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注学生,从学生经验和需要出发-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927 浏览:157661
论文导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接下来我就谈谈如何根据这一理念教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在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之前,学生已掌握了整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积的变化规律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知识。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在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氛围中,通过观察、猜测、交流、归纳、反思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为了一改以往计算教学时学生枯燥无味的感觉,我对教学过程作了些许修改。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学生对计算学习感觉枯燥,往往是因为所计算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对计算内容的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与学生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我在第一环节的教学中,适当地修改了教材中的例题,将例题中的两个房间更改为教师的五个房间,并让学生根据每个房间的长、宽数据列出计算面积的算式,让学生体会到今天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再通过学生对每个房间面积算式的交流讨论分类,自然引出小数乘小数这一教学内容。也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在引入中进行复习

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旧知,可以对旧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巩固,使少数没有完全理解的学生对旧知有进一步的理解,又能为学习新知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会使新旧知识融汇贯通。本课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有:整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积的变化规律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其中小数乘整数是其中的重点。所以在修改例题时,加入了三个房间:“书房边长3米”“厨房长2.7米,宽2米”“客厅长3.21米,宽4米”,一方面让学生复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另一方面通过列竖式计算面积的思考过程,复习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为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探究提供了知识的铺垫。

三、在推理中实现转化

(一)大胆估算,确定范围

估算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计算技能,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会忽略对学生这一技能的培养。我个人以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实际的练习中往往要求学生计算得出精确结果,所以估算的结果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结果。但是即使如此,让学生掌握这一种技能还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本课中,学生对小数乘小数还未掌握,我们就可以通过估算,确定各个房间的面积的范围。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估算卧室面积(3.6×2.8),阳台面积(1.15×2.8)。并注重让学生说明估算的方法,如:把3.6和2.8的整数部分相乘,得到3×2=6,所以准确结果一定比6平方米大;把3.6看成3.5,2.8看成3,得到3.5×3=10.5,所以准确结果应该在10.5平方米左右。在综合了每一位同学估算结果的情况下,得出卧室面积及阳台面积的大致范围。一方面再一次源于:毕业设计论文www.7ctime.com
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技能,同时为接下来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提供了一个判断依据。

(二)尝试计算,引导推理

通过对小数乘整数的回顾,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小数乘小数或许也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整数,再确定小数点”这一方法。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猜测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再去尝试计算,并让学生在得到结果后相互交流思考过程,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分析推理图(略),同时教师及时提问:“你能看懂虚线框里的意思吗?”引导学生完整叙述整个推理过程:第一个箭头“×10”是把3.6扩大10倍看成36;第二个箭头“×10”是把2.8扩大10倍看成28;把两个因数都扩大10倍,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扩大100倍;最后一个箭头“÷100"表示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得到的整数积除以100。教师再及时出示3.6×2.8=100.8的竖式计算过程,让学生在讨论、分析、比较的过程中,认识到第二种方法中的错误之处,再一次认识到:“两个因数同时扩大了10倍,积就会扩大100倍,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得到的整数积除以100。”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加上教师适当的追问和点拨,学生逐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并对计算中的注意点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独立推理,实现转化

在学生利用猜测的方法计算卧室面积并得到正确结果后,我及时引导学生继续利用这种方法计算阳台面积,同时提高难度,让学生在计算后与同桌交流,说说自己在计算时的思考过程。然后出示书本中的示意图,让学生边填空、边再次说说思考过程,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数学推理活动中,探索并感受计算思维的内在魅力,’同时感悟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解决新问题的有效途径,即转化策略一“将小数乘小数转化成整数乘整数”。同时对“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也有了初步的体验。

(四)专项对比,概括方法

两次探究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提问:“你们发现每个算式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观察,讨论,通过比较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然发现积里的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即因数里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就有几位小数。最后归纳概括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在“应用”中发展思维

计算教学需提供给学生较大的练习空间,使学生的练习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但教材上计算题的呈现方式都是比较单一的,学生会觉得比较枯燥乏味。因此,教师注意改变习题单一的呈现方式,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出发,联系现实生活,精心设计练习题型。
我设计了四种练习题型:计算、改错、解决实际问题、思维拓展题。通过谈话:“经过刚才的研究,你会计算小数乘论文导读:
小数了吗?那就证明给老师和同学看吧!”通过这样的“激将法”,学生势必集中精力,认真计算原本看来单调乏味的两道计算题;在学生准确算出结果后,又利用谈话:“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了,下面请大家来当一回小老师,批改一下这位同学的作业。”通过角色转换,提高学生参与解题的积极性;接下来的解决实际问题及思维拓展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计算正确率也逐步提高。学生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练习,实现了计算教学中的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和谐统一。

五、在“交流”中提升经验

以往的计算教学中,我一般重视对学生算法的示范教学,这样的结果使得很多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至于为什么这样计算就不是很清楚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一改以往的教学方法,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研究上,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等环节,让学生在充分的互动交流中归纳概括出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并用以指导后面的学习。
同时结合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视频展示、分析交流,让学生体会在计算小数乘小数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指导自己的学习。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学生自然学得轻松,积极主动,效果甚好。
(作者单位 常熟市淼泉中心小学)