换为其他条件,提示他们最好改为动态的事物,重新自编应用题(学生分组讨论)。之后我将学生自编的应用题收集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一山洞长220m,火车从车头进洞开始到车尾刚好离洞需要多少时间?
第二类: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 另一列火车长220m, 时速为x km,(这里由于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时速,故用xkm代),问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刚好相离需要多少时间?
第三类: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 另一列火车长220m, 时速为 ykm, 两车同向而行,货车在客车前,客车从车头与货车车尾相接到刚好与货车车头完全错开需要多少时间?
更有优秀的学生,在第二、三类题中增加“两车距离nkm”的条件。 第一类题与(3)当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但第二、三类题则是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的问题。这个过程产生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愉快、兴奋中,自主思考。

三、设计探究性作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精心设计一些探究性数学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数学活动是教材的扩展和延伸,也为学生在课后了解数学、研究数学提供了资源。
案例: 在学习了勾股定理以后,结合数学活动“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可布置以下问题让学生课后探究。
1.搜集(包括上网、查资料等等)验证勾股定理的各种方法,选择你喜欢的拼图验证方法,自主探究这些拼图的特点;

2.你能找到哪些勾股数组的表达方式。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清晰、具体的目标可以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从认识自我开始,了解自己的个性、特长、爱好、学习优势与劣势,表现真实的自我,静心反思在向目标冲击过程论文导读:
中的得失,并不断修正计划,修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习惯,修正价值观,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2.帮助学生确立争先意识。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总有自己的特长,自主学习的本质就是不断提升自己,没有争先意识、成功的,就会陷入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的惰性之中。学习目标与争先意识是相辅相成的,适当的目标本身就是争先意识的体现,争先意识必定要外化为一定的目标。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培养竞争心理,与自己比是不断超越自我,与他人比就是不断超越他人,竞争可推动学习目标的不断提高,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差异。
3.帮助学生提高探究能力。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围绕自己喜欢的现代技术,或生产、生活中的某一前沿课题进行探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学习视野,形成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使学生“乐学”;要教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会学”;同时还要促使学生成功,使学生“想学”。只有这样,学生的素质才能不断提高,才能让学生主动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茂福.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王震. 实践体验 自主发展——初中数学源于:硕士论文www.7ctime.com
实践性活动实验报告[J]. 学科教育,2003(1).
[4] 石长玉. 初中数学自主合作反思教学模式初探[J]. 河南教育,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